徽州建築傳統技藝是徽州工匠維持生計的無形財富,徽州古代工匠以磚、木、石、鐵、窯五種匠人組成“徽州幫”。這些工匠憑藉鋸、鑿、尺、刀、板、錘、鏟等各式工具開展工作,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徽州建築傳統技藝同時得以展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徽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 地點:徽州
- 性質:技藝
- 歷史:兩千多年
技術特色,社會貢獻,
技術特色
徽州建築是積澱了兩千多年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朽豐碑,而徽州建築傳統技藝是鑄就豐碑的關鍵所在。徽州建築傳統技藝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技藝,融合了帶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與藝術成分,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是其他門類的技藝不可替代和比擬餓,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堪稱民間鮮有的藝術瑰寶。
社會貢獻
徽州建築傳統技藝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秦汗時期,那時流行的還是一種“穿斗式”建築,發展到宋朝時,建築技藝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融“穿斗式”與“抬梁式”於一體,建築技藝有了較大的提升,到了明代形成了內設“天井”三間五架這種模式的建築格局,並基本形成固定模式,徽州建築傳統技藝也基本趨於穩定,並按照以師帶徒、口傳手授的方式,代代相傳。各工匠均有明確的分工,鐵、窯兩種工匠為建造房屋提供建築材料,磚、木、石三種工匠相互配合,具有負責工建造。基本程式如下:
石匠施工程式:挖腳——採石——砌石基——製作安裝細料等。
木料施工程式:出山料——起工駕馬——畫墨接——排料——豎屋請梁——理柱等。
磚匠施工程式:拌制灰泥——砌築——抹灰——地面施工——屋面鋪磚、蓋瓦等。
改革開展以後,建築遺產資源受到了重視和保護。一批古建公司相繼成立。一批民間老藝人被重新組織起來,並開始收徒傳藝。徽州建築傳統技藝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