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會計發展簡史

德國會計發展簡史是指16世紀以來,徳國會計理論研究發展的簡要歷史。徳國是繼義大利之後較早開展傅記學理論研究的國家之一。1523年,海因里希·施雷貝爾的《新技術簿記》—書問世,對當時徳國普遍採用的簿記方法進行了研究,著重介紹了帳薄組織體系、記帳規則和損益計算等主要方法。

1531年又出版了約翰·戈特利布的《簡明德國傅記》—書,首次提出了資產負憤表的思想,從而使借貸平衡試算方法向前邁進一步。1549年,沃爾夫岡·施韋克的《複式裨記》一書出版,義大利式複式籍記首次傳入徳國,使德國原有的複式傅記與義大利威尼斯式傅記得以結合。經過16世紀末對徳國傅記的改良,到17世紀後半葉,原有的徳國傅記基本上被義大利式傅記所替代,此後義大利式簿記在徳國得到了廣泛傳播和普及。從19世紀中葉開始,德國會計理論研究進入它的黃金時代。從20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徳國會計的主要貢獻是:(1)在傳記理論的發展方面,相繼創立了“一帳系”和“二帳系”學說>(2)在資產負債表理論研究方面,通過“時價主義”(按當時當地賣出價估價)與“原價主義”(按歷史成本估價)等估價方法的研究和探討,到19世紀末,基本形成了徳國資產負債表理論;(3)20世紀初,德國學者巴比一反傳統靜態或平衡會計理論,以“圓周”、“圓心運動”、“向心運動”和“離心運動”四種運動形式,來解釋資本運動過程及其結果,以及帳戶設定、複式記帳原理等一系列重大會計理論問題,創立了“動態論”學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