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發展
2013年,德國海港的貨物總吞吐量達2.98億噸,而內河港僅作業了140萬噸,由此顯示了海港的重要性。德國海港處理的貨物主要通過
貨櫃船、
輪渡和
滾裝船進行運輸。
2009年的經濟危機對德國海港造成了短期的不利影響。兩德統一直至新千年以後,德國海港的貨物量持續攀升,在2008年達到了3.18億噸。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後,吞吐量大幅下降18%,僅為2.61億噸。2010年以來,貨物量儘管有所回升,但是直至2013年也未能再次突破3億噸大關。
與
貨物吞吐量的遞增趨勢相反,每年抵達港口的船舶數量明顯減少。2001年抵達的客輪和貨輪數為14.5萬艘,2013年這個數字下降至12.6萬艘,降幅為13%。其中,2013年,9.7萬艘次貨輪掛靠了德國海港,比2001年減少了10%。導致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量增加、成本壓力升高,貨櫃航運企業擴大貨輪規模以降低單箱成本。
各個聯邦州對吞吐量的貢獻
2013年,
漢堡和
不萊梅兩個聯邦州貢獻了德國海港總吞吐量的63%。漢堡和不萊梅的港口屬於
北海港口群,如果將
下薩克森州和
石荷州位於北海沿岸的海港吞吐量也加上,北海港口群的貨物吞吐量占德國海港總吞吐量的82%。其餘18%來自於由石荷州和梅前州(梅克倫堡-前波莫瑞)管轄的
波羅的海沿岸港口。
上世紀90年代,所有德國北部的海港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增長尤為明顯的是下薩克森州的港口和
漢堡港。新千年以後,隨著貨櫃貿易的突飛猛進,漢堡和不萊梅兩個聯邦州的港口增速尤為突出。2010年,這兩個聯邦州恢復到了經濟危機以前的發展水平。
各個港口的發展
從單個港口來看,北海港口群的漢堡港(2013年1.21億噸)、不萊梅外港
不萊梅哈芬(5450萬噸)和
威廉港(2410萬噸)是德國吞吐量最高的三個港口。緊接著是波羅的海沿岸的
羅斯托克(1780萬噸)和
呂貝克(1700萬噸)。
將1995年與2013年的吞吐量做比較,
不萊梅哈芬港的增幅遙遙領先於其它港口。然而
不萊梅港內港的吞吐量則小幅下降,其原因可歸究於貨物運輸轉移至不萊梅哈芬港。在規模較小的港口中,
埃姆登港和
維斯馬港的作業量翻番,布拉克港和
施塔德的Buetzfleth港增加了三分之一。
發展狀況
漢堡港、
不萊梅哈芬港和
威廉港是三個綜合型港口。漢堡港和不萊梅哈芬港分別是歐洲第二和第四大貨櫃港。
威廉港是德國唯一的貨櫃深水港,同時也是德國最大的原油、煤炭等能源物資的轉運樞紐。
不萊梅港內港、布拉克港、羅斯托克港、諾登海姆港、布倫斯比特爾港和
維斯馬港主要裝卸大宗散貨和件雜貨,埃姆登港、羅斯托克港、庫克斯港、基爾港、普特加登港、
呂貝克港和薩斯尼茨港主要接掛滾裝船和輪渡。
貨櫃貨物
1966年,德國港口的貨櫃化始於
不萊梅港。2000年,漢堡港和不萊梅哈芬港的
貨櫃吞吐量分別為428萬和270萬標準箱,2015年,這兩座港口的吞吐量分別攀升至880萬和550萬。
2012年,作為新一代貨櫃港,水深達-18米的威廉港貨櫃碼頭投入使用,設計吞吐能力為270萬標準箱。威廉港是唯一一座超大型貨櫃貨輪無需藉助潮水可以滿載進出的德國港口。2015年,這座港口的吞吐量首次突破40萬標準箱。
大宗散貨
德國海港處理的大約39%貨物——相當於1.16億噸——屬於大宗散貨,尤其以液態物資所占的比重最高,具體類型包括
煤炭、
礦砂、
碳酸鉀、化肥、
糧食、
礦物油。漢堡港、威廉港、羅斯托克港、
不萊梅港和布倫斯比特爾港是德國海岸線上主要的大宗散貨港。
傳統件雜貨
儘管許多貨物都改用
貨櫃運輸,仍然採用傳統件貨物船或滾裝船運輸的貨物有鋼鐵產品、大型機械、木材、汽車。在這一領域,
不萊梅港和不萊梅哈芬港領先於德國港口。
不萊梅港的專長是鋼材、木材和項目貨,
不萊梅哈芬港則是德國最大的汽車港(超過200萬輛汽車)。
埃姆登是德國第二大汽車港(超過100萬輛汽車),車型是
大眾集團旗下的品牌。其它重要的件雜貨港是漢堡港、布拉克港(木材、鋼材)、
庫克斯港(汽車)、羅斯托克港和維斯馬港。
名稱對照
北海港口群
Brake:布拉克
Brunsbüttel:布倫斯比特爾
Büsum: 比蘇姆
Glückstadt:格呂克斯塔特
Husum:胡蘇姆
Nordenham:諾爾登哈姆
Papenburg:帕彭堡
波羅的海港口群
基爾運河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