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聖公園

復聖公園

坐落在魯西南大平原上寧陽縣城東的復聖公園,是一個新建的園林,占地面積606畝,北靠悠悠汶水,東鄰泰沂山脈復聖:即:顏回,字子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七十二賢之首。孔子稱讚復聖顏回有四德,即: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於祿,慎於治身。顏回 貧居安貧樂道,無欲外財,孜孜求學於孔子。孔子贊其曰:“簞食,一。顏回後被封建統治者尊為“復聖”,於“亞聖”孟子,“宗聖”曾子,及“坐懷不亂”的“和聖”柳下惠同為德行的化身,滋潤維護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明。復聖顏回第52代顏子安貧守道,無欲於外財的高風亮節,將給人們留下深深地思索、警示和教化。寧陽縣委、縣政府站在歷史與文化的高度,打造“復聖”公園,既有傳承特色的理論思謀,也有根植文學的優雅氣質,它以精深國學文化為精髓,以孔子和顏回代表的中國儒家文化為主線,體現了“尊”和“敬”兩個主題,彈奏出時代的最強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陽復聖公園
  • 別名:寧陽植物園
  • 行政區類別:泰安市寧陽縣文廟區
  • 面積:606畝
修建背景,區域總體劃分,重點景觀要素,遊園須知,

修建背景

關於復聖顏回
顏回生平:顏回(公元前521——481)字淵,又稱子淵,春秋末年魯國人。十三歲拜孔子為師,後終生事之,是孔子的大弟子。顏回是孔子最為欣賞的弟子,在孔門中有突出地位。他以“德行”與“好學”著稱,後世尊稱為“顏子”
歷史評價:孔子尊其為“明君子”“士聖”,認為“若回者,其至乎!雖上古聖人,亦如此而已。”自漢代開始,歷代帝王在尊孔的同時,對顏回也尊崇有加。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十一月至曲阜,以太牢之禮祀孔子,以顏回配享(《陋巷志》);東漢明帝十五年,“祠仲尼”及顏回等弟子(《後漢書·明帝紀》);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封顏回謂“先師”;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封顏回為“太子少師”;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封顏回為“兗國公復聖”;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皆封顏回為“復聖”。因此,顏回也就成為歷代文人士子的道德楷模。
關於顏回文化的研究
“復聖”顏回是中國歷史上的“四聖”之一,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對其思想行為的研究,在顏回生前和死後不久就已經開始了。
戰國時期,“孟氏之儒”的開創者孟軻,“孫氏之儒”的開創者荀卿都對顏回做出了高度評價。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第一次把“顏氏之儒”列為孔子之後“儒家八派”之一。
自秦代以後,特別是漢代“獨尊儒術”之後,顏回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成為修德好學的典型。
自明代開始,對顏回及其文化的研究具有了初步的系統性。人們談論孔子則必談論顏回,研究孔門弟子,也不能少了顏回。在關於顏回文化的研究中,明正德年間成書的《陋巷志》成為顏回文化早期集成之作;明代包大爟(guàn)著《聖門通考》中有《顏回編年》篇;此外清代的《聖門十六子書》《顏子書》《孔子弟子考》《孔子師弟言表》等著作都對顏回及其文化思想作為重要的內容。
到近代,大思想家郭沫若、錢穆等都對顏回做了許多研究。至上世紀80年代之後,關於顏回及其文化的研究迎來繁榮時期,其中研究顏回的專注共有七部,顏回研究的論文集共有三部,單篇論文共有200餘篇。

區域總體劃分

復聖公園總體區域劃分以南、北廣場(孔顏樂處與復聖廣場)為中軸線,分為東西兩個文化主題和一個中心文化區。其中西側為“尊”文化區域,東側為“敬”文化區域,中間為“尊悟”區;西側“尊”文化區域劃分由南至北依次為“尊本區”“尊融區”“尊和區”,對應的景觀依次為“君子之澤”“融昭園”“尊和坊”;東側“敬”文化區域劃分由南至北依次為“敬雅區”“敬樂區”“敬趣區”,對應的景觀依次為“敬賢林聽雅軒”“藏樂灣”“童趣園”;中心文化區“尊悟區”景觀為“通慧橋”“慧明樓”,與中央湖區“明心湖”相互呼應。整個園區文化體系獨具特色,體現了寧陽復聖公園秉承傳統文化又敢於開拓創新的文化建設思路。
尊悟區+慧明樓
“悟”是佛家的禪語。慧明樓是體現佛家文化的景觀,因此以一個“悟”來體現。
尊本區+君子之澤
古人講“本”的意思就是“本源、根本”,沼澤濕地為重要的自然生態景觀,水源、植被都是大自然、生命的根本。這片濕地名字為“君子之澤”,在儒家的經典裡面,“君子之澤”的意思是“聖賢的恩澤”的意思,傳統的儒家文化講究“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之澤”彰顯了復聖公園的“聖賢氣象”和“君子之德”。
尊融區+融昭園
“融”有長久、久遠的意思。這座健身廣場名叫“融昭園”,“融昭”意為“長久照耀”,表現出老人長壽延年之意。老人們可以在這裡打太極、鍛鍊身體,體現一派生機向上的氣象。
此處的石刻為四個大字:融昭德尊。引自唐代牛增孺《享太廟·和寧舞》:“湜湜(shí)頎頎(qí),融昭德輝”。“湜”是“水流修遠清澈”的意思,而“頎”則是“長、高”的意思。“融昭德尊”這四個字表現出老年人長壽延年、德勛高拔,既能彰顯出長者德高望尊的氣勢,又能表達對老年人身體康健的祝福和祈盼。

尊和區+尊和坊
此處為商業區,這裡取“和”為主題,有三重意思“和氣生財”“以和為貴”“和而不同”,體現一種儒學寬容溫和的思想。在這裡,我們還原了顏回生活時期的代表性商業場景,並將顏回樸素的處世思想套用到每一個場景元素中。
敬趣區+童趣園
這裡主要是兒童遊樂區,為孩子提供一個輕鬆快樂的娛樂場所。在“童趣園”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讓孩子們在輕鬆娛樂的同時,能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趣”有三重意思,第一重是最直觀的童趣,與本區域的兒童遊樂區功能相合;第二重是意趣,表示此處由於孩子的遊戲玩耍,與其他區域比而別有一番意味;第三重是志趣一方面小孩子要有志向,暗含教育意義,另一方面講“志趣”也與顏回本人相符合。
敬樂區+藏樂灣
“樂”是中國古代聖賢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孔子形容顏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復聖”顏回一生不仕,居於貧賤、藏於陋巷而“自得其樂”。藏是智慧,樂是境界;藏是樂之道,樂是藏之義。在“藏樂灣”前欣賞湖面美景,心中藏樂,體驗復聖顏回追求聖賢的“樂”之境界,感受做人“藏”的智慧,正所謂“人低為王,水低為海”,中國國學智慧的精髓一個“藏”字可謂淋漓盡致。
敬雅區+聽雅軒、敬賢林
這一區域主要生態景觀為色葉林帶,色葉林帶命名為“敬賢林”,以此表達對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人的敬意;旁邊這座小茅亭名字為“聽雅軒”。“聽雅”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命題,孔子有“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於聽雅軒中靜心聆聽鳥鳴林濤,感受一種古樸的歷史文化韻味。

重點景觀要素

孔顏樂處
“孔顏樂處”代表了中國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復聖”顏回一生克己復禮、安貧樂道,把追求“仁”和“禮”作為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他一生追隨孔子,孔子追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而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師徒二人這種自得其樂的境界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儒學到宋代發展為程朱理學,“孔顏之樂”的精神境界演變為“聖賢氣象”。朱熹將“孔顏之樂”概括為三重境界:鳶飛魚躍、無一夫不得其所、萬物各得其所。體現了一種豁然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
第一個層次“鳶飛魚躍”的境界,是超越了個人的“私我”,心不再繫於物,從而達到“無我”的境界。所以說“鳶飛魚躍”境界是一種“小我”的境界,但是最高層次的“小我”境界。
第二個層次“無一夫不得其所”境界,是由原來的“小我”而進到整個人類的“大我”境界。如果說“鳶飛魚躍”還只是個人“得其所”的、“獨樂”的境界,是“獨善其身”,那么“無一夫不得其所”境界便已經是整個人類“得其所”的、“同樂”的境界,是“為人”的道德境界。
第三個層次“萬物各得其所”的境界,就不僅是“小我”、“大我”應該“得其所”、“遂其性”,而且宇宙中的萬物都應該“各得其所”、“各遂其性”,是一種更為宏大的宇宙。
聖賢氣象
“聖賢氣象”所表現的是“孔顏樂處”的人格境界。宋初大儒學家周敦頤將“孔顏樂處”闡述為“化而齊”與天為一的境界,把自先秦以來對“君子人格”的崇尚轉變成對“聖賢”理想的追求。儒學發展到到宋代理學家程頤、程顥那裡,“聖賢氣象”這一命題正式確立,二人從時代精神、審美境界等多個角度孜孜不倦的論述了“聖賢氣象”的各個層面,使之成為“孔顏樂處”文化內涵的外在表現。因此“聖賢氣象”這四個字是對“孔顏樂處”這一儒學命題的最高闡釋。
君子四道牆
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孔子家語·六本第十五》
孔子說顏回有這四種道德,這四種道德分別是:“實行道義時很堅強,接受勸諫時很虛心,得到官祿時戒懼而警惕,立身行事時很謹慎。”看似簡單的四個要求,卻是君子修仁的最高境界。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是“尊”文化的至高境界:孔子的道德與人格越體會就越會覺得高尚超拔,孔子的學問理念越鑽研就學會越覺得博大精深。
“夫子之言,不可不思”
是“敬”文化的至高境界:我們的老師孔子的話都非常有道理,一定要仔細地思考鑽研。
天下歸仁
這是孔子教誨顏回“何為仁”時說的一句話。天下歸仁是孔子對於理想世界的一種完美想像,也是大同世界的重要特徵。“仁”的思想是我們的國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就是為了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雖然在當時並沒有被列國所採納,但在漢代以後,“仁”的思想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想而影響了中國文化數千年之久,真正達到了“天下歸仁”的境界。即使在今天,“仁”的思想對為政理國、為人處世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儒家文化對實現“中國夢”偉大理想的重要性,在新的歷史潮流下,大力弘揚以“仁”為主體的儒家思想,即是繼往開來、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發展力量的壯舉,又是我們承擔起展示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
“善”始於足下
“善”是中國文化中一個久遠而又永恆的話題。《國風》中說:“善者,德之建也。”“善”是一個人道德品行至高境界的表現,儒家文化講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是處世為人的根本。復聖顏回一生研習孔子的學問,服君子之道,講仁義執業,實現自我修養的提升和人際關係的和諧,本身就是對“善”之境界的不懈追求。
“勿以善小而不為”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千古名訓,“善”是一種至高境界,但也需要從腳下開始一步一步地實現。北廣場的這個地刻“善”字,就是要傳達一種“善始於足下”的文化思想,從而使傳統文化融入市民生活,使“善”的思想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種文化自覺。
  • 明心湖
中國的儒家文化強調“明明德”,“明”是傳統文化中士君子彰顯自我修養與道德教化一種方法論,也是提升自我德行的一種極致追求。
佛家講究的是“明心見性”的追求,也是佛家文化中自我修養的一種至高境界。湖取名為“明心湖”彰顯了儒家文化與佛家文化的一種深層結合,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採眾長與博大精深。
此外,明心湖與中心“尊悟”區其他人文景觀相互配合,通慧橋,慧明樓,明心湖,各個景觀一氣呵成,體現出復聖公園獨具特色的文國學化邏輯。
  • 顏回曬書處
“曬書”是中國古代文人特有的讀書文化,是文人墨客顯示自身才學與志趣的一種特殊方式。傳說有一次孔子及其弟子週遊到楚國,在乘船渡過一條河時,突然驟風大起將船吹翻了,師徒幾人都落入水中,隨身攜帶的書簡也一同落水浸濕了。孔子大急,與眾弟子們一起將書救起。上岸後,孔子心中焦急,想尋找一個曬書的地方。由於顏回目力極好,很快發現了遠處的一座四面無倚、頂部平坦的山丘,於是就向孔子建議到那裡曬書,孔子緊皺的眉頭才終於舒展了,命顏回帶領眾弟子們將書搬到山頂鋪開晾曬。
“曬書”展現了中華文化特有的魅力,是帶有典型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雅事”。“顏回曬書處”是顏回做為“聖人”的經典闡釋,既使得整個園區有了文韻書香之感,又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更加富有文人情調的顏回形象。
  • 春生塘
“春生”體現的是一種盎然的生機。宋代的大理學家程頤、程顥曾經評論說:“仲尼,元氣也。顏子,春生也。”是說孔子的儒家學問是開天闢地的,是博大精深而無所不包;顏回的儒家學問像春天新生的生命一樣充滿生機和自然的活力,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春生塘”體現出復聖公園生命朝氣、燦爛生輝的景象。
  • 居敬亭
體現復聖公園“敬”的主題。“居敬”取自《論語·雍也》:“居敬而行簡。”表示“持身恭敬”的意思。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對《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發熱議的“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做出詳細解釋,如何做到簡,就要秉承“居敬而行簡,無乃大簡乎?”的大道至簡的境界。
奉尊亭
“尊”既突出了復聖文化中“尊”的主題,又能夠表現出對長者的尊敬之意,與旁邊的“融昭園”相互呼應。
(四)公園內橋的名字及解釋
  • 正己橋
“正己”是儒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傳統文化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修身”就是“正己”的意思。“正己”是做人、做事的前提和基礎,是君子言行的支撐,顏回曾說過“吾聞知諸孔子曰:言人之惡,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惡,勿攻人惡。”君子為人做事不要說別人的壞話,這對增加自己的美德和端正自己的言行沒有益處,所以君子“正己”的方法就是不要說別人的壞話,而要多尋找自己的不足。這體現了傳統的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的思想,對我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思勉橋
“思”和“勉”是儒家自我修為的一種方式,要勤于思考,自我勉勵。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說過:“是聖人不思不勉,從容自中處。顏子必思而後得,勉而後中。”意思是說,像孔子這樣的聖人已經達到了不思、不免就可以從容自處的境界;“復聖”顏回一生遵循孔子的教誨,勤于思考、自勉自勵,最終使自己達到了“聖人”的境界。對我們來說有一種激勵的積極意義。
  • 處一橋
“處一”是儒家文化中為人行事的最高境界。顏回一生遵循孔子的儒家之教,從容自處,富貴貧賤處之如一。宋代的大儒學家周敦頤曾經發問:“夫富貴,人所愛也,顏子不愛不求而樂乎貧者,獨何心哉?”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顏回“見其大而忘其小”。“見其大則心泰,心泰則無不足,無不足則富貴貧賤,處之一;處之一則能化而齊,故顏子亞聖。”意思就是說顏回的心胸非常寬廣,心寬廣就會泰然自若,進而就不會感到不滿足,沒有不滿足之感就沒不會在乎貧賤富貴,任何的生活境況都能處之如一,所以他認為顏回是僅次於孔子的聖人。所以“處一”所講究的是一種面對生活的內心境界,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商業區琳琅滿目世俗氣象時,能夠提醒我們保持一種曠達、自若的心境。
  • 通慧橋
此橋連線的是“尊悟”區,這座樓是一個佛家主題的建築“慧明樓”,儒學與佛學具備國學中同等的包容特性,尤其以顏氏之儒為代表,兼容並包,提倡“君子和而不同”,復聖公園的慧明樓,則是至和至悟的代表,在這裡一賞佛家的風華的同時,更能體驗儒釋合一的微妙,感悟“禪儒”的奇妙體驗。
  • 語非橋
“語非”講的是對待朋友要敢於講諍言。《孔子家語》中講到:顏回問朋友之際如何。孔子曰:“君子之於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謂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與人交朋友,如果覺得朋友說話、做事不對,那么不能說自己不知道,而要及時說出來,這才是仁德。真正的仁義之士,再久遠的恩德也不會忘記,再深厚的仇怨也不要計較。這是一種“君子之交”的典範。
  • 預恕橋
“預恕”講的是仁者的言行問題,顏回認為,“一言而有益於智,莫如預;一言而有益於仁,莫如恕。”意思就是,預先做好準備是最大的智慧,懂得“寬恕”是最大的仁德。“預”和“恕”是儒家文化中君子聖人言行的準則,也是對我們現代社會中的言行提供了一種標準。
  • 退省橋
“退省”是儒家文化中自我修養提升的一種方式。孔子在讚揚顏回好學時提到過,“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遇。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這個故事講的是,孔子教導顏回一整天,顏回對於孔子的言傳說教都表示非常的贊同,看起來好像很“愚笨”,但孔子“退而省其私”,回來私下自己想了想之後,又覺得顏回的言行也能給自己帶來啟發,才發現原來顏回並不愚笨。“退省橋”強調了一種自我修身、自我警醒的文化氛圍。
園內小品雕塑
  • 顏回善聽
引自《孔子家語·顏淵第十二》孔子在衛,昧旦晨興,顏回侍側,聞哭者之聲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對曰:“回以此哭聲非但為死者而已,又有生離別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對曰:“回聞桓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於四海,其母悲鳴而送之,哀聲有似於此,謂其?而不返也,回竊以音類知之。”孔子使人問哭者,果曰:“父死家貧,賣子以葬,與之長決.”子曰:“回也,善於識音。”
  • 顏回問仁
引自《論語·顏淵第十二》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不遷怒,不貳過
引自《論語·雍也第六》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 顏回好學
引自《論語·先進第十一》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 一簞食,一瓢飲
引自《論語·雍也第六》:“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顏子攫甑
引自《孔子家語·在厄第二十》孔子厄於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齎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於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於仁義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雲,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遊園須知

君子遊園須知
1. 君子遊園必知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譯:不合乎禮儀的事情不要參與,也不要亂說、亂做。
2.君子遊園必知由,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譯: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3.君子遊園必知樂,樂山者以護山為樂,樂水者以愛水為樂。譯:愛護山林,保護水源。
4.君子遊園必恭敬,所往之處必以恭,所行之事必以敬。譯:到什麼地方都要謙遜有禮,做事情要心存敬畏。
5.君子遊園必事親,老吾老,殷勤周到;幼吾幼,不離左右。譯:兒童、老人等須在家人陪同下遊園。
6.君子遊園必三省,行事而有圖乎?執物而有危乎?行樂而有擾乎?譯:未經許可禁止在園內進行經營性活動,不攜帶危險品入園,不對別人遊園造成干擾。
7.君子遊園必有法,毋醉,毋賭,毋亂,毋獄。譯:嚴禁在園內酗酒賭博、聚眾鬧事或以任何形式進行危害社會治安、違反法律法規的活動。
8.君子遊園必守矩,入園必錄,園閉則出,禁區毋近,硫火毋入。譯:不得進入設有警示標誌的區域,禁止在園內燃放煙花爆竹或動用明火。
9.君子遊園必有德,污穢不濫,樓台不刻,鳥獸不驚,花木不折。譯:保護環境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愛護公共設施,不在亭台樓閣上亂刻、亂畫;不得隨意捕鳥、捕魚;不踐踏草坪,不攀折花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