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東佳書院

德安東佳書院

東佳書院東佳書堂,位於江西德安。又稱陳氏書堂、義門書院。陳氏於唐僖宗時因世代“義居”而得旌表。唐大順元年(890),陳氏7世孫陳崇建書堂,並手訂《江州陳氏家法》,規定:“市書堂所於東佳莊。弟侄子孫有賦性聰明者令修學。稽有學成者應舉,除現置書籍外,須令添置,於書生中立一人掌書,出入須令照管,不得遺失。賓客寄止修業者延待於彼,一一出東佳應供應周旋。”“立書屋一所於住宅之西,訓教童蒙,每年正月擇吉日起館,至冬日解散。童子年七歲令入學,至十五歲出學。有能者令入東佳。逐年於書堂內次第抽二人歸訓,一人為先生,一人為副。其紙筆墨硯並出宅庫,管事收買應付。”時有“書樓、堂廡數十間,聚書數千卷,田二十頃,以為遊學之資。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學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安東佳書院
  • 地址:江西德安
簡介,一字園,對聯,

簡介

“江南名士皆肄業於其家。”南唐升元間復立為“義門”。至宋初,所藏書、帖號“天下第一”。開寶九年(976)宋太祖詔令免其徭役。太宗貸以粟,並賜御書“真良家”匾額。真宗又有敕賜。嘉祐七年(1062)以其族人眾多,分為291莊。由是義門散處四方,其書堂亦因無人經理,遷建德安縣城河東一公里處,改稱義門書院。崇寧間改為德安縣學。天順間縣學遷城南,其址遂為民居。明嘉靖十年(1531)生員胡光時請將廢基收歸學址,二十六年(1547)知縣蔡元偉重建,改名河東書院。有中堂5間,東西號舍各11間,其後數百年史實不詳。清道光二年(1822)知縣巴彥布將修建試院餘款重建書院,易名“敷陽”。有講堂及齋舍30餘間。置院田,每年田租1000餘石,折錢600餘貫。由廩生2人值年經理。山長年薪定為錢80貫。五年知縣丁春林捐廉續修。但因委任失人,所收田租竟化為烏有。十九年,知縣張維模倡捐重修,請教諭笪慕韓主講其中。鹹豐四年(1854)毀於兵。同治末士紳重建,遷入縣城內。光緒末改為敷陽高等國小堂。
東佳書院東佳書院

一字園

位於德安縣愛民鄉境內東佳山東部,距離縣城25公里。一字園為義門陳第五任家長陳袞所建,建於乾化二年(914年),位於東佳書院西一里,東佳山半山腰處一屏風上,是當年東佳書院一勝景。宋代大學士蘇東坡遊學東佳書院時,留下墨跡《吟東佳書院》詩“寄詠舒中朝對奕,一字園內夜含懷,八方亭外五株桂,歲歲秋風一度開”。因詩中“一字園”而得名。明代有僧人至此,就廢墟磚瓦料石築小寺一座,亦稱“一字園寺”,其寺尚存於東佳山紫岩泉下。寺旁當年東佳書院學子栽植的千年古樟至今根繁葉茂,寺前瀑布飛濺,寺後噴泉涌流,甚為壯觀。一字園的東側便是清雅宜人的東佳書院舊址,東佳書院為陳崇於唐昭宗大順元年(890年)所建,早於廬山白鹿洞書院五十年。東佳書院起源於唐朝,揚名於五代,鼎盛於兩宋,沿襲到明清,有近千年歷史。東佳山上二十米處有溶洞,名白雲洞,洞內長年流水不息,洞中可以划船,是當年陳袞休閒讀書之所。再上二十米,又一溶洞,名百鳥洞,洞裡有洞,洞裡藏山,全景猶如桂林山水縮景。

對聯

異類尚征義善; 朝廷豈靳寵褒。 佚名題東佳書院
行敦孝悌,九重天上書聲貴; 家傳禮義,千古人間姓字香。 佚名題東佳書院
廉清潁水,數世同居,怨尤不宿; 義著江州,一堂聚食,親遜可風。 佚名題東佳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