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十三五”醫療機構設定規劃(2016-2020年)》是德陽市制定的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陽市“十三五”醫療機構設定規劃(2016-2020年)
- 所屬地區:德陽市
為貫徹落實《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四川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5-2020年)》精神,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設定規劃指導原則》《四川省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四川省“十三五”醫療機構設定規劃(2016-2020年)》要求,發揮政府巨觀調控和市場資源配置原則,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實現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協調發展,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有效提高醫療服務公平性和可及性,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十二五”期間,我市大力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醫療機構就醫環境持續得到改善,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得到提升,基本建立起以市級醫療機構為龍頭,縣級醫療機構為樞紐,基層醫療機構為基礎的醫療服務體系。截止“十二五”末,全市共有醫療機構2860所,其中,醫院95所、衛生院12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所、其他醫療機構2622所;衛生機構人員25826人,其中,註冊醫師10985人、註冊護士9520人、其他衛生機構人員5321人;衛生機構床位19118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8359張,其他衛生機構床位759張。按所有制性質分,政府辦公立醫院27個,民營醫院51個。
雖然我市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但仍存在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強,高水平醫療人才不足,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社會辦醫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比重低、規模小、能力弱、水平低、特色少、發展慢等。截至2015年,全市民營醫院床位數3168張,占全市床位總數的16.57%,低於全省的24.81%。
二、設定原則
(一)公平可及原則
以民眾健康需求和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為導向,醫療機構設定布局合理,服務半徑適宜,交通便利,面向城鄉居民,保障人民民眾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醫療服務。
(二)統籌規劃原則
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為依據,統籌規劃全市醫療機構合理配置,以“強基層、補短板”為核心,建立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提高醫療資源整體效率。
(三)科學布局原則
根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嚴格控制市本級公立醫院數量。鼓勵優質醫療資源通過延伸發展舉辦連鎖經營或組建緊密型醫聯體、醫療集團,擴大優質醫療服務供給。加強城市新區、郊區、人口聚集區域等診療需求比較突出地區的醫療機構設定和規模水平提升。
(四)協調發展原則
堅持“控制綜合、發展專科”的原則,重點解決綜合醫院能力強、專科醫院水平差的問題。嚴格控制公立綜合醫院數量和單體規模,大力發展特色專科醫院,支持兒童、腫瘤、精神、老年病、康復、護理、慢性病等專科醫院建設。
(五)鼓勵社會辦醫原則
按每千常住人口1.5張床位對社會辦醫進行總量和結構控制。在符合規劃總量和結構的前提下,取消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具體數量和類別等限制,鼓勵設定非營利性和資源短缺的專科醫療機構。到2020年,全市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數、住院服務量均達到總量的30%。
(六)中西醫並重原則
堅持中西醫並重,保障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的合理布局和資源配置,充分發揮中醫在慢性病診療和康復等領域的作用。
三、總體目標
主動適應德陽經濟發展環境,做強衛生計生事業,做優醫療衛生產業,打造質量最優、吸引力最強的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努力構建與成都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北部新城相匹配的衛生計生事業新格局。到2020年,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協同發展的醫療服務體系,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醫療衛生服務。
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合理設定公立綜合醫院,在城市醫療服務體系和農村三級醫療服務網路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每100萬人口設定1個市級公立綜合性醫院,推進大型公立綜合醫院控時限量,每50萬人口可設定1個縣辦公立綜合醫院,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大力發展專科醫院建設,可根據需要規劃設定兒童、精神、婦產、腫瘤、傳染病、康復、老年病等專科醫院(含中醫類專科醫院),形成“門類齊全、功能互補、協同發展”的醫療服務體系。
最佳化醫療資源布局。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填平補齊醫療服務項目,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加強縣級綜合醫院能力建設,鼓勵以縣為單位發展“統一管理、統一財務、統一資源、統一績效”的緊密型醫療聯合體,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
推進醫療區域協同。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指導醫療機構按照功能定位確定重點收治疾病病種範圍,加強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遠程醫療服務效率,進一步規範雙向轉診流程,推進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功能互補,提高醫療資源整體利用效率。
構建多元辦醫格局。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拓展社會辦醫發展空間,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鼓勵社會辦醫高端化、專科化、規模化、城郊化發展,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構建多元化辦醫格局。
完善分級診療模式。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原則,強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規範和加強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重點加強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充分調動基層醫療機構積極性,健全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初步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
四、機構設定
(一)醫院設定
1.公立綜合醫院
(1)市級綜合醫院。“十三五”期間,原則上不新設市級綜合醫院,鼓勵市級綜合醫院採取多種方式延伸發展。
(2)縣級綜合醫院。“十三五”期間,原則上不新設縣辦綜合醫院,5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可適當增加綜合醫院數量。縣辦綜合醫院床位數一般以500張左右為宜,50萬以上人口的縣(市、區)可適當增加床位,10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原則上不超過1000張床位。到2020年,所有縣級綜合醫院一級診療科目齊全,綜合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2.公立中醫醫院
“十三五”期間,原則上不新設公立中醫綜合醫院,加強現有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條件成熟的中醫專科醫院可根據各地實際需要申報設定。
3.公立專科醫院
“十三五”期間,重點建設德陽市婦女兒童醫院,加強德陽市人民醫院旌南分院傳染病病區和縣級綜合醫院傳染病病區能力建設,加強德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和縣級精神病專科醫院能力建設,100%的縣級綜合醫院設立腫瘤科,大力提升市級公立醫院康復科能力和水平,60%的縣級醫院設立獨立的康復科。
(二)社會辦醫
依據常住人口數,按照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1.5張規劃設定社會辦醫數量,在此總量基礎上,社會資本可在全市區域內自行選擇辦醫地點、類別。鼓勵採取PPP模式建立混合所有制醫院。
在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基礎上,積極引進社會資本舉辦大型高端醫療機構,個體診所、門診部等不受數量限制。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大型醫療機構延伸發展,支持社會資本在城市新區、農村地區和大型人口聚集區等特定區域舉辦醫療機構。
(三)急救中心
以市緊急醫療救援指揮中心為龍頭,大力建設院前急救網路醫院、急救點等全市急救網路,有效縮短急救半徑。按照院前醫療急救需求配備通訊系統、救護車和醫務人員,開展現場搶救和轉運途中救治、監護。
(四)婦幼保健院
現有婦幼保健院6所。“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加強婦幼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婦幼保健機構等級評審工作,進一步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形成覆蓋城鄉的婦幼保健服務網路。
(五)基層醫療機構
1.鄉鎮衛生院
全面完成鄉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與鄉(鎮)衛生院婦幼保健職能整合,到2020年,實現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鄉鎮衛生院。綜合考慮城鎮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可以選擇1/3左右的鄉鎮衛生院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設中心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規範化建設達標率達80%以上,對住院率長期達不到50%的,要逐步調減床位,使住院床位使用率達到80%以上。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按照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或一定服務人口進行設定。到2020年,實現政府在每個街道辦事處範圍或3-10萬居民設定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達標率達80%以上。
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管理模式。
3.村衛生室(村計畫生育服務室)
村衛生室和村計畫生育服務室共建共享共用。原則上每個行政村應當設定1個村衛生室(村計畫生育服務室),到2020年,村衛生室(村計畫生育服務室)規範化建設達標率達到80%以上。
4.社區衛生服務站
社區衛生服務站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情況以及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設定。到2020年,社區衛生服務站規範化建設達標率達到80%以上。
(六)其他機構
鼓勵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舉辦醫養結合的醫療保健養老機構,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醫養融合試點。支持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利用現有資源,開展醫學影像、病理診斷和臨床檢驗集中診斷服務,主要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療機構開放,促進醫療資源共享使用。
五、機構等級
“十三五”期間,政府舉辦的市級醫療機構全部達到三級水平,中江縣人民醫院達到三級乙等綜合醫院,綿竹市人民醫院、什邡市人民醫院及廣漢市人民醫院三級乙等綜合醫院複評達標,羅江縣人民醫院二甲複評達標。到2020年,力爭85%以上的縣級公立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和數位化醫院一級標準,1-2個縣級公立中醫醫院達到三級中醫醫院水平,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達到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水平和數位化醫院二級標準。德陽市(旌陽區)婦幼保健院三級乙等複查合格,廣漢市婦幼保健院、什邡市婦幼保健院、中江縣婦幼保健院二級甲等複查合格,羅江縣婦幼保健院二級乙等複查合格。鼓勵中心衛生院創建二級乙等。鼓勵有條件的民營醫院積極申請醫院等級評審。
六、人員配置
加大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培養、培訓、使用和管理機制,實現醫療人才規模與人民民眾健康服務需求相適應,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人才分布更趨合理,各類人才隊伍得到統籌協調發展。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衛技人員數達到7.0人,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9人,註冊護士數達到3.3人。
到2020年,醫療機構床位與醫務人員市級不低於1:1.5,縣級及以下不低於1:1.3。醫護比達到1:1.25,未達到床人比、醫護比標準的,原則不允許擴大床位規模。
到2020年,縣鄉村一體化管理覆蓋率達到100%,城鄉每萬居民有2.5名全科醫師,原則上每千人有1名鄉村醫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適當增長,每所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鄉村醫生。
七、功能協同
(一)醫療聯合體
到2020年,以市級醫院為龍頭,形成分層次、全覆蓋的醫療聯合體服務體系,醫療聯合體內建立順暢的雙向轉診關係和延伸門診、延伸病房,開展技術、人員、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深層次合作和幫扶。
(二)遠程醫療服務
到2020年,100%縣級以上醫療機構要與省部級三級甲等醫院或德陽市人民醫院建立遠程會診系統,逐步實現遠程會診、遠程預約、遠程監護、遠程影像及病理診斷、遠程教育、遠程信息共享等遠程醫學活動。
(三)分級診療制度
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堅持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嚴格大型醫療機構限量提質,提升縣級及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實現“兩降四升”,即:市級以上三級醫院診療量占比明顯降低,基本病種收治占比明顯降低,疑難重症病種收治占比明顯上升,三、四級手術占比明顯上升,縣級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總量和占比大幅上升。
(四)網路醫療服務
建立健全區域信息化平台,到2020年,實現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資料庫基本覆蓋並動態更新信息,建成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管理信息系統並互聯互通,普及套用居民健康卡,積極推進居民健康卡載入其他公共服務功能,實現一卡多套用、區域“一卡通”,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能夠提供以慢性病為主的網際網路健康服務。
(五)推進醫養融合
到2020年,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業務協作機制,開通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協同做好老年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推動養老機構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本規劃在執行期間,可根據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等巨觀政策調整、各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人口和疾病譜變化、城鎮化建設等情況,予以適當調整。各縣(市、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根據本規劃制定當地的設定規劃,並依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要求上報市衛計委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