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化傳播主義

德國文化傳播主義是德國社會學家關於人類文化圈擴展的傳播理論。揭開文化傳播主義理論序幕的是德國的人文地理學家拉采爾。他在其《人類地理學》和《土地與生活》等著作中,試圖從地理條件的角度,把文化要素的分布繪製在地圖上。他認為文化要素是伴隨著民族遷移而擴散傳播出去的,自然條件造成的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會隨著各民族之間聯繫的增強而逐漸減弱甚至消除。物質文化是各族之間歷史聯繫的證明,物質文化“只有通過人,隨著人,特別是在人之中,即在人的心上,作為一種模式思想萌芽,才能傳播。”

(拉采爾:《人類地理學》)這些傳播主要是通過民族遷徙、掠奪征服、商業流通等方式進行的。拉采爾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實證研究,向先驗的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他的思想後來被其學生弗羅貝紐斯所發展。後者在考察非洲的基礎上,寫出了《非洲文化的起源》(1898年)一書。他提出了“西非文化圈”的說法,並認為在每一個文化圈中,都有主要來自物質文化圈的特徵。弗羅貝紐斯的“文化圈”概念受到了後來的傳播理論的重視。格雷布內爾是德國史學家,以其“文化圈理論”而著稱。他通過研究發現,世界上各個地區有6—8個單個的和獨立的“文化圈”,每一文化圈都有一定數量的文化因素。他試圖研究“文化圈”在全世界的傳布,提出了劃定文化圈的兩個標準:一個是形式標準,即文化現象的相同形式;另一個是數量標準,即文化現象中大量細節上的相同。從文化圈的地理分布上,可以找到文化出現的時間順序和轉移道路。當文化圈在地理分布上連續時,這一理論似乎得到了證明,不過有時同一文化圈會被切斷或相隔甚遠。天主教神父施密特也是德國文化傳播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格雷布內爾的“文化圈”理論為基礎,認為最“古”的文化圈同最早的歷史發展階段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劃分出原始文化圈(採集階段)、第一級文化圈(生產階段)以及第二、第三級文化圈。從發展的圖式上看,越原始的文化越呈現出文化基本要素上的多元性,並以局部的人種或部族文化為表征;而高級文化則表現出較強烈的趨同性,並在全世界各地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