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梅列日科夫斯基

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梅列日科夫斯基

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梅列日科夫斯基(Мережковский Дмитрий Сергеевич,1865-1941 )俄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有影響作家詩人、 文學評論家之一。是俄國文學白銀時代的傑出代表,俄國文學象徵主義創始人之一。他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是卻最終未能獲獎。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梅列日科夫斯基
  • 外文名:Мережковский Дмитрий Сергеевич
  • 出生日期:1865
  • 逝世日期:1941
人物簡介,個人著作,

人物簡介

他1865年8月14日出生於彼得堡,父親是一個宮廷二等文官,祖上是烏克蘭貴族。1884-89年,他先後就讀於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的哲學語文系,1888年在彼得堡大學通過碩士論文答辯。80年代初開始發表詩作,是俄國象徵主義的首倡者之一。
德·謝·梅列日科夫斯基德·謝·梅列日科夫斯基

個人著作

所著《論現代俄國文學衰落的原因及新流派》(1893)一書是俄國象徵主義的文學宣言,宣稱“新藝術的三要素”是“神秘的內容、象徵、藝術感染力的擴大”,並攻擊19世紀60年代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文學是“功利主義的庸俗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三部曲《基督和反基督》(1895~1905)的中心思想是基督教多神教的永恆鬥爭,全書就按這個公式寫成,其中第一部《叛教者朱里安》還滲透著尼采的超人思想。研究著作《列·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和創作》 (2卷,1901~1902)從宗教唯心主義觀點出發,認為托爾斯泰能洞察肉的秘密,陀思妥耶夫斯基能洞察靈的秘密;強調兩個作家世界觀中的消極因素不以暴力抗惡和馴順忍受等思想。這部書在西歐頗有影響。他還寫有歷史劇《保羅一世》(1908)、《阿列克賽王子》(1920)以及長篇小說《亞歷山大一世》和《十二月十四日》(1918)。1920年流亡國外,大部分時間僑居巴黎,所寫的詩文激烈反蘇。1939至1941年在法國納粹合作。最後死於巴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