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寒流席捲全球,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漫天風雪所包圍。嚴寒天氣繼續肆虐北半球,關於“冰河期”,地球上曾經出現4紀。每紀冰河期之間,叫做“間冰期”。間冰期的末尾,是地球地質重大變化時期,主要伴隨有兩大地質特徵:一是大陸板塊出現大幅度漂移。二是大面積火山爆發。其中,大陸漂移是大面積火山爆發的動因。大面積火山爆發之後,火山灰遮天閉日,隨之而來,地表大面積降溫,冰河期由此開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型冰河期
- 性質:冰河期
- 屬性:微型
- 地球上:曾經出現4紀
基,冰河期,微型冰河期的定義,微型冰河期,
基
。
冰河期
冰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冰期又稱大冰期,狹義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層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氣候寒冷,極地冰蓋增厚、廣布,中、低緯度地區有時也有強烈冰川作用的地質時期。大冰期中氣候較寒冷的時期稱冰期,較溫暖的時期稱間冰期。大冰期、冰期和間冰期都是依據氣候劃分的地質時間單位。大冰期的持續時間相當地質年代單位的世或大於世,兩個大冰期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是幾個紀,有人根據統計資料認為,大冰期的出現有1.5億年的周期。冰期、間冰期的持續時間相當於地質年代單位的期。
在地質史的幾十億年中,全球至少出現過3次大冰期,公認的有前寒武紀晚期大冰期、石炭紀-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冰川活動過的地區,所遺留下來的冰磧物是冰川研究的主要對象。第四紀冰期冰磧層保存最完整,分布最廣,研究也最詳盡。
微型冰河期的定義
反觀現代地球,若要判定是冰河期的開始,哪怕是“微型(小)冰河期”的開始,一是要獲得地表長年積雪在大面積上的增長;二是夏季35攝氏度的高溫的廣度和長度。即,出現35攝氏度的面積較小、持續時間不長。否則,僅僅就一個冬季的大面積降雪,顯然不足以為“小冰河期”提供科學證明,尤其是沒有赤道高山“齊亞馬乍羅”長年不化的冰雪線向山下延續的物證,“小冰河期”到來的理論,顯然具有較大的個人主觀片面性,是不符合科學基本原理的。
微型冰河期
更冷的海洋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北極圈夏季海洋冰層增加了49.7萬平方英里,升幅為26%,這意味著海洋正變得越來越冷,即便是那些最堅定的全球變暖理論支持者也對此發現無異議。
科學家的研究還顯示,海水循環造成的融冰現象是由於海洋處在“暖化模式”(warm mode)當中,而當海洋處於“冷化模式”(cold mode)當中時,全球氣候就會變冷,海洋有自己的冷暖周期。
更冷的地球
英國氣候變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表示,有關全球變暖的理論是“不會改變的”。同時英國媒體也告知民眾,這種連古巴都創下最新低溫紀錄的現象只是漫長的氣候變暖過程中一個臨時性表象,並不足以說明什麼。然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主要成員之一、德國著名氣候學家莫吉卜·拉蒂夫(Mojib Latif)的最新研究成果則更進一步挑戰了傳統變暖理論。
拉蒂夫帶領著研究隊伍對海面下914米左右、海水開始冷熱周期性循環的地方進行了測量和研究,最終更進一步證實了上述有關全球將進入“微型冰河世紀”的理論。除了“微型冰河世紀”論外,也有科學家認為當前的異常“嚴冬”現象可能是北極震盪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