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的國際合作生產理論

什麼是德魯克的國際合作生產理論?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F·Dutcter)曾提出了國際商業和貿易的一個新理論——合作生產。他認為在國際分工高度發展的當今世界,產品生產將不再由一個國家的企業獨立地提供資本、管理者、勞動力、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全部生產資源,而越來越只能是國際合作進行生產。
舉例來說,美國IBM公司生產的計算機,其晶片可能是由台灣生產的,外圍設備則是日本生產的,總裝可在歐洲進行,總設計可能由美國企業本身承擔,最後計算機由IBM公司以IBM品牌在全世界銷售。在這樣的經營模式中,經營資源高度地實現了國際化。
彼得·德魯克認為,合作生產描述了存在於已開發國家的一個經濟現實。在已開發國家,較高的教育層次使人們產生了較高的個人期望。於是半熟練和非熟練勞動便逐漸消失,對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就成為一種外在需要。因此已開發國家便向開發中國家尋求合作。而在開發中國家,勞動力往往只是一種閒置資源。
合作生產使已開發國家中擁有高技術和高級管理技能的公司能更有效地與外國公司進行產品競爭。如一家美國公司可以用其熟練工人和技術對產品作部分加工,而把產品中需要更多勞動加工的部分送到其他國家去加工。這就可以保證產品具有更低的成本,使資源配置在國際上趨於更合理。
因此合作生產實際上是對完全進口的一種替代。開發中國家的就業問題一般較嚴重。因此合作生產也有利於開發中國家。
目前,合作生產在世界範圍內極其普遍,而且正在迅速發展。德魯克認為,對這種現象很難用古典式或新古典的理論加以解釋。因為這是世界範圍的一種經營一體化。總之,合作生產為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共享其資源優勢,以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提供了一個機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