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仁基

德仁基,中華內地會宣教士,1897年6月13日生於英國,童年時隨父母移居加拿大,中學畢業後,曾做速記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仁基
  • 出生日期:1897年6月13日
在陜西工作16年後,為那裡的人民獻上了自己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受訓成為無線電接線生,在一艘英國撈網漁船上工作,直到大戰結束。返回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後,他進入麥基大學(McGill University)讀書,獲文學士學位。隨後到美國慕迪聖經學院進修神學,預備將來回家鄉教會傳道,事奉主。在校期間,他修讀了高樂弼醫生(Dr. Robert Hall Glover, M. D.)的宣教學,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24年,學生志願者退修會(Student Volunteer Convention)在印第安納舉行,德仁基作為神學院學生代表之一赴會。在這次退修會中,他看到異教世界對福音的需要,更受到主耶穌大使命的挑戰。在是否獻身作宣教士的問題上,他內心經歷了激烈地掙扎。經高樂弼輔導,並和他一起禱告尋求之下,他最後決志到海外宣教。從慕迪聖經學院畢業後,他回響神要他到中國的呼召,成為中華內地會的一名宣教士,乘船前往中國。
1925年11月,德仁基抵達上海。他先赴安徽安慶進行基本的語言訓練,然後被派往甘肅秦州(今天水市)工作。當時的中國正值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各路軍閥也在甘肅混戰,旅途很不安全。德仁基隨著資深宣教士李春雷牧師,乘坐各樣的交通工具,多經輾轉,直至1926年7月,才抵達秦州。安頓下來後,他在兵荒馬亂中度過數月,每日除繼續學習中文外,還參與位於秦州市中心的福音堂工作。同年11月,富能仁牧師(Rev. James O. Fraser)前來帶領11天的退修會,從富能仁得知,基督福音已經傳到許多少數民族地區。
正當德仁基行將全力投入宣教工作之時,未料卻於1927年3月24日,發生了國共合作時期的"南京事件"。4月3日,英國使館傳令全部撤僑。德仁基只好隨眾到蘭州集合,由博德恩醫院院長金品三醫生(Dr. George E. King)領隊,一行大小50人,分乘八個大木筏,沿著黃河順流到包頭。途中,八個木筏分別擱淺,金醫生在下水搶救時,不幸失足溺斃,眾皆悲痛不已。
在逃難的過程中,德仁基邂逅了一位從涼州來的女宣教士雲錦福姑娘(Miss Winifred N. Vincent),彼此成了患難之交。雲姑娘來自英國一個基督徒家庭,14歲時決志歸主。在1919年的一個培靈奮興會上,她決心奉獻自己做一個宣教士。那時,她從一位朋友處借閱到《席勝魔傳》,深受感動。在該書的末頁,她也看到內地會對宣教士的需求。其後又有兩次,內地會的宣教士到她所在教會講道,傳遞宣教信息,她聽後更加明白獻身宣教的意義。因此她加入內地會,並接受派遣,於1924年11月到達中國。
當這群甘肅宣教士到達沿海後,不少宣教士回國述職。因德仁基和雲錦福來中國時間短,故留下來等候時局好轉再回宣教站。從此二人來往漸密,彼此甚感志同道合。1928年4月,他們在山東煙臺結為夫婦。
1928年底,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東北易幟,全國統一,中國出現短暫的和平期,宣教士紛紛返回內陸各宣教站。德仁基夫婦被改派往陜西省的漢中,1929年初,他們從山東煙臺啟程西行,沿途盜賊蜂起,危機四伏,並要翻山越嶺。他們歷盡艱辛,於2月到達陜西興安府(今安康市),4月才抵達漢中,整個行程花了四個月的時間。
1928-1930年,中國西北和華北發生特大自然災害,旱、蝗、雪、雹、水、疫等數災並發,尤以陜西、甘肅兩省為中心,遍及其它八省,而陜西最為嚴重。1929年5月,全境75萬人口,只剩下40%。不少地方人煙滅絕。在長達三年的天災和饑荒中,百姓淪為餓殍,死於飢餓和疫病的高達三百萬人,哀鴻遍野。許多饑民無以為生,落草為寇,到處搶掠,故社會不靖。德仁基他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宣教的。
1930年9月,長女Kathleen Winifred在漢中出生。1932年4月他們返回加拿大述職。當1933年7月他們重回上海時,因內陸災情依然嚴重,無法立即回到陜西省。同時德師母身孕已重,故一時滯留上海。9月2日,他們的次女Beryl在上海誕生。未幾日,他們一家四口就奔赴陜西省城固宣教站,開始新的工作。德仁基牧師除教會正常工作外,還每周一次到監獄布道,有時還到周邊村鎮巡迴布道,派發聖書和福音單張。德師母則負責婦女工作,帶領婦女查經班。1934年4月,他們在蟠桃肆舉行一連數天的帳幕布道會,把福音道理講給當地百姓聽。同時他們也幫助當地人破除迷信,除掉偶像,戒除鴉片。
1934年,國民政府數次"剿共",使陜南地區大受影響,不少平民受害,宣教士也夾在其中,有的人犧牲了性命。為避戰禍,德牧師一家在寒冬里,攀越秦嶺,向北面的鳳翔逃難。他們歷時半月,跋涉270英里。雖路上充滿危險,時有盜賊搶劫,時有豺狼虎豹出沒,但他們一路經歷了神的保守和眷顧,得以平安度過,沿途還不時向路人傳福音。亂後,他們再次回到城固宣教站。1938年6月,德牧師從城固寫信說:"因為抗戰引起撤退到大後方,北京大學和天津大學目前暫時遷來我們這城裡。各處都見到大學生和教授,尤其是大學生,他們要求每周有一個英語查經班。......主日崇拜參加人數很多,其中不少是大學生,甚至大學教授。......師母在主日下午亦為女學生開了一個查經班......"。
1940年2月,在陜西工作了九年的穆信誠教士舉家回國述職,德仁基牧師代他督導陜西全省宣教士的工作。他和其它宣教士一起在城固從事救濟工作,幫助戰亂中流離失所的難民,還幫助那些菸民戒毒。1941年9月,抗戰進入高潮,無數難民逃到大後方,致使德牧師在城固的救濟工作越來越繁重。同時,因為水土不服,或是飢不擇食,再加上營養不良,各種疾病也隨著難民而來。在救助難民的過程中,德牧師不幸染上了致命的傷寒(Typhus Fever),於1941年9月28日逝世。
德仁基在陜西殷勤服務那裡的人民整整16年,實踐了他的心愿:"離開自己的家鄉,為主擺上一切,到海外傳福音"。他為中國人付上了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他離世時年僅44歲,遺下妻子和兩個11歲和8歲的女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