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不修

德之不修

孔子說:“(許多人)不去培養品德,不研討學問,聽到了應當做的事(義),卻不能馬上去做;有錯誤卻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擔憂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之不修
  • 外文名:No repair of virtue
  • 注釋:指靠近義、做到義
  • 出處:《論語·第七章·述而篇》
  • 產生時間:春秋末年
原文,注釋,譯文,出處,讀解,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注釋

徙:音xǐ,遷移。此處指靠近義、做到義。

譯文

孔子說:“(許多人)不去培養品德,不研討學問,聽到了應當做的事(義),卻不能馬上去做;有錯誤卻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擔憂的。
修:指培養
講:研究,討論。
之:連詞,作用是把主謂結構變成偏正結構
徙:遷移。這裡指按照義的準則改變自己的行為
是:指示代詞,在判斷句中充當主語,指代“德之不修”到“不善不能改”這段話所講的事

出處

《德之不修》選自《論語·第七章·述而篇》。《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語錄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論語》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一部書。《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讀解

春秋末年,天下大亂。孔子慨嘆世人不能自見其過而自責,對此,他萬分憂慮。他把道德修養、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提並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也有內在聯繫,因為進行道德修養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不善”,只有這樣,修養才可以完善,知識才可以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