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定價 ¥34.50
ISBN:9787040113747
版次:2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02-10-01
頁數:403頁
內容簡介
本書共白宙漏槓12章,內容包括緒論、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營養、微生物的代謝、微生物的生長、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微生物的生態、傳染與免疫、微婚去精生物的分類、微生物的套用、微生物學實驗40個以及附錄7個,書後還列有主要參考文獻。《微生物學》由復旦大學微生物學周德慶教授主審。根據師範、師專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實際,《微生物學》著重介紹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適當介紹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術;取材廣泛,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結構合理,概念準確,圖文並茂。
本書除適合師範類大學本科和專科學生作為教材外,也可供師範類微生物學教師備課參考及函授學生使用。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一、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
二、微生物學的任務
第二節 微生物學的發展
一、我國古代人民對微生物的認識和利用
二、微生物的發現
三、微生物學的奠基
四、現代微生物學的發展
五、我國微生物學的簡況
習題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節 細菌
一、細菌的基本形態和大小
二、細菌的細胞結構
三、細菌的繁殖方式
四、細菌的群體形態
第二節 放線菌
一、放線菌的形態結構
二、放線菌的菌落特徵
三、放線菌的繁殖方式
四、放線菌的代表屬
第三節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藍細菌
二、立克次氏體
三、支原體
四達紙盛、衣原體
五、螺旋體
六、蛭弧菌
七、粘細菌
八、古生菌
習題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節 酵母菌
一、酵母菌的形態結構
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三、祝盛局酵母菌的菌落特徵
四、重要代表菌
第二節 黴菌
一、黴菌的形態結構
二、黴菌的繁殖方式
三、黴菌的菌落特徵
四、重要代表菌
第三節 粘菌
一、粘菌的形態和結構
二、粘菌的生活史
三、粘菌的分類
第四節 真核微生物與原核微生物的比較
習題
第三章 病毒
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結構
一、病毒的大小
二、病毒的形態
三、病毒的化學組成
四、病毒的結構
五、病毒的對稱性
六、包涵體
第二節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的一般增殖過程
二、幾種病毒的增殖過程
三、一步生長曲線
四、溫和噬菌體與溶源性細菌
五、腫瘤病毒與癌基因
六、理化因素對病毒感染性的影響
第三節 病毒的分離和測定
一、病毒的分離與純化
二、病毒的檢出
三、病毒效價的測定
第四節 病毒的種類和分類
一、脊椎動物病毒
二、昆屑雄踏蟲病毒
三、植物病毒
四、微生物病毒
五、病毒的分類和命名
第五節 亞病毒
一、類病毒
二、衛歸懂戀試星病毒
三、衛星RNA
四、朊病毒
習題
第四章 微生物的營養
第一節 微生物的營養組成
一、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
二、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第二節 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一、光能無機營養型
二、光能有機營養型
三、化能無機營養型
四、化能有機營養型
第三節 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一、單純擴散
二、促進擴散
三、主動運輸
四、基團轉位
五、膜泡運輸
第四節 培養基
一、配製培踏地養基的原則
二、培養基的類型
習題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謝
第一節 微生物對有機物質的分解
一、纖維素的分解
二、澱粉的分解
三、果膠質的分解
四、木質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
五、幾丁質的分解
六、蛋白質的分解
七、胺基酸的分解
八、烴類及有機農藥的分解
第二節 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一、發酵
二、呼吸
第三節 微生物的自養代謝
一、光能自養微生物
二、化能自養微生物
三、自養微生物對CO2的固定
第四節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作用機理
第五節 微生物細胞物質的合成與代謝調節
一、糖的生物合成
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三、核酸的生物合成
四、代謝調節
第六節 微生物的次生代謝
一、次生代謝及其產物
二、次生代謝產物合成的調節
習題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長
第一節 微生物純培養的生長
一、純培養的分離方法
二、微生物的培養方法
三、微生物的個體生長
四、微生物的同步生長
五、微生物的群體生長
第二節 理化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一、物理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二、化學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第三節 微生物生長的控制
一、控制微生物生長的物理方法
二、控制微生物生長的化學方法
習題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和變異
第一節 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證明核酸是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的經典實驗
二、遺傳物質在細胞中的存在方式
第二節 微生物的突變
一、微生物突變體的主要類型
二、基因突變的特點
三、基因突變的機制
四、誘變劑與致癌物質
五、DNA損傷的修復
第三節 細菌的基因重組
一、轉化
二、轉導
三、接合
四、原生質體融合
五、溶源轉變
六、染色體外遺傳因子的轉移與重組
第四節 真菌的基因重組
一、有性生殖
二、準性生殖
第五節 微生物遺傳變異知識的套用
一、誘變育種
二、原生質體融合育種
三、基因工程
第六節 菌種的衰退、復壯和保藏
一、菌種的衰退與復壯
二、菌種的保藏
習題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態
第一節 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水體中的微生物
三、空氣中的微生物
四、工農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五、生物體內外的正常菌群
六、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
第二節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一、微生物在碳素循環中的作用
二、微生物在氮素循環中的作用
三、微生物在磷素循環中的作用
四、微生物在硫素循環中的作用
五、微生物在其他元素循環中的作用
六、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七、環境污染對微生物的影響
第三節 微生物的生物環境
一、互生關係
二、共生關係
三、競爭關係
四、拮抗關係
五、寄生關係
六、獵食關係
習題
第九章 傳染與免疫
第一節 傳染
一、病原菌傳染的機制
二、環境條件對病原菌傳染的影響
三、傳染的3種可能結局
第二節 非特異性免疫
一、生理屏障
二、吞噬細胞
三、正常體液中的抗微生物因素
四、炎症反應
第三節 抗原
一、抗原的性質
二、微生物的抗原結構
三、佐劑
第四節 特異性免疫
一、特異性免疫的組織學基礎
二、特異性免疫應答過程
三、抗體與體液免疫
四、特異性細胞免疫
五、免疫應答的病理反應
六、特異性免疫的獲得方式
第五節 免疫學方法及其套用
一、抗原抗體反應的一般規律
二、抗原抗體反應的主要類型
習題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類
第一節 微生物的分類單位與命名
一、微生物的分類單位
二、微生物的命名
第二節 微生物的分類方法
一、經典分類法
二、化學分類法
三、遺傳分類法
四、數值分類法
第三節 微生物的分類系統
一、細菌的分類系統
二、真菌的分類系統
習題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套用
第一節 微生物在農業中的套用
一、微生物與土壤的生物活性
二、微生物肥料
三、微生物飼料
四、微生物農藥
五、沼氣發酵
六、食用菌栽培
第二節 微生物在工業中的套用
一、微生物與食品製造
二、微生物與飲料生產
三、微生物與有機酸生產
四、微生物與酶製劑生產
五、微生物與濕法冶金
六、微生物與石油工業
第三節 微生物在醫藥方面的套用
一、生物製品
二、抗生素
三、葡萄糖酐
四、干擾素
五、核苷酸
六、其他藥物
七、疾病的診斷
第四節 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套用
一、微生物與污水處理
二、微生物對固體污染物的降解和轉化
三、微生物與生物修復
四、微生物與環境監測
習題
微生物學實驗
實驗須知
實驗一 顯微鏡的使用及細菌形態的觀察
實驗二 細菌的單染色法
實驗三 革蘭氏染色法
實驗四 細菌芽孢染色法
實驗五 鞭毛染色法及活細菌運動性的觀察
實驗六 莢膜染色法
實驗七 微生物擬核的體內和體外染色觀察
實驗八 放線菌形態的觀察
實驗九 酵母菌形態的觀察
實驗十 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觀察
實驗十一 黴菌形態的觀察
實驗十二 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黴菌的菌落觀察與識別
實驗十三 微生物大小的測定
實驗十四 培養基的製備
實驗十五 消毒與滅菌
實驗十六 從土壤中分離與純化微生物
實驗十七 微生物的培養特徵
實驗十八 厭氧微生物的培養
實驗十九 菌種保藏
實驗二十 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實驗二十一 平板菌落計數法
實驗二十二 光電比濁計數法
實驗二十三 大腸桿菌生長曲線的測定
實驗二十四 物理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二十五 化學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二十六 生物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二十七 抗生素的效價測定
實驗二十八 用生長譜法測定微生物的營養要求
實驗二十九 細菌鑑定中常用的生化反應
實驗三十 微生物的誘發突變
實驗三十一 抗藥性突變株的分離
實驗三十二 細菌質粒DNA的小量製備
實驗三十三 質粒DNA的轉化
實驗三十四 水的細菌學檢查
實驗三十五 噬菌體的分離和純化
實驗三十六 噬菌體效價的測定
實驗三十七 凝集反應
實驗三十八 環狀沉澱反應
實驗三十九 雙向免疫擴散試驗
實驗四十 乳中細菌的檢查
附錄
附錄一 染色液的配製
附錄二 培養基的配製
附錄三 常用試劑的配製
附錄四 常用消毒劑的配製
附錄五 洗滌液的配製及細菌濾器的清洗方法
附錄六 教學常用菌種
附錄七 微生物實驗必備的器材及儀器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節 特異性免疫
一、特異性免疫的組織學基礎
二、特異性免疫應答過程
三、抗體與體液免疫
四、特異性細胞免疫
五、免疫應答的病理反應
六、特異性免疫的獲得方式
第五節 免疫學方法及其套用
一、抗原抗體反應的一般規律
二、抗原抗體反應的主要類型
習題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類
第一節 微生物的分類單位與命名
一、微生物的分類單位
二、微生物的命名
第二節 微生物的分類方法
一、經典分類法
二、化學分類法
三、遺傳分類法
四、數值分類法
第三節 微生物的分類系統
一、細菌的分類系統
二、真菌的分類系統
習題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套用
第一節 微生物在農業中的套用
一、微生物與土壤的生物活性
二、微生物肥料
三、微生物飼料
四、微生物農藥
五、沼氣發酵
六、食用菌栽培
第二節 微生物在工業中的套用
一、微生物與食品製造
二、微生物與飲料生產
三、微生物與有機酸生產
四、微生物與酶製劑生產
五、微生物與濕法冶金
六、微生物與石油工業
第三節 微生物在醫藥方面的套用
一、生物製品
二、抗生素
三、葡萄糖酐
四、干擾素
五、核苷酸
六、其他藥物
七、疾病的診斷
第四節 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套用
一、微生物與污水處理
二、微生物對固體污染物的降解和轉化
三、微生物與生物修復
四、微生物與環境監測
習題
微生物學實驗
實驗須知
實驗一 顯微鏡的使用及細菌形態的觀察
實驗二 細菌的單染色法
實驗三 革蘭氏染色法
實驗四 細菌芽孢染色法
實驗五 鞭毛染色法及活細菌運動性的觀察
實驗六 莢膜染色法
實驗七 微生物擬核的體內和體外染色觀察
實驗八 放線菌形態的觀察
實驗九 酵母菌形態的觀察
實驗十 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觀察
實驗十一 黴菌形態的觀察
實驗十二 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黴菌的菌落觀察與識別
實驗十三 微生物大小的測定
實驗十四 培養基的製備
實驗十五 消毒與滅菌
實驗十六 從土壤中分離與純化微生物
實驗十七 微生物的培養特徵
實驗十八 厭氧微生物的培養
實驗十九 菌種保藏
實驗二十 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實驗二十一 平板菌落計數法
實驗二十二 光電比濁計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