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

微污染水源

水源和飲用水中能夠測得的微量污染物質的種類也不斷增加,人們在飲用水的水質淨化中又碰到了新問題。針對源水中出現的新污染問題,人們就開始著手對水質淨化的新技術進行了研究,並且已經有很多技術在實際生產中套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污染水源
  • 本質:飲用水中能夠測得的微量污染物質
  • 淨化措施:吹脫
  • 淨化技術:預氧化技術
簡介,微污染水源水污染物分類及危害,物理技術,吹脫,吸附,膜過濾技術,化學技術,預氧化技術,光化學氧化法,生物氧化預處理污染有五種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塔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淹沒式生物濾池,生物處理技術,塔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反應器,生物膨脹床與流化床,生物接觸氧化法,膜生物反應器,電生物反應器,結論,

簡介

微污染水源水是指受到有機物污染,其中一些 指標不滿足地 表 水 環 境 質 量 標 準(GB3828-2002) Ⅲ類標準的水體。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機物氨氮等污染程度較低,但污染物種類較多,質較複雜, 影響水的再次使用。
微污染水源水是指受到有機物污染、部分水質指標超過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體標準的水體。
微污染水源的水質特點表四個方面:
(1)受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影響大
(2)水中溶解性有機物大量增加,
(3)有害微生物較難去除
(4)內分泌干擾物質(又稱環境荷爾蒙)的去除效率不高;

微污染水源水污染物分類及危害

根據污染物的性質,水源水中的污染物質包括物理性污染物、化學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其中,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懸浮物、熱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物;化學性污染物包括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等。微污染水源水中污染物濃度雖然總體比較低,現有的給水常規處理工藝有效去除低濃度有機物能力有限,但其危害不可忽視。一些可同化有機物質(AOC)的存在會引起細菌繁衍,傳播疾病。氯氣消毒後會產生消毒副產物,如三鹵甲烷類(THMs)、鹵乙酸類(HAAS)等,這些污染物危害很大,難降解且具有生 物 累 積 和 “三 致”(致 癌、致 突 變、致 畸)作用。

物理技術

吹脫

吹脫是利用水中溶解化合物的實際濃度與平衡濃度之間的差異,將揮發性組分不斷由液相擴散到氣相中,達到去除揮發性有機物的目的。吹脫法具有費用低、操作簡單的優點,但對難揮發的有機物去除效果差。對於含有可揮發性化合物的污染原水,用填料塔進行曝氣吹脫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早期的空氣吹脫只限於去除水中H2S等產生嗅和味的揮發性化合物及CO2。從70年代末起,空氣吹脫已開始用於去除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並得到廣泛的研究和套用。能揮發去除的有機物有:苯、氯苯、二氯甲烷、四氯甲烷、二氯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甲烷等。在114種應優先去除的污染物中,可用吹脫去除的有31種。去除效果與接觸時間、氣液比、溫度、蒸汽壓有關。當氣液比為1:1時,三鹵甲烷去除率達10%以上,當氣液比為20:1時,可高達85%,並可顯著改善色、嗅、味。

吸附

吸附處理技術是指利用物質強大的吸附性能來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技術。用於水源水處理的吸附劑有活性炭(AC)、硅藻土、二氧化矽、活性氧化鋁、沸石、離子交換樹脂,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對水中有機污染物和臭味有較強吸附作用的疏水性物質—活性炭。
活性炭(AC)具有豐富微孔結構和表面憎水性,其對水中某些污染物有的親和力,是有效的去除方法。美國大多數水處理工作者認為,活性炭吸附是從水中去除多種有機物的“最佳實用技術”,可作為其它深度處理技術的一個參照標準。活性炭可經濟有效的去除嗅、味、色度、氯化有機物、農藥、放射性污染物及其它人工合成有機物。活性炭套用可以單獨採用,亦可以與其它方法組合使用而取得更佳效果。如活性炭與預氧化同時使用,可減少氯化有機物的生成量,此外還有生物活性炭等方法。水處理中顆粒活性炭(GAC)使用較多,並已發展為球形活性炭、浸透型活性炭、高分子塗層活性炭等多種類型。用活性炭做吸附劑去除水中污染物,雖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價格較貴,再生困難,對大部分極性短鏈含氧有機物,如甲醇、乙醇、甲醛、丙酮、甲酸等不能去除[2]。人們開始研製高效、價廉的粘土吸附材料作為水處理吸附劑。粘土的比表面積大,低溫再生能力強,儲量豐富,但大量粘土投入混凝劑中也增加了沉澱池的排泥量,給生產運行帶來了一定困難。這類吸附劑大多數仍處於研究階段,重點在於對其吸附性能和加工條件、表面改性等方面的探討,以期提高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合成樹脂吸附,如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但因其再生或洗脫困難,比表面積小,費用較高而使其套用受到一定限制。此方法雖然運行成本高,靈活性不如活性炭,但由於是人工合成產品,其微孔尺寸可按需要改變。另外,其水中污染物吸附可逆性好,可用NaCl—NaOH再生,比活性炭再生方便。而且隨著高分子工業的發展,其開發潛力很大。
無機吸附劑中研究較多的是活性氧化鋁吸附。氧化鋁是一種兩性物質,等電點約為pH9.5,當水中pH小於9.5時吸附陰離子,大於9.5時吸附陽離子。因此,可以因吸附目的不同,而對氧化鋁進行改進,如酸改性、鹼改性,從而獲得最佳吸附容量。另外,因Ca、Mg的活性比Al強,還可以進行酸(鹼)的鈣、鎂修飾,可與腐殖酸形成共價鍵的有機金屬絡合物,去除腐殖酸達60—75%。

膜過濾技術

膜分離法是新興的高分離、濃縮、提純、淨化技術,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做介質,以外界能量或化學位差為推動力,對雙組分或多組分溶液進行過濾分離、分級提純和富集的物理處理方法。膜法在美國被EPA推薦為最佳工藝之一,日本則把膜技術作為21世紀的基盤技術,並實施國家攻關項目“21世紀水處理膜研究(MAC21)”,專門開發膜淨水系統。常見的膜法有: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電滲析、滲透蒸發、液膜及剛出現的毫微濾技術等。從膜濾法的功能上看,反滲透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農藥、表面活性劑、消毒副產物、THMs、腐殖酸和色度等。納濾膜用於分子量在300—1000範圍內的有機物質的去除。而超濾和微濾膜可去除腐殖酸等大分子量(大於1000)的有機物。因此,膜濾技術是解決飲用水水質不佳的有效途徑[4]。膜法能去除水中膠體、微粒、細菌和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機物,但對低分子量含氧有機物如丙酮、酚類、酸、丙酸幾乎無效。把膜工藝進一步套用到給水處理中的障礙是:基建投資和運轉費用高,易發生堵塞,需要高水平的預處理和定期的化學清洗,還存在濃縮物處置的問題。然而,隨著清洗方式的改進,膜堵塞和膜污染問題的改善以及各種膜價格的降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膜法一定會在給排水領域造成重大影響。

化學技術

預氧化技術

預氧化技術是指向原水中加入強氧化劑,利用強氧化劑的氧化能力,去除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提高混凝沉澱效果。常用的氧化劑有氯氣、臭氧和高錳酸鉀等。
臭氧氧化法是在水處理中受到普遍關注的氯消毒副產物對人體具有致命危害之後開始重視並廣泛採用的方法。臭氧(O3)是套用最廣泛的新型氧化劑。O3可提高水中有機物的生化性,有助於提高絮凝效果,減少混凝劑的投加量,但有資料表明:
(1)含有有機物的水經O3處理後,有可能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在這些中間產物中,也可能存在致突變物。
(2)在O3投量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去除水中氨氮,因為當水中有機氮含量高時,O3把有機氮氧化成氨氮,致使水中氨氮含量反而增高。
(3)O3對水中一些常見優先污染物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多氯聯苯等物質的氧化性差,易生成甘油、絡合狀態的鐵氰化合物、乙酸等,從而導致不完全氧化產物的積累。
高錳酸鉀預氧化可控制氯酚、THMS的生成,並有一定的色、嗅、味去除效果,對烯烴、醛、酮類化合物也有較好的去除能力。但經高錳酸鉀氧化後的產物中,有些是鹼基置換突變物前驅物,它們不易被後續工藝去除,當Cl2投量高時,前驅物轉化為致突變物,增加出水的致突變活性。
二氧化氯(ClO2)可有效破壞藻類、酚,改善水的色、嗅、味。二氧化氯是氧化劑,不是氯化劑,不會像Cl2那樣與水體中的有機物發生鹵代反應而生成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的有機鹵代物。有研究認為,甚至ClO2本身的氧化作用也能去除THMS的前體物。但是,往往由於氧化不徹底,一些小分子有機物更易生成三鹵甲烷。

光化學氧化法

光化學氧化法是在化學氧化和光輻射的共同作用下,使氧化反應在速率和氧化能力上比單獨的化學氧化、輻射有明顯提高的一種水處理技術。光氧化法均以紫外光為輻射源,同時水中需預先投入一定量氧化劑如過氧化氫,臭氧或一些催化劑,如染料、腐殖質等。它對難降解而具有毒性的小分子有機物去除效果極佳,光氧化反應使水中產生許多活性極高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很容易破壞有機物結構。屬於光化學氧化法的如光敏化氧化,光激發氧化,光催化氧化等[6]。
光激發氧化法是以臭氧、過氧化氫、氧和空氣等作為氧化劑,將氧化劑的氧化作用和光化學輻射相結合,可產生氧化能力很強的自由基。紫外—臭氧聯用技術可以氧化臭氧所不能氧化的微污染水中的有機物,如三氯甲烷、六氯苯、四氯化碳、苯,使之變成CO2和H2O,降低水中的致突變物活性,其氧化效果比單獨使用UV和O3要好。但是,紫外—臭氧工藝對有機物或THMs的去除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探討,而且該工藝費用較高,還不容易推廣套用。
光催化氧化法是在水中加入一定數量的半導體催化劑,它在紫外線輻射下也能產生強氧化能力的自由基,能氧化水中的有機物,常用的催化劑有TiO2。該方法的強氧化性、對作用對象的無選擇性與最終可使有機物完全礦化的特點,使光催化氧化在飲用水深度處理方面具有較好的套用前景。但是TiO2粉末顆粒細微,不便加以回收,同傳統淨水工藝相比,光催化氧化處理費用較高,設備複雜,近期內推廣使用受到限制。光催化氧化投入實際套用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確定長期運行過程中催化劑中毒情況及尋求理想的再生方法;解決催化劑的分離回收或固定化問題;反應器的設計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等。可以預見,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光催化氧化必將越來越得到重視[7]。
光敏化降解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水環境中的石油污染物直鏈烷烴。敏化劑能夠從直鏈烷烴的碳原子上奪取氫原子後生成羥基,在氧的作用下使其降解為酮、烯、醛、醇等。這些化合物均比烷烴更加容易被水環境中的微生物所降解。光敏化降解常用的敏化劑是蒽醌[8]。
光化學氧化法尚處於研製階段,由於運行成本較大,尚難大規模的在生產中套用,但該項技術發展很快,在生產上的套用將為期不遠。

生物氧化預處理污染有五種方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

通過填料上形成的生物膜的絮凝吸附、氧化作用使水中的可生化利用的污染物基質得到降解去除。

塔式生物濾池

通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的新陳代謝活動來實現淨水功能。

生物轉盤

表現為生物膜能夠周期性地運行於氣液兩相之間,微生物能直接從大氣中吸收需要的氧氣,減少了液體氧傳質的困難,使生物過程更為有利的進行。

淹沒式生物濾池

濾池中裝有比表面積較大的顆粒填料,填料表面形成固定生物膜,水流經生物膜,在與生物膜的不斷接觸過程中,使水中有機物、氨氮等營養物質被生物膜吸收利用而去除,同時顆粒填料濾層還有物理篩濾截留作用。

生物處理技術

水源水生物處理技術的本質是水體天然淨化的人工化,通過微生物的降解,去除水源水中包括腐殖酸在內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及可能在加氯後致突變物質的前驅物和NH3—N,NO2—等污染物,再通過改進的傳統工藝的處理,使水源水水質大幅度提高。常用方法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流化床,生物接觸氧化池和生物活性炭濾池。這些處理技術可有效去除有機碳及消毒副產物的前體物,並可大幅度的降低NH3—N,對鐵、錳、酚、濁度、色、嗅、味均有較好的去除效果,費用較低,可完全代替預氯化[9-16]。

塔式生物濾池

輕質濾料的開發與採用,為塔式生物濾池的套用創造了條件。生物塔濾增加了濾池高度,分層放置填料,通風良好克服了普通生物濾池(非曝氣)溶解氧不足的缺陷。國外廣泛採用塑膠材質大孔徑波紋孔板濾料,我國常採用環氧樹脂固化玻璃鋼蜂窩填料。塔式生物濾池的淨化作用也是通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的新陳代謝活動來實現的。塔式濾池的優點是負荷高、產水量大、占地面積小,對衝擊負荷水量和水質的突變適應性較強。缺點是動力消耗較大,基建投資高,運行管理不便。

生物轉盤反應器

生物轉盤在污水處理中已廣泛採用,在給水處理領域,對某些污染程度較為嚴重的微污染水進行了一些研究。日本、我國台灣地區以及國內學者的試驗研究表明,採用生物轉盤預處理在適宜水力負荷下改善微污染水水質是有效的。
生物轉盤的特點表現為,生物膜能夠周期的運行於空氣與水相兩者之中,微生物能直接從大氣中吸收需要的氧氣(減少了溶液中氧傳質的困難性),使生物過程更為有利的進行。轉盤上生物膜生長面積大,生物量豐富,不存在類似於生物濾池的堵塞情況,有較好的耐衝擊負荷的能力,脫落膜易於清理處置。但存在的不足是生物氧化接觸時間較長,構築物占地面積大,碟片價格較貴,基建投資高。

生物膨脹床與流化床

生物膨脹床是介於固定床和流化床之間的一種過渡狀態,流化床中的填料隨水、氣流的上升流速的增加而逐漸由固定床經膨脹床最後成為流化床。生物膨脹床與流化床通過選用適度規格粒徑(約為0.2~1.0mm)的生物載體,如砂、焦碳、活性炭、陶粒等,採用氣、水同向混合自下而上,使載體保持適度膨脹或流化的運轉狀態。與固定床相比,從兩個方面強化了生物處理過程:一方面,載體粒徑變小,比表面積增大,單位溶劑的比表面積可達到2000~3000m2/m3,這大大提高了單位生物池的生物量。另一方面,由於顆粒在反應器中處於自由運動(膨脹或流化)狀態,避免了生物濾池的堵塞現象,提高了水與生物顆粒的接觸機會;同時可採用控制膨脹率的辦法來控制水流紊動對生物顆粒表面的剪力水平,進而控制填料上生物膜的厚度,有利於形成均勻、緻密、厚度較薄且活性較高的生物膜。這些都大大的強化了水中可生物降解基質向生物膜內的傳遞過程,使生物膨脹床、流化床的單位容積的基質降解速率得到提高。生物膨脹床、流化床含有活性高的較大生物量,處理水力負荷增大,並保證出水水質良好。
採用生物膨脹床與流化床,可解決固定填料床中常出現的堵塞問題,進一步提高淨化效率,且占地面積少。但由於保持膨脹或流化狀態,消耗的動力費用較高,且維護管理複雜,尤其是當池體比較大的情況,如一旦停止運行,再啟動很困難,運行中水力學條件難以控制等。在運行過程中還存在流化介質跑料現象,其工程套用還很少見。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利用填料作為生物載體,微生物在曝氣充氧的條件下生長繁殖,富集在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其生物膜上的生物相豐富,有細菌、真菌、絲狀菌、原生動物、後生動物等組成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溶解性的有機污染物與生物膜接觸過程中被吸附、分解和氧化,氨氮被氧化或轉化成高價形態的硝態氮。反應過程如下:
有機污染物氧化反應
4CxHyOz+(4x+y-2z)O2——4xCO2+2yH2O+Q (1)
氨氮氧化方程式:
2NH4++3O2——2NO2—+4H++2H2O+Q (2)
2NO2—+ O2——2NO3—+Q (3)
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主要優點是處理能力大,對衝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性,污泥生成量少;缺點是填料間水流緩慢,水力沖刷小,如果不另外採取工程措施,生物膜只能自行脫落,更新速度慢,膜活性受到影響,某些填料,如蜂窩管式填料還易引起堵塞,布水布氣不易達到均勻。另外填料價格較貴,加上填料的支撐結構,投資費用較高。
現有生物接觸氧化法在曝氣充氧方式、生物填料上都有所改進。國內填料已從最初的蜂窩管式填料,經軟性填料、半軟性填料,發展到的YDT彈性立體填料;曝氣充氧方式也從最初的單一穿孔管式,發展到的微孔曝氣頭直接充氧以及穿孔管中心導流筒曝氣循環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膜的更新,改善了傳質效果。

膜生物反應器

膜生物反應器是指以超濾膜組件作為取代二沉池的泥水分離單元設備,並與生物反應器組合構成的一種新型生物處理裝置,英文稱之為Membrane Bioreactor。由於超濾膜能夠很好的截留來自生物反應器混合液中的微生物絮體、分子量較大的有機物及其他固體懸浮物質,並使之重新返回生化反應器中,這就使反應器內的活性污泥濃度得以大大提高,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有機物的去除率。

電生物反應器

將電極裝置與生物反應器組合起來就構成了所謂電生物反應器(英文名稱為Electro-Bioreactor)。Mellor等的研究表明,在外加電流的條件下,由於電子的產生,生物膜和固定化酶的反硝化作用得以強化,其反應方程為:
2H++2e—H2 (1)
2H2O+2e—H2+2OH— (2)
2NO3—+5H2+2H+—N2+6H2O (3)
顯然,通過對水的電解,陰極提供電子,產生氫,而氫作為電子供體與硝酸鹽發生了方程(3)所示的反應,使生化反應速率及去除率得以提高,從而減少了水中硝酸鹽的含量。從原理上講,這種方法除了可以實現反硝化處理外,還可以去除水體中的有機物,但對電生物反應器尚處於基礎理論和動力學研究階段,離實際套用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結論

總的來說,物理、化學法處理效率較高。尤其是各種聯用技術的開發,對一些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非常有效,通過高效氧化,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並有效的降低了飲用水致突變活性。但這些方法設備都相對複雜,運行和操作條件要求較高,尤其是成本問題嚴重製約了它們的推廣使用。
相比之下,生物預處理是一種經濟有效且在毒理學上安全的方法,它通過降解BOM來降低甚至消除了輸水管網中菌群生長的可能性,從而減少了消毒劑的消耗,並進而降低THMs的形成;通過降低Zeta電位減少對混凝劑的消耗;其對NH3—N和其它有機污染物有良好的處理效果,尤其在與傳統工藝(混凝—沉澱—過濾—消毒)聯用後,對降低飲用水致突變活性效果也很好。而且,該方法投資少,見效快,適合我國國情,因此,生物預處理與傳統工藝的組合是國內水廠改善出水水質的首選方法。但是,一些研究表明,生物預處理對微量難生物降解的優先污染物(指經過優先選擇的污染物,其特點是:難以降解、在環境中有一定殘留水平、出現頻率較高、具有生物積累性、三致性、毒性較大或潛在危害性較大以及現代已有檢出方法的物質)無效;對THMS只有少量去除效果;Ames試驗不能由陽變陰;運行效果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原水水質、水溫、水量的變化和操作管理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響處理效果;與常規工藝相比,需較長的成熟期,並進行生物馴化;由於生物處理是藉助於微生物新陳代謝去吸收利用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會有各種代謝產物以及微生物本身進入水中,其中大多數物質的特性及對人體健康的可能影響還所知甚少。研究新的淨水工藝,增加新的治理措施是當今給水研究人員及自來水廠急需解決的課題。研究方向和大量的研究結果來看,在自來水廠增加生物預處理和加強出水的深度處理是改善飲用水水質的有效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