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謚
- 拼音:fù shì
- 注音:ㄈㄨˋ ㄕㄧˋ
- 類別:詞語
fù shì ㄈㄨˋㄕㄧˋ 復謚(復諡) 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依其生前事跡給予的帶有褒貶意義的二字稱號。《通典·禮六四》:“ 安平獻王 ...
帝王與群臣之間有嚴格區別,帝王的諡號,在隋朝以前均為一字或二字,如西漢的皇帝...外內貞復曰白。正而復,終始一。不勤成名曰靈。任本性,不見賢思齊。死而...
到了夏竦被擬定要謚為文正的時候,司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謚之極美,無以復加。”司馬光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經過他的宣揚...
謚名,讀音為shì míng,是一個漢語辭彙。亦作“諡名”。諡號。...... 唐 顏真卿 《請復七聖諡號狀》:“謂一名不足以節惠,乃十倍於古焉,而累聖諡名悉以...
《請復七聖諡號狀》是唐代顏真卿創作的一篇散文。...... 《請復七聖諡號狀》是唐代顏真卿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請復七聖諡號狀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
古代帝王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為諡號。 剛彊直理曰武。剛無欲,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 威彊敵德曰武。與有德者敵。 克定禍亂...
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給的大臣一種諡號(評定)。在清代的諡號中,文忠被認為是僅次於文正的諡號。“謚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
、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為諡號...次年,復置西域都護。此外,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
《明謚考》·三十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明葉秉敬撰。...... 是書採集有明一代諸臣之謚,創為冠額之法。以上一字為冠,下一字為額,復依四聲次第分列。其例...
上疏請謚祭:臣聞先王崇政,尊美屏惡。昔高祖大聖,深見遠慮,班爵割地,與下分功,著錄勛臣,頌其德美。生則寵以殊禮,奏事不名,入門不趨。死則疇其爵邑,世...
案甄司徒行狀,至德與聖人齊蹤,鴻名共大賢比跡,'文穆'之謚,何足加焉?但比來贈謚,於例普重,如甄琛之流,無不復謚。謂宜依諡法'慈惠愛民曰孝',宜謚曰孝...
文德皇后復謚文德 第一位有獨立諡號的皇后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後代漢宣帝時期追謚的),第一位一字本謚加一字從夫謚的自光烈皇后陰麗華起(光武帝先去世)兒子漢...
贈諡,漢語辭彙。拼音:zèng shì釋義:亦作“ 贈謚 ”。 古代帝王、官員死後,根據其生前事跡贈給一個表示褒貶的稱號。...
金朝 西夏 元朝 明朝 清朝 未冊封者 漢朝 三國 晉朝 十六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十國 宋朝 清朝 諡號 漢朝 晉到唐 宋 國外皇后 日本 朝鮮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