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工業革命

德意志工業革命,19世紀30年代後期至19世紀末德意志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代替工場手工業的過程。1800—1835年是德意志工業革命的準備階段。德意志生產力自身的發展、拿破崙在萊茵聯盟地區推行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斯坦因-哈登貝格改革、從英國引進先進技術以及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建立等,為德意志工業革命的到來提供了資金、市場、勞動力及技術條件。1835—1848年為工業革命的初級階段。先從紡織業開始;40年代掀起建築鐵路熱潮,帶動了經濟的全面發展。1850—1870年工業革命全面展開。煤、鐵、機器製造業發展迅速,其間工業總產值翻了兩番。1871年德意志的統一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工業革命由此進入完成階段,交通運輸、農業、工業三個基本經濟部門協調發展。鐵路網遍及全國,農業機器廣泛套用,工業中大機器生產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至80年代中期完成了以蒸汽機為主要標誌的第一次技術革命。在此基礎上,以注重科學技術,重視教育,發揮智力優勢,大力開拓新的技術領域,優先發展電氣、化學、光學儀器等新興工業部門為主,開始為第二次技術革命打下基礎。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工業生產總值趕上並超過英、法,躍居歐洲第一,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資本主義工業強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