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簡稱土壤微生物量碳)是指土壤中體積<5000μm 3活的和死的微生物體內碳的總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土壤碳庫中所占比例很小,一般只占土壤有機碳全量的1%~ 4%,但對土壤有效養分而言,卻是一個很大的給源和庫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生物量碳
  • 外文名:MBC
  • 全名:微生物生物量碳
  • 作用:參與土壤生物化學轉化過程
簡介,微生物量碳含量,影響因素,微生物量碳與有機碳的關係,微生物量碳的測定,

簡介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體積小於5×103
的生物總量, 是土壤有機質中最為活躍的組分。其中, 微生物生物量碳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微生物量碳(MBC)是土壤中易於利用的養分庫及有機物分解和N氮礦化的動力,與土壤中的C、N、P、S 等養分循環密切相關。作為土壤活性碳的一部分, 微生物生物量碳雖然只占土壤總有機碳的較小部分1% ~ 4 %, 但它既可以在土壤全碳變化之間反映土壤微小的變化, 又直接參與了土壤生物化學轉化過程, 而且是土壤中植物有效養分的儲備庫, 並能促進土壤養分的有效化,因此, 在土壤肥力和植物營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微生物生物量碳易受土壤中易降解的有機物如微生物生物體和殘餘物分解、土壤濕度和溫度季節變化以及土壤管理措施的影響。與土壤總有機質相比,MBC 對土壤管理措施如翻耕、秸稈培養的變化回響快,可以為土壤總有機質變化的早期指標和活性有機質變化的指標。

微生物量碳含量

我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變幅為42.0~2 064.0
,占土壤有機碳的2.0%~ 4.0%,與國外報導結果接近。

影響因素

土壤類型:
研究發現,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其在土壤有機碳中所占的比例普遍明顯高於在旱作土壤測定的結果,表明稻田土壤對土壤微生物量的維持能力較強,另外,不同類型稻田的土壤微生物量C含量及其對施肥的反應存在很大的差異。
人為活動:
研究不同放牧強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情況,結果表明,重牧區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僅為輕牧區的一半,停止放牧後,微生物量碳含量大幅度下降。研究者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進行旅遊踩踏對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背景區由於沒有受到旅遊踩踏的影響,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最高,緩衝區由於人為的干擾,土壤微生物量碳也受到了影響,活動區由於受到嚴重的旅遊踩踏,土壤微生物量碳嚴重減少。
施肥:
施肥處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高於不施肥處理,但是在旱作條件下,稻田中不同取樣點土壤微生物量碳對長期施化肥的顯著性有很大差異。也有研究反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因肥料種類的不同而異。
土地利用方式:
在氣候和土壤等自然條件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有機碳的含量具有影響。研究者對廣西環江大才的三種土地利用方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稻田顯著高於林地,林地顯著高於旱地。
溫度與濕度環境:
有研究表明,在溫度和濕度不同環境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浸提有機碳含量有明顯的不同。土壤溫度和濕度最高的時期正是凋落物分解速率最快、微生物活性最高的時期,所以,溫度和濕度較高的環境下通過土壤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固化率也就更高,微生物量和土壤可浸提有機碳也相應更大。

微生物量碳與有機碳的關係

土壤微生物量碳僅占土壤全碳量的很小一部分,然而,微生物的活性與土壤有機碳的關係非常密切。一方面,土壤有機碳的分解進程與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動態變化趨勢相似,因此,可以把土壤中有機碳分解的快慢看作是土壤微生物活動強弱的外在表現;另一方面,土壤微生物量的多少反映了土壤同化和礦化能力的大小,是土壤活性大小的標誌。微生物對有機碳的利用率是一項反映土壤質量的重要特性,利用率越高,維持相同微生物量所需的能源越少,說明土壤環境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生長,質量比較高。

微生物量碳的測定

Jenkinson D S等1976年創造熏蒸培養方法測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即根據熏蒸與未熏蒸土壤培養期間釋放CO2的量之差,以及死微生物體碳的礦化率估算土壤生物量碳,相繼有不少報導對該方法改進。
Brookes P C等1985年提出了氯仿熏蒸直接提取法,即在氯仿熏蒸後直接浸提碳含量,並進行測定,以熏蒸和不熏蒸土壤中總碳的差值為基礎計算土壤微生物量碳。與氯仿熏蒸培養法相比,氯仿熏蒸直接提取法具有簡單、快速、測定結果的重複性較好等優點。在此之後,又開展氯仿熏蒸直接提取法測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響因子研究,使氯仿熏蒸直接提取法測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日趨成熟。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已成為國內外最常用的測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