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慶古城牆始建於北宋祐6年(1054年),於民國時期因危樓開始拆除,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北城萋改建成環城公路,西城基和南城基則經過從新規劃,變成新的民居和其他建築物,德慶古城從此藹然無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慶古城牆
- 所屬年代:宋朝
德慶古城牆始建於北宋祐6年(1054年),於民國時期因危樓開始拆除,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北城萋改建成環城公路,西城基和南城基則經過從新規劃,變成新的民居和其他建築物,德慶古城從此藹然無存。
德慶古城牆始建於北宋祐6年(1054年),於民國時期因危樓開始拆除,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北城萋改建成環城公路,西城基和南城基則經過從新規劃,變成新的民居和其他建築物,德慶古城從此藹然無存。文物歷史皇祐4年,廣西廣源州蠻...
官圩古城牆位於廣東省德慶縣官圩鎮江村,始建於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江村故磚城保存基本完好,特別是北城牆和三座北門完好無損。保護有著700多年歷史的江村故磚城牆,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和旅遊觀光價值。特色 該磚城牆高3.76米,厚0.35...
肇慶古城牆遺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宋城路,始建於北宋。城牆原依丘陵而建,北近七星岩,再北為北嶺山,其南地勢較低,緊鄰西江。肇慶古城牆為磚石構造。基礎條石,牆身兩面砌磚,中間用黃土碎石夯實。呈長方形,東西寬,南北窄。周長2801.2米,東城牆長403.4米,寬8.47~9.14米;西城牆長376.9米,寬16....
《中國古城牆》是國內第一部全面匯集中國古城牆的專業性文獻,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中國古城牆400餘座,珍貴歷史圖片1000餘幅,囊括了中國晚期幾乎所有形制、不同級別的城牆,也兼及長城和其它時期不同類型的城池,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中國城牆的時代特徵和意義,其中不少資料是首次披露,極其...
截至2018年,德慶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25.97億元,同比增長6.27%,貸款餘額75.05億元,同比增長22.44%。交通運輸 德慶縣地處西江走廊之中,自古是嶺南地區東西交通通道。秦漢以後,中原地區與嶺南重要都市廣州溝通,取道灕江或桂嶺,也以德慶為重要通道。古代驛道通過,德慶設有壽康驛以迎來送往。西江水路舟楫航行,四...
1958年冬,封川與德慶並縣後,當地人民修堤築路,城址屢遭拆損。現僅存南門及東西城牆(約400餘米)。南城門,呈拱圓形,用紅褐色砂岩石塊砌成。石塊長60~80厘米,寬20~30厘米,厚14~18厘米。拱門寬3.05~3.7米,高3.2~3.76米,內深12.4米。門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今已佚)據《封川縣誌...
蔚縣古城始建於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因古代蔚縣屬於和北方少數民族爭取接壤的地段,經多次戰亂,因此城牆歷經多次毀建。至明代,因為抵禦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指揮使周房在修城時,在原城址的基礎上,先用挖疏竣城壕的土,將原來的土城牆加厚;同年,德慶候廖永中挖了護城河;明代洪武十年...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座落在德慶縣永豐鎮古蓬村。2001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該村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成村於清朝中前期。村內現存15座均屬陳姓的公祠和一座三層樓式磚木結構太平樓(炮樓)。公祠分別有鉉望陳公祠、承天書室、翹莊陳公祠、伯甫陳公祠、寧蕃書室、位素書室、秀枝陳公祠、端岩...
班廓德慶,漢語名為白居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位於西藏江孜縣縣城西部的一所藏傳佛教寺廟。v 寺廟簡介 該寺始建於1427年,原為薩迦派寺廟,後多種教派均進駐該寺,現格魯派、噶當派等教派與薩迦派共存於寺中。該寺的標誌是大殿中的強巴佛佛像,以及32米高的八角形九層高塔“貝考曲登”(...
江村故磚城是德慶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磚城,對研究明代古村落防護設施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江村故磚城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官圩鎮紅光村。2001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建,磚城城高3.76米、厚0.35米、周長539米,城內總占地面積15375平方米。磚城座南向北,呈長方形,東西城牆長度與南北城牆...
這裡有解放德慶的革命往事 江村,一段城牆和一座牌坊的精彩 古城牆的厚重 百歲牌坊的精彩 古蓬村,建築承載著文化倫理,11座祠堂,各自精彩 炮樓的秘密 一個小村,4座書室 平崗村,百年書院歷春秋 軍崗村,世代有鴻儒,景物秀莢冠南州 廣東最美麗的地方——盤龍峽 中國勇士第一漂 “亞洲罕見、廣東第一”的瀑布...
同年十一月,詔建公侯第宅於中都,共六公二十七侯,六公:韓、魏、鄭、曹、衛、宋;二十七侯:長興、南雄、德慶、南安、營陽、蘄春、延安、江夏、 濟寧、淮安、臨江、六安、吉安、滎陽、平涼、靖海、永嘉、潁川、豫章、東平、宜春、宣寧、河南、汝南、鞏昌。洪武六年三月,建軍士營房。凡二十一衛軍士營房,三萬...
城門城牆闊5.30米,高3.76米,厚0.42米,城門高2.90米,闊1.23米,厚1.10米。故磚城的主人是南宋左丞相兼樞密使,民族英雄江萬里的長子(曾任德慶府知軍州事、兵部尚書)及其後裔。龍山宮 龍山宮,坐落在官圩鎮良安村,建於明萬曆年間,屬於龍母行祠,主體建築共兩進,兩進之間有兩廊、天井面積170平方...
肇慶市博物館設有辦公室、資料檔案室、館藏部、陳列部、宣教部、保衛部等部門,下屬單位設梅庵管理處、古城牆管理處、古塔管理處等。服務觀眾項目 肇慶市博物館為觀眾提供免費講解項目,設施有文房四寶及紀念品商店、遊客休息大廳、停車場等。觀眾接待 肇慶市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共接待海內外觀眾200多萬人次(含各文物...
古建築 第一批 光孝寺 第三批 廣濟橋 陳家祠 雲龍寺塔 三影塔 第四批 懷聖寺光塔 梅庵 德慶學宮 許駙馬府 佛山祖廟 滿堂圍 雷祖祠 第五批 東莞可園 南華寺 東華里古建築群 元山寺 大鵬所城 悅城龍母祖廟 肇慶古城牆 潮州開元寺 己略黃公祠 第六批 慧光塔 龜峰塔 六榕寺塔 廣裕祠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
肇慶古城牆 梅庵 閱江樓 德慶學宮 高要學宮 悅城龍母祖廟 唐·亁寧大銅鐘 國恩寺 慶雲寺 三元塔 泰新橋 文昌閣 文塔 鄧發故居 蔡廷鍇故居 榮睿紀念碑 明曹軒題字石刻 七星岩摩崖石刻 明戴鳳岐題字石刻 鼎湖唐刻 康熙御書碑 編輯凡例 目錄 概述 肇慶市區、高要縣文物分布圖 肇慶城區文物分布圖 廣寧縣文物分布圖...
原以石條作路面,現改為水泥路,街道兩旁有商鋪、民居,是清末至民國德慶縣城最繁華的街道。清代中期,橫街分成谷墟街、回龍街、文會街,又稱“三街”,是當時德城的主要墟市。至今橫街還保留有舊古民居、廟宇及作商鋪的樓宇共10多座。是德慶縣城保存較完整的舊街道。2001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金林村祠堂群,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文物保護單位。金林村祠堂群座落在德慶縣官圩鎮金林村。2001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該祠堂群建築歷史可追溯到宋代中期,清朝乾隆年間為鼎盛期。現存麗先談公祠、應業談公祠、清軒謝公祠、金波謝公祠、他民談公祠、松岩謝公祠、協一書室共7座祠堂(書舍)。7座古祠...
用以沏茶別具風味。始建年代不詳,據民國《博羅縣誌》載:“八角井,深不盈尺而冬不竭,味極甘洌,可與卓錫泉一比。”至今保存完好。著名人物 主要有明萬曆年間官至禮部尚書的韓日纘和政熙子戶郎的張萱,有清鹹豐年間德慶州學正李寶芳、清未撥貢韓諸船、民初羅浮山沖虛古觀道長曾雪凡、民國畫家盧振寰等。
嚴博球,廣東德慶人。出身於行伍,曾在陸軍國小當過教官,是陳濟棠的老師,後來位至團長,因身體過於肥胖有如一座石磨,行動不便,改任文職。1923年,嚴博球任高要縣長,曾親自上陣監督拆店擴建街道,張允文提出意見,可能與嚴縣長的規劃有些不同,嚴縣長認為他有意破壞,竟舉起手杖棒打張允文,張醫生說打我一棒要...
肇慶包公祠 肇慶古炮台 肇慶星湖 星湖 高要廣新農業生態園 西江風景區 閬鳳岩 葫蘆山遊覽區 華表石 水月宮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 飛水潭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盤龍峽 德慶孔廟 玉屏岩 硯洲 包公井 肇慶元魁塔 漢謀圖書館 肇慶 天主教堂 閱江樓 城東清真寺 護龍祖廟 披雲樓 景福圍局紀念亭 世外桃源 梅庵 貞山 ...
華表石摩崖石刻位於德慶縣回龍鎮。華表石,又名錦石山、錦裹石。發展歷史 華表石,又名錦石山、錦裹石。明萬曆初年,瑤民暴亂,明王朝遣兩廣總督凌雲翼親率大軍在羅旁一帶平定瑤亂。平息後,見羅旁對面之石山,如巨大華表直插雲天。於萬曆七年(1579年)時已升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凌雲翼,命人在石山南崖峭壁上刻...
據明嘉靖《德慶州志》載,早在明代嘉靖年間,連灘山歌已開始傳唱,如明代林昆所寫的《逕口樵歌》“侵晨小逕入煙蘿,次第歌聲嶺上過。無累無羈塵慮杳,載游載味逸情多”。“樵歌”為砍柴人在山中唱的歌,可見在明代嘉靖年間南江流域已有山歌流行。連灘山歌到清朝康熙年間發展為多句版。據《舊西寧縣誌》(今...
惠積街民居座落在德城街道辦事處城南居委會。2001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是舊城區中心地帶,惠積街是縣城開埠以來有名的街道,東西走向,東起通津北路中段,西至解放中路口交匯處,全長約210米,寬2.8至3.4米不等,街道兩旁民居多為姓族民居,有梁、陸、戴、石、羅、李等,有一座建於清晚期...
12446德慶學宮元廣東省德慶縣 12547七曲山大廟元-清四川省梓潼縣 12648韓城大禹廟元陝西省韓城市 12749興國寺元甘肅省秦安縣 12850大高玄殿明北京市西城區 12951歷代帝王廟明、清北京市西城區 13052北京鼓樓、鐘樓明、清北京市東城區 13153蔚州玉皇閣明河北省蔚縣 13254萬里長城-紫荊關明河北省易縣 13355毗盧寺明...
李氏大夫第是一座清代民居宅第。李氏大夫第位於德城街道辦事處城西社區。2001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代中期。座北向南,為磚、木、石結構,總面闊12.52米,總進深50米,占地面積626平方米,原為三開間五進(現最後一進已塌毀),每進中間有天井及兩廊,次間為廂房,頭門面闊三間,凹斗門,地台...
風味特產:端硯、河鮮中嘉魚、三鰳魚、西江河蝦、鼎湖上素、肇慶裹蒸粽、肇慶草蓆、肇慶芡實、雞蛋花、紫背天葵、德慶首烏、懷集厘竹、懷集燕窩等。景區特色 廣東省電視台“第二屆生存大挑戰”拍攝基地之一。景區內“曲徑通幽春寂寂,綠樹翠竹水潺潺”。峽谷幽深崎嶙,瀑布成群,懸崖峭壁,古樹蔥蔥,水質清澈,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