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社會工作(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一度被譯為“證據為本的實踐”。它肇始於循證醫學,是社會科學實踐領域的“循證實踐運動”的一部分,是社會工作領域將研究者的研究證據、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技能、案主的獨特性三者有效整合起來的一種新的實踐模式。它強調將自身的實踐嚴格地建立在科學研究證據的基礎之上,雖然興起的時間不長,但已逐漸發展成西方社會工作一種非常重要的實踐模式,是社會工作研究的科學性與實踐的藝術性的統一。
在社會工作領域,循證實踐有著長期的“過去”,但只有短期的“歷史”。其長期的“過去”可以追溯到社會工作初創時期對其科學性、有效性的強調。1980年代,循證醫學興起,心理治療、教育學、管理學等社會工作效仿循證醫學,要求“遵循證據進行實踐”,循證社會工作於1999年正式誕生。2000年,Corcoran出版了《家庭社會工作的循證實踐》一書。2004年,《循證社會工作雜誌》(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創刊發行。在中國,循證社會工作起步較晚,但也開始初具規模。2017年,召開了“首屆循證社會工作研究與證據合成國際學術研討會”,期刊《社會建設》發表了循證社會工作的專題研究。國內已與國外合作,創建了“中國兒童與老年健康證據轉化平台”等相關的平台資料庫。循證實踐運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