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孢子蟲病

隨不同種類的病原感染,症狀有差異。墨吉對蝦、中國對蝦肌肉上寄生的微粒子蟲,便肌肉變白渾濁,不透明,失去彈性,故有人稱之為乳白蝦或棉花蝦;墨吉對蝦卵巢感染八孢蟲後,背甲往往呈橘紅色。微孢子蟲病是一種慢性型疾病,通常病蝦逐漸衰弱,最後死亡。

疾病名稱,疾病概述,疾病分類,疾病描述,症狀體徵,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診斷檢查,治療方案,疾病預防,安全提示,

疾病名稱

疾病概述

隨不同種類的病原感染,症狀有差異。墨吉對蝦、中國對蝦肌肉上寄生的微粒子蟲,便肌肉變白渾濁,不透明,失去彈性,故有人稱之為乳白蝦或棉花蝦;墨吉對蝦卵巢感染八孢蟲後,背甲往往呈橘紅色。微孢子蟲病是一種慢性型疾病,通常病蝦逐漸衰弱,最後死亡。
預防:(1)嚴格挑選親蝦,發現帶病者廢棄不用。(2)做好蝦池清淤消毒,對有發病史的蝦池更要嚴格消毒。(3)發現病蝦、死蝦及時撈出並銷毀,防止被健康蝦吞食。
治療:目前尚無有效方法,可試用磺胺二甲嘧啶,按每千克蝦體,每天用藥0.8~1克,製成藥餌,連續投餵15~20天,停3天,再繼續第二個療程。

疾病分類

消化內科

疾病描述

微孢子蟲屬微孢子門、微孢子目。迄今從人體中至少已發現有5個屬的微孢子蟲,它們是匹里蟲屬、小孢子蟲屬、腦炎微孢子蟲屬、腸上皮細胞微孢子蟲屬和微孢子蟲屬。微孢子蟲分布很廣,以往已知是一種動物病原體,80年代人們才逐漸認識到它具有感染人的能力,引起微孢子蟲病。
形態與生活史:成熟孢子為卵圓形,其大小因蟲種而異,約為0.8—1μm×1.2—1.6μm,具折光性,革蘭氏染色呈陽性,姬氏或HE染色,著色均較淡,孢子壁光滑。電鏡下可見孢子壁由外兩層構成。內比裡面有一極薄的胞膜,細胞核位於中後部,圍繞細胞核有一螺旋形極管(或稱極絲)。孢子的前端有一固定盤與極管相連,形成一突起,後端有一空泡,孢子母細胞呈香蕉形,一端較尖,一段鈍圓,大小為3—5μm×4—8μm。HE染色。細胞核位於蟲體中部呈深紫紅色,核與外膜之間有管狀物,著色較淡。消化道為孢子蟲感染是由於成熟孢子被吞入後侵入腸壁細胞所致。其他部位的感染則是微孢子經消化道進入人體後,通過血循環而到達不同部位。當孢子受到刺激後,其極管伸出,刺入臨近細胞,將其有感染性的孢子質注入新的宿主細胞而使其感染。隨著其在宿主細胞內生長、增殖、逐漸向周圍細胞擴散或經血循環播散至肝、腎、腦、肌肉等其他組織器官。
不同的為孢子崇德發育周期雖有不同,但都由裂體增殖開始並擴散到其他細胞,然後是孢子增殖,且都在同一宿主體內進行。一般3—5天為一周期,無有性生殖期。有些為孢子蟲是在宿主細胞胞漿中的納蟲空泡內生長繁殖,有的則直接在宿主細胞胞漿中生長。

症狀體徵

該蟲所致典型特異性病變為局灶性肉芽腫、脈管炎及脈管周圍炎。消化道為孢子蟲感染好發部位為空腸,其次為十二指腸遠端。
人微孢子蟲病起病緩慢,潛伏期為4—7個月。症狀因感染部位而異。腸道微孢子蟲病主要症狀為消瘦及慢性腹瀉,大便水樣,4—8次/d,無粘液或腫血,伴有噁心、食欲不振或腹痛。中樞神經系統受染患者有頭痛、嗜睡、神志不清,嘔吐、軀體強直及四肢痙攣性抽搐等症狀。角膜炎病人有畏光、流淚、異物感、眼球發乾、視物模糊等症狀。肌炎病人出現進行性全身肌肉乏力與攣縮,體重減輕,低熱及全身淋巴結腫大。微孢子蟲肝炎病人早期有乏力、消瘦,後出現黃疸、腹瀉加重,伴發熱並迅速出現肝細胞壞死。
該病病人多無特異性症狀和體徵,但多數病人可能有愛滋病或HIV抗體陽性,或有同性戀史或其他原因的免疫功能受損情況,電鏡檢查病原體是目前最可靠的診斷方法,利用染色的活組織印片、塗片或切片光鏡檢查,也具有診斷價值,且易於推廣。糞便直接塗片用改良三色液染色,孢子壁呈鮮櫻紅色。另外,雞胚、小鼠腹腔接種或ELISA等免疫學診斷也可試用。

疾病病因

同性戀史或其他原因的免疫功能受損。

病理生理

消化道為孢子蟲感染是由於成熟孢子被吞入後侵入腸壁細胞所致。其他部位的感染則是微孢子經消化道進入人體後,通過血循環而到達不同部位。當孢子受到刺激後,其極管伸出,刺入臨近細胞,將其有感染性的孢子質注入新的宿主細胞而使其感染。隨著其在宿主細胞內生長、增殖、逐漸向周圍細胞擴散或經血循環播散至肝、腎、腦、肌肉等其他組織器官。

診斷檢查

電鏡檢查病原體是目前最可靠的診斷方法,利用染色的活組織印片、塗片或切片光鏡檢查,也具有診斷價值,且易於推廣。糞便直接塗片用改良三色液染色,孢子壁呈鮮櫻紅色。另外,雞胚、小鼠腹腔接種或ELISA等免疫學診斷也可可試用。

治療方案

迄今對此病尚無比較滿意的治療方法,阿苯噠唑、磺胺異惡唑、依曲康唑及滅滴靈等可試用。加強對腹瀉病人的檢查並及時治療,減少傳染源。

疾病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及飲食衛生,增強機體免疫力,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安全提示

微孢子蟲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病廣泛分布於非、歐、美等地。男性病人明顯多於女性,各年齡組均可受染,人類為孢子蟲感染與宿主的免疫功能嚴重地受到抑制有密切關係。國外報導,約20%患慢性腹瀉的愛滋病病人系此蟲所致。瑞典某醫院的1/3同性戀者血清抗微笑孢子蟲抗體呈陽性。此外,不少患瘧疾、絲蟲病、結核病的人血清中也存在抗微孢子蟲抗體。據統計(1998),香港地區發現人體為孢子蟲感染14例,其中1995年發現10例,1996年發現4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