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牛蜱

微小牛蜱

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 (Canestrini) 1887所屬蜱蟎目。為小型蜱,為黃褐色或黑褐色,體長1.9~2.4mm(包括假頭),體中部最寬。是我國南方牧區和農區的重要畜牧害蟲。由於它的侵寄,引起牛體貧血,消瘦,甚至死亡。更重要的是,本蜱是牛巴貝斯蟲病的重要傳播媒介(病原是雙芽巴貝斯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微小牛蜱
  • 拉丁學名:Boophilus microplus (Canestrini) 1887
  • 二名法:Boophilus microplu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蜱蟎目
  • :硬蜱科
  • :牛蜱屬
形態特徵,生活史,生活環境,地理分布,流行病學與症狀,診斷與防治,

形態特徵

微小牛蜱(B.microplus)為小型蜱,為黃褐色或黑褐色,體長1.9~2.4mm(包括假頭),體中部最寬。無緣垛,無肛溝,眼小而扁平。假頭短小,假頭基呈六角形,基突短小或缺,口下板短。須肢粗短。盾板較窄,不完全覆蓋軀體兩側,留出狹長的體緣。雄蟲有明顯尾突,三角形。末端尖細。腹面肛側板與副肛側板各l對。肛側板長,副肛側板短,都呈游離狀態,末端翹起,有些相當明顯。肛側板後緣內角有刺突,副肛側板外緣呈弧狀突出,末端尖形。氣門板呈卵圓形。

生活史

微小牛蜱主要寄生於黃牛和水牛,也有寄生在其他家畜和人體上的。為典型的一宿主蜱。其發育過程需要經過卵、幼蟲、若蟲和成蟲4個時期。與上述蜱蟲的生活史相似。其活動季節為4~11月,每年繁殖4~5代,以幼蟲越冬。在華北地區活動季節從四月至十一月,九月中旬達高峰。各蟲期吸血所需時間。幼蟲二至四天,若蟲七至九天,雌蜱七至九天,吸飽血後落地,隱藏在草根、石塊下和鬆土中。經過八至十天開始產卵,一生產卵5000個。生活周期約為五十天,每年發生四至五代。以幼蟲過冬。據有關資料報導:在貴陽地區,微小牛蜱在牛體幾乎全年有寄生,並出現三次活動高峰;成蜱在四月上旬、八月上旬和十月中旬出現;幼蟲在三月上旬、六月下旬和九月下旬出現,若蟲則在三月中旬、八月上旬和十月中旬出現。各蟲期都能過冬,幼蟲在牧場過冬,若蟲和成蜱在宿主體上過冬。

生活環境

農區。 宿主:黃牛, 奶牛, 水牛, 氂牛, 犏牛, 也常寄生在綿羊, 山羊, 馬, 驢, 犬, 貓等家畜, 在水鹿, 青羊, 野兔等野生動物上也有寄生, 有時也侵襲人。

地理分布

國內:遼寧, 河北, 北京, 山西, 陝西, 甘肅,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南, 福建, 江西, 廣東, 海南, 廣西, 貴州, 四川, 雲南, 西藏, 台灣。
國外:日本, 印度, 緬甸, 越南, 高棉, 馬來西亞,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 巴布亞紐幾內亞, 澳大利亞, 中美, 南美, 東非和南非一些國家。

流行病學與症狀

微小牛蜱是我國南方牧區和農區的重要畜牧害蟲。由於它的侵寄,引起牛體貧血,消瘦,甚至死亡。更重要的是,本蜱是牛巴貝斯蟲病的重要傳播媒介(病原是雙芽巴貝斯蟲)。病原蟲能經卵傳至後代,感染的幼蟲在敏感的牛體上吸血時將其傳播,並在蜱以後的變態期中繼續保持下去,直到成蜱。此外,微小牛蜱還同傳播Q熱有關。在福建地區曾從牛體採集的寄生蜱分離到Q熱立克次體。
臨床症狀、致病作用和病理表現與上述蜱蟲基本相一致,微小牛蜱寄生部位會聚集大量淋巴細胞和多形核細胞,主要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

診斷與防治

在寄生部位發現微小牛蜱的幼蟲、若蟲和成蟲即可做出診斷。
需要採取綜合防治措施,發現有蜱寄生於家畜體外的套用手工或機械清除,或用藥物進行驅殺。對圈合及周圍環境進行清理和藥物噴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