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與寄生蟲學

微生物與寄生蟲學

《微生物與寄生蟲學》為適應整個護理教學體系的調整,使教材能發揮出更好的教與學的功能,根據衛生部教材辦公室和護理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的規劃,本版將由原來按90學時編寫的內容改為60學時,削減三分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生物與寄生蟲學
  • 外文名: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
  • 性質:教學教材
  • 所屬:生物學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微生物與寄生蟲學》對於微生物這一類個體微小,肉眼無法觀察得到的,更不用說用手無法觸及的微小生物,學生完全沒有相應的生活經驗,這樣對於學習相關的知識,如形態結構等就無法想像。這樣會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對後面的相關內容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其次,微生物學裡還包括了免疫學基礎的內容,這個是本學期學習的難點,如果在接觸微生物學不久的時間裡要馬上了解相關內容,也是比較困難,同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目錄

第一章 細菌總論
第一節 細菌的形態
一、細菌的大小與形態
二、細菌的基本結構
三、細菌的特殊構造
四、細菌染色法
第二節 細菌的生理
一、細菌的化學組成
二、細菌的生長繁殖
三、細菌的代謝產物
第三節 微生物的分布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微生物在正常人體的分布
第四節 外界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
一、物理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
二、化學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
三、生物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
第五節 微生物的變異性
一、微生物遺傳與變異的概念
二、微生物變異的實例
三、微生物變異的實際意義
第六節 細菌的致病性
一、傳染的概念
二、細菌的毒力
三、細菌侵入機體的數量和門戶
四、傳染源與傳染方式
五、傳染的類型
第二章 免疫學基礎
第一節 抗原
一、抗原的概念
二、抗原的性質
三、醫學上重要的抗原
第二節 非特異性免疫
一、機體的屏障功能
二、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三、正常體液中殺菌物質的作用
第三節 特異性免疫
一、免疫系統
二、免疫反應
三、體液免疫
四、免疫球蛋白
五、細胞免疫
第四節 變態反應
一、Ⅰ型變態反應
二、Ⅱ型變態反應
三、Ⅲ型變態反應
四、Ⅳ型變態反應
第五節 免疫學套用
一、免疫學診斷
二、免疫學防治
第三章 細菌各論
第一節 病原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屬
二、鏈球菌屬
三、奈瑟氏菌屬
第二節 腸道桿菌
一、大腸桿菌
二、沙門氏菌屬
三、志賀氏菌屬
四、變形桿菌屬
五、肺炎桿菌
第三節 弧菌屬
一、霍亂弧菌
二、副溶血性弧菌
第四節 布魯氏桿菌屬
第五節 其他革蘭氏陰性桿菌
一、綠膿桿菌
二、流行性感冒桿菌
三、百日咳桿菌
炭疽桿菌
第七節 厭氧芽胞桿菌
一、破傷風桿菌
二、產氣莢膜桿菌
三、肉毒桿菌
第八節 白喉桿菌
一、生物學特性
二、致病性抗疫性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防治原則
第九節 分枝桿菌屬
一、結核桿菌
二、麻風桿菌
第四章 病毒
第一節 病毒概論
一、病毒的基本特性
二、病毒的致病性
三、抗病毒免疫
四、微生物學檢查
五、防治原則
第二節 呼吸道毒病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麻疹病毒
三、腺病毒
四、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第三節 腸道病毒
一、脊髓灰質炎病毒
二、柯薩基病毒和埃可病毒
三、輪狀病毒
第四節 肝炎病毒
一、A型肝炎病毒
二、B型肝炎病毒
第五節 皰診病毒與痘病毒
一、單純皰疹病毒
二、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
三、巨細胞病毒
四、EB病毒
第六節 狂犬病毒
一、生物學特性
二、致病性
三、防治原則
第七節 媒蟲病毒
一、乙型腦炎病毒
二、森林腦炎病毒
三、流行性出血熱病毒
第五章 其他微生物
第一節 支原體
第二節 立克次氏體
一、斑疹傷寒立克次氏體
二、恙蟲熱立克次氏體
附衣原體
第三節 病原性螺旋體
一、鉤端螺旋體
二、回歸熱螺旋體
三、奮森氏螺旋體
四、梅毒螺旋體
第四節 病原性真菌
一、概述
二、淺部真菌(皮膚絲狀菌)
三、深部真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