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說大用老子》是在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萬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說大用老子
- 作者:史萬奎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2384878
- 定價:88 元
- 裝幀:平裝
- 印次:1-1
- 印刷日期:2015-2-6
《微說大用老子》是在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萬奎。
《微說大用老子》是在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萬奎。圖書簡介留下《道德經》,老子騎青牛西去以來,詮釋其思想的書籍概不下數千版本。被道、儒、佛、法、兵、縱橫、醫藥家乃至哲學家、政治家、企業家等引作“學問”, 用以建功立...
《老子微》是201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進。內容簡介 《老子微》從《老子》文本出發,詳細闡發《老子》民“自然”君“無為”的政治哲學思想及其民治精神。《老子微》能站在歷代注家的肩膀上,嚴格從文獻入手,以闡發老子主旨思想。作者主要思想即是以為《老子》學實為政治哲學無疑。圖書目錄 道篇上 ...
在人類歷史上,“道”作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由老子首先提出的。可以說,“道”之一字是老子及其著作的思想核心與靈魂。古往今來,人們對老子之“道”的解釋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玄之又玄,讓人摸不到邊際。因為摸不到邊際,所以人們只能在“道”的名相上做文章,而無法真正觸及作為宇宙本源的“道”。今天...
老子故里,即老子出生或長期居住的地方,位於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一說位於安徽省渦陽縣)。老子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他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與哲學家,也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老子在函谷關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
《老子的智慧》是林語堂編譯的哲學著作,原版為英文版本,於1948年首次出版。《老子的智慧》除了序論、序文外,設有七章,即道的性質、道的教訓、道的描摹、力量的源泉、生活的準則、統治的理論和箴言。每章的具體內容,則是《道德經》的一部分和《莊子》的有關文字,並附有譯文。林語堂闡釋了老子思想所具有的...
儒者在戰國時,曾西流三晉,南行楚吳;入漢而微,僅齊魯之故壘不失。文景時顯學為黃老,於是神仙方士又附黃老,而修道養性長壽成丹各說皆與老子文成姻緣,《淮南》一書,示當時此種流勢者不少。故神仙方士之入於道,時代為之,與本旨之自然演化無涉也。武帝正儒者之統,行陰陽之教,老學遂微。漢初數十年...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原文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1] 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先秦時竹簡《文子》稱《上?經》、《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漢景帝尊為《道德經》[2] ,至唐代唐太宗曾...
一方面是《老子》的理論博大精深,每一位研究者都能從中吸收到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從而形成不同流派的《老子》學說體系;另一方面是絕大部分研究者在研究老子時,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目的、帶有一些既成的觀點去研究(常有欲),很難做到“常無欲”,這當然只能窺到《老子》的一點皮毛(觀其微),難以得到《老子...
老子是有者也, 故恆言無, 所不足。”簡介 《老子指略》之目最初見於《新唐書·經籍志》,題作《老子指略例二卷》。近人王維誠發現宋代張君房編的《雲笈七籤》卷一中有《老子指歸略例》一文和明刻《道藏》第 998冊中有《老子微旨例略》一文,考證兩文內容,與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思想很接近,可能是王弼...
三清有多重含義:1、三清指“三才”為天格、人格、地格的總稱。所謂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它們分別是天格、人格、地格數理的配置組合,反映綜合內在運勢。2、《武術匯宗》:老子一氣化三清,三清即三山,故出三聖人,是以中天終南山出老子,西方熊耳山出如來(即釋迦牟尼佛),東方太行山出孔夫子也!典故詳述...
《國學經典啟蒙讀本:老子(普教精品導讀)》選取我國傳統蒙學經典,有原文,有簡注,有譯文大意,使讀者邊讀、邊學、邊理解。解說文字力求通俗易懂,精練優美。《國學經典啟蒙讀本:老子(普教精品導讀)》旨在傳承和普及中華文明,能促進讀者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內容簡介 《國學經典啟蒙讀本:老子(普教精品導讀)》為了...
《老子八十一化》,又名《太上老君歷世應化圖說》,描繪了老子起於無始直至宋紹聖五年(公元1098年)之間的顯化事跡,包含老子化胡/老子化佛。“八十一化圖”源於“老子化胡”傳說。司馬遷《史記》為老子李耳立傳時,曾留下了“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和“老子,隱君子也”的疑團及可作多種解釋...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基本釋義 這句話是老子說的,可以說非常具有哲理性。前一句“輕諾...
根據老子等人的學說,天道是主宰宇宙萬物的法則。天道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無微不至;時間上,天道是永恆的;空間上,天道是無限的。天道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是視、聽、觸等感觀無法把握的。[xi]天道無聲無息而至廣至大,獨立不倚、不變有恆,運行不止。[xii]人與萬物都難逃自然之道的法則。它從無...
“老莊學派”,也稱“老莊之學”,是以老子和莊子的著作(即《道德經》和《莊子》)的思想為基礎產生的先秦道家流派,和“黃老學派”一起,並稱道家各派學說中的兩大分支。“老莊學派”把自然之道作為萬物本原存在以及發展的規律,以道之自然無為為教育目的,重視“不言之教”。反對禮教的虛偽性和反對儒家以仁義...
老莊,是老子和莊子的並稱(類似孔孟),也指老學與莊學的合稱。借而代指道家老莊學派學說。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逍遙齊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經》(別名《老子》、《老子五千言》),莊子著有《莊子》(別名《南華經》);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實際...
”老子曰:“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度數,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也。”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於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
”(《知北游》)一方面他又發展了老子思想中即氣以言道的合理內涵。他說:“通天下一氣耳。”(《則陽》)認為道即氣。他強調“道無所不在”,並用“周、遍、鹹”三字形容。認為道作為世界的終極根據,不是存在於天地萬物之外,而是一切事物的內在原因。(《田子方》)與老子用“夷,希,微”混而為一(十四章...
中華之道,是天下第一成功學、您讀老子是為了您該得到的最大成功。大道藏無極鴻蒙隱八維 四字老子聖典 導讀:1。老子是天下第一成功學、您讀老子是為了您該得到的最大成功;2。老子思想前後一致、絕對沒有自相矛盾的地方;3。老子不但放諸四海而皆準、而且全篇八十一章每一句都適合每一件事;4。更適合你的...
《出關》魯迅的許多作品曾引起較大爭議,他的《故事新編》中的《出關》也不例外。魯迅的本意是什麼,解讀這篇小說的關鍵是怎樣來看待魯迅對自己的認識,弄清楚老子為什麼出關以及《出關》的"關"到底意指何物。其實,老子出關是因為他看透社會本質,出於無奈而出關,《出關》里客觀地反射出魯迅當時複雜的心態。全文 ...
《有物混成》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原文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原文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
韓嬰燕人也,孝文時為博士……嬰推詩人之意而作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然歸一也……燕趙間好《詩》,故其《易》微,惟韓氏自傳之。不僅如此,我們再檢討倖存於現在的《韓詩外傳》,其一,直言不諱地說孔子向老聃問學(已見前),並連篇累牘地載著老子的語言,如老子日,“名與身孰親,身與貨...
《老子》曰:“損之又損,以至無為。”損修法身,以定動靜,損其常心,以備禍亂,損天下之體心,鹹歸精虛,是謂:“消流毒之害,歸大道之真。”損兮復歸明,薄兮反成真,是謂“無為”。無所為,方無不能為,有所為,亦無能所為。夫聖人之為道,息心而不欲為,而無不為也。觀今世之人,欲有為而行...
宇宙生成論《有物混成》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誰之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太上老君,大道之主宰,秉生成之柄,鎮造化之源,在天為眾聖之尊,在世為萬教之主。太上無形無名。無極無上虛無自然...
道學(Daoism)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原指老子創立的有關道的學說,它包括哲學的道家、宗教學的道教以及屬於人體生命科學範圍的內丹學。中國古文獻中凡較嚴肅的學術分類或藝文志書,皆以儒、道並舉,未有將儒家學說稱為“道學”者,自明代李贄至清末皆有人揭露將宋明理學稱作“道學”之偽,指出僅有老子...
大器免成出自帛書本《老子》,大器晚成出自王弼本《道德經》。有見解認為因當時m輔音與w輔音互通,“免”讀作“晚”,“晚”作“免”解。出處 “微”古讀作“明”《老子》四十一章:“大器晚(微)成”,帛書《老子》:“大器免(明)成”。王弼本《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原文 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