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經移病法

療法概述,療法範圍,療法特點,操作方法,注意事項,

療法概述

循經移病法主要特點是將病灶轉移,它能夠將生長在重要器官,大神經、大血管旁邊、生長在肌肉較薄和靠近骨骼或者生長在對人體有危害性地方的病灶轉移到肌肉較厚或者沒有嚴重危害性的地方,通過配合靶位定向體液療法,使聚集在病患區的毒氣和毒液等有害物質排到體外,以達到臨床治癒疾病的目的。
中醫學的歷史上,對該法的文獻記載是從清代開始。最初主要是適用於癰疽,後來擴展到其他病種。簡述歷代文獻要點如下:
本草綱目拾遺 卷七 藤黃 作者:趙學敏 朝代:清乾隆年間
移毒方 救生苦海云:如毒生在肢節穴道險要處,不成漏症,即為廢人,須用此藥,只塗半圈,即移過一邊。用白芨、白蘞、三七、五倍子、大皂角、山茨菇、藤黃各等分,俱銼薄片,除藤黃,余皆入砂鍋內水浸一日,煎汁傾出,入水再煎,如此數次,濾淨熬膏;以藤黃將水蒸烊加入,攪勻再熬,入碗曬乾,用時以雞蛋清磨出濃汁,新筆蘸塗。又方:藤黃、銀珠等分,醋和敷,趕毒至他處,出膿。如用?樹汁調,可搽癬,一、二次即消。
種福堂公選良方 卷三 諸瘡 作者:葉桂、華岫雲 朝代:清乾隆年間
移毒方:凡毒在緊要處,移在閒處,庶不傷命。 用地龍裝在經霜絲瓜內,煅枯焦連瓜為末,每瓜末三錢,入麝香二分,乳香、沒藥各五分,雄黃一錢,蟾酥一分,黃蠟一兩,共為末蠟丸,每服三分。上部要處,甘草、桂枝、麻黃煎酒下,即移在手上而散。如在背上,羌活、防風、姜煎湯下,移在背上。如下部,木瓜、牛膝、靈仙、陳皮、獨活、姜煎湯下,移在足上。神效。 治陰症諸毒膏: 附子 肉桂 川烏 草烏 大戟 芫花 甘草 甘遂(各七錢) 一方加乾薑一兩四錢 附子 麻油二斤煎 治陽症腫毒膏。 馬錢子(四兩) 大黃 生地(各二兩) 薄荷 玄參 黃柏 黃芩 梔子 血餘(各一兩) 蝸牛(十個) 上用麻油煎去渣,滑石研末收。 治諸惡瘡腫核,赤暈已成膿,不肯用針刺,以此藥代之。但用小針點破瘡頭,貼上膏藥,膿即自潰,此秘妙良方: 名萬寶代針膏。 蓬砂 血竭 輕粉(各一錢半) 金頭蜈蚣(一個) 蟾酥(五分) 雄黃(一錢) 冰片(少許) 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用蜜和為膏,看瘡有頭處,用小針挑破,以藥少許,放紙上封貼,
驗方新編 卷十一 作者:鮑相璈 朝代:清 道光年間
趕移瘡毒
移山過海散:治毒生於致命處,用此移於無害部位甚效。雄黃、小麥面、新鮮蚯蚓烘,共為末,用好醋調勻,漸漸敷於致命處半邊,自能移過不致命處。 移毒散:凡毒發於骨節間,用此藥移之,或上或下,使無殘疾之患,屢試屢驗。白芨一兩六錢,紫花地丁八錢,烏骨雞(煅)、硃砂、雄黃、輕粉各一錢,五倍子二錢(焙黃)、大黃二錢,豬牙皂角八分,共為末,用好醋調敷毒之上截,即移至下半截,仍照人虛實內服藥餌。 趕毒散(又名沖和散):凡大腿內外及兩膝貼骨等處,漫腫無頭,皮色不變,微覺酸痛攣曲,乃感受風濕所致。若不急治,變生貼骨等疽,難以收功。須用此藥祛寒逐濕透出外絡,提移他處出毒,即有成管成漏,亦能逐漸收功。此方與移毒散相等,屢用皆效。紫荊皮五兩炒,赤艾二兩炒,香白芷一兩(曬乾,切忌火炒),獨活一兩五錢炒,石菖蒲一兩五錢(曬乾,切忌火炒),以上共磨為末篩細,以好酒和蔥頭五個煎滾調搽,不必留頂,一日一換,以消腫不痛為度。
急救廣生集 卷七 腫毒 作者:程鵬程朝代:清年份:公元1805
移毒方
凡毒發於骨節間不便出毒之處,移之或上或下,使無傷命殘疾之患,用白芨(一兩六錢)、紫花蒂丁(八錢)、五倍子(焙黃)、大黃(各二錢)、烏雞骨(煅)、大雄黃、硃砂、輕粉(各一錢)、牙皂(八分)共為末,以醋調敷,毒之上截,即移至下半截矣。屢試屢驗。再仍照病人之虛實,另服藥餌。(《毛楓山梓送方》)
瘍科綱要 卷下 作者:張山雷 朝代:民國初年
圍毒移毒
鐵井闌
凡癰疽大毒,漫腫無垠,根腳四散,其毒不聚,最是惡候。難消難發,遲延日久,必多變幻。故收束瘡根一法,至不可少。又有瘡發於骨節轉側之間,釀膿化腐,恐礙關節,亦宜外敷移毒末子,使其移至一偏,讓開要害,則縱使成膿,可免損及運動。古法此類方藥,亦頗不鮮,而效者寥寥。此是朱氏恆用之藥,較古書成文為效迅速,是收束瘡根必要之品。外科書中別有此名,用芙蓉葉、蒼耳草二物搗塗,只用以治熱癤輕證,非此方可比。
大五倍子(去蛀屑微炒成團,候冷研細,三兩) 杜蟾酥(乾研細,五錢) 藤黃(三兩,先以好醋入銅杓上微火化烊,絹漉去滓聽用) 明礬(一兩,研) 膽礬(八錢,研) 大黃 皂角 白芨 山慈菇(各三兩) 制南星(一兩)
以上先以後五物用陳米好醋二大碗文火熬濃,絞去滓,乃和入醋煮之藤黃同熬成膏,俟極濃乃和入五倍子、蟾酥、二礬細末。調勻離火,再入上麝香細末三錢,杵勻製成錠子,陰乾收藏。臨用時以醋磨濃,塗瘡根四圍,乾則潤之以醋,一日洗去再塗,極效。欲移毒使偏,則如上法塗其一偏,而塗藥處自能退腫,其毒聚於未塗藥之一偏矣。可保骨節不致損害,是即避重就輕之法。
本草簡要方 卷六 作者:張宗祥 朝代:民國 年份:公元1938年
藤黃
產廣東。黃藤熬汁即成。 主治。止血。殺蟲。化毒。斂金瘡。療刀斧木石及湯火諸傷。中藤黃毒者食海蜇即解。
一筆消。大黃二兩。藤黃一兩。明礬蟾酥各五錢。麝香乳香沒藥各二錢。研末。用蝸牛搗和作錠。遇小癤毒未出頭。醋磨濃敷四圍。數次即愈。又一方。藤黃雄黃膽礬硼砂銅綠皮硝草烏各一兩。麝香二錢。研末。和蟾酥為條。筆管大。遇一切癰腫。醋濃磨塗調四圍。數次即愈凡一切無名腫毒。及對口發背初起無上藥時。亦可用滴花燒酒藤黃敷。須不住手。半日即消。
又方。白芨白蘞三七五倍子皂角山慈菇藤黃各等分除藤黃外。銼薄片入砂鍋內浸一日。煎汁傾出。入水再煎數次。濾淨熬膏。將藤黃用水蒸化加入攪勻。再熬入碗曬乾。用時雞蛋清磨濃汁調塗。此藥可以移毒。毒生肢節穴道險要處。恐成漏症廢人者。用此藥塗半圈。即能移過一邊。或專用藤黃銀硃等分和醋敷。亦可趕毒至他處若用?樹汁調。可治一切頑癬。無回丹。藤黃雄黃大黃鹼各一兩。蟾酥麝香各二錢。血竭甲片(炒)各五錢。醋磨。塗治一切疔癰腦疽。
黃提藥
藤黃雄黃鬱金各二錢。牛黃蟾酥硇砂冰麝各五分。巴豆肉八錢。蓖麻肉一兩。共搗爛瓷瓶貯。遇用放膏藥上貼之。治一切惡毒。未成可消。已成化腐。疔腫尤妙。 五黃散藤黃雄黃薑黃硫黃雞腳大黃各等分。研末。菜油調塗患處。七日勿洗。痊癒。治一切頑癬。

療法範圍

適用於發生在各重要器官的感染性膿腫切開引流。

療法特點

1、創口小,對病患區正常組織破壞性小
2、利於保護患部的正常的生理環境
3、安全,預後理想
4、恢復後疤痕極小。

操作方法

1、根據患病區域,循經取適宜的部位。
2、常規消毒、鋪巾、切開,根據患病性質決定皮膚切口大小。
3、術後注意切口局部情況,根據病情需要再放置引流條藥捻

注意事項

該療法應配合靶位定向體液療法同時使用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