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格拉斯號巡洋艦
- 國家:法國
- 類別:巡洋艦
- 時間:1938年11月
內容介紹,歷史,氫彈試驗計畫,
內容介紹
戴高樂將軍領導下的法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策略,在核打擊力量這個關鍵問題上更顯示了其強硬的姿態。1960年2月13日,法國在北非撒哈拉沙漠中成功進行了首次核彈試爆,成為了第4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62年根據戰略核打擊思想的確立,法國效仿先進的美、蘇,極力構建自身的陸基飛彈、飛彈核潛艇和“幻影IV”轟炸機組成的“三位一體”核威懾力量。由於民族獨立浪潮的高漲和中東局勢的動盪,從1966年起,法國將核試驗基地從沙漠轉移到南太平洋上法屬玻里尼西亞群島的摩羅瓦環礁,並為法國第一顆氫彈的試爆做積極的準備。軍方高層要求海軍向遙遠的南太平洋試驗基地派出艦隊守護,核試驗基地也正需要有能夠遠離核爆中心的指揮所,兩種需求的碰撞產生了改裝一條核試驗指揮控制艦的火花。
擁有眾多海外領地的法國歷來重視海軍艦艇的遠洋航行能力,所以挑一條大型艦艇作為指揮艦理應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當時正值冷戰高峰,現代化的水面艦艇集中在大西洋,而照顧海外領地的一般都是輕型護衛艦之類的艦隻,找一條不怎么占用艦隊編制,又能將一整套指揮控制系統裝下的軍艦卻成為了一件難事。最後的目光落在了一艘叫德格拉斯號的輕型巡洋艦上。
歷史
德格拉斯號始建於1938年11月,作為當時最優良的輕巡洋艦拉加利索尼埃級的改進型,該艦的作戰目標正是義大利海軍的輕巡洋艦。如果歷史按照作戰擬定發展的話,從土倫出發的德格拉斯和從塔蘭托出發的朱塞佩·加里波第的碰撞似乎不可避免,但歷史從不給假想者留下存活的空間。
1940年6月強大的法國在德軍的裝甲前鋒面前選擇了投降。此時,在洛里昂海軍工廠船台上的德格拉斯號只完成了30%的工程量。對於處置只有船體的德格拉斯號,德軍內部產生了分歧,一部分支持該艦儘快下水,可以空出船台用於建造新艦,另一部分則希望在該艦基礎上改造輕型航空母艦,甚至開始了航母的方案設計。但在法國抵抗組織的領導下,船廠員工以消極怠工的方式挫敗了德國人的圖謀,無論是下水派還是航母派都在這艘空殼巡洋艦面前失望透頂,直到1944年法國解放,德格拉斯號仍然靜靜地躺在自己的船台上。
戰後的法國其實並不比義大利好多少,重建海軍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如果放棄這艘已經開工的戰艦將是極大的損失,於是德格拉斯號重建開始,在工人們的努力下該艦於1946年順利下水。
在新的作戰理論指導下,結合二戰時期海戰經驗,海軍全面修正德格拉斯號的設計方案,將傳統火炮巡洋艦升格為艦隊防空巡洋艦,為今後的法國航母戰鬥群的構建做準備。設計工作持續到50年代初才完成,1951年重新開工,工程進展非常順利,1956年9月嶄新面貌的德格拉斯號駛出了船廠。
編入海軍的德格拉斯號(舷號C610號)採用長首樓船型,標準排水量9380噸,4台鍋爐能夠為軍艦提供11000馬力的動力,航速達到33節,燃油艙存儲重油1850噸,在18節的航速上可以保障軍艦6000海里的航程。艦上裝備8座M1948型127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和10座M1951型57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使軍艦高炮林立,對空火力密集,全艦戰鬥狀態時猶如一隻憤怒的刺蝟。
然而,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蘇聯海軍航空兵已經大量裝備了諸如伊爾-28之類的噴氣式轟炸機,德格拉斯號上的傳統火炮很難對這些新型戰機構成威脅,不但難以保障計畫中的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甚至自身也很難在高強度的打擊下存活,該艦作為艦隊防空艦的價值急劇下降,這艘大型水面艦艇成為了法國海軍的一塊“雞肋”。
氫彈試驗計畫
法國氫彈試驗計畫挽救了德格拉斯號,南太平洋艦隊看中了它的高續航力和適航性,科學家們也很滿意艦上巨大的內部空間,當然沒有人希望當氫彈爆炸時自己待在一條兩千噸的護衛艦上漂泊。為核試驗而進行的改造在1965年開始,後部炮群被整體拆除,無用的57毫米高射炮也從艦上消失了,相應的射擊指揮儀也被取消。
艦橋和上層建築被重新設計,增加了內部空間以安裝艦隊旗艦設施和試驗控制設備,同時提高了艦員的生活舒適性,以滿足遠洋航行的海上生活;首樓後甲板室上安裝了高大的四足格子桅,用以布置通訊天線。改裝使該艦擁有了強大的遠程通訊能力和指揮控制能力,順利地成為摩羅瓦環礁試驗基地的艦隊旗艦。
德格拉斯艦於1968年8月24日迎來了生命中最輝煌的日子,親自見證了法國第一顆氫彈的成功試爆,鮮紅的火球映照海天,為“德格拉斯”留下永遠的艦影。
或許是巨大的衝擊波讓這條從二戰走來的戰艦感到自身的力不從心吧,結束氫彈試驗後,德格拉斯號沒有做進一步的飛彈化,而是作為指揮艦一直服役到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