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

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

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腫瘤內科、肝腫瘤外科組成,組建於1968年。前身是1968年設立的上海第一醫學院中山醫院腫瘤小組,1969年正式成立中山醫院肝腫瘤小組,並設病房。1978年改名為中山醫院肝癌研究室,開始分為病房和實驗室兩個部分。其後不斷發展壯大,1988年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肝癌研究所,隸屬上海醫科大學。2000年校合併後,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肝癌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
  • 外文名:Liver Cancer Institute,Fudan University
  • 創建時間:1968年
  • 前身:上海第一醫學院中山醫院腫瘤小組
  • 隸屬:上海醫科大學
  • 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教授
  • 地址:上海市中山醫院外科大樓內
基本內容,人員結構,科室現狀,

基本內容

肝癌研究所是我國最主要的兩個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之一,為國家級重點學科(腫瘤學)、上海市肝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肝臟腫瘤學)以及上海醫科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重點學科(腫瘤學)、上海醫科大學“985工程”重中之重學科。
臨床特色是肝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不能切除肝癌的縮小後切除。近年又相繼開展了肝癌術後復發的手術再切除、冷凍、微波、超聲介入、以及生物治療等特色項目。自1995年開始以"肝癌術後復發轉移的防治研究"為重點的臨床綜合治療研究,探索肝癌術後復發的綜合防治方案,進一步延長肝癌病人的生存期,改善預後。已積累近4000例肝癌診療經驗,最早開展小肝癌診治、復發後再切除和不能切除肝癌的縮小後切除,5年生存率達60-70%,迄今所治肝癌病人生存超過5年有368例,生存10年以上有112例,生存最長已達38年1例,居國際領先水平。
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實驗室下設無菌動物模型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免疫學實驗室、病理學實驗室、同位素實驗室、分子生物學與基因治療實驗室。擁有超速離心機、毛細管電泳儀、DNA合成儀、多肽合成儀、液閃測定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大型設備。先後承擔“六五”至“九五”的國家科技攻關、美國中華醫學基金以及衛生部重點學科基金等重大課題的研究。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和三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多項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以及美國癌症研究所金牌等。現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惡性腫瘤項目中的1個子課題、國家“十五”科技攻關、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大項目、上海市醫學發展基金重點項目的子課題各兩項,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基金等項目,並參與“863高科技計畫”等重大項目的研究。

人員結構

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是復旦大學博士學位以及碩士學位授予點,設有博士後流動站(臨床醫學),現有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5人,已培養博士後3人、碩士38人,博士42人、在站博士後1人,在學博士生31人、碩士生15人。受衛生部委託每年主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全國肝癌診療進展學習班。
主編英文版《亞臨床肝癌》(Subclinic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和《原發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在Springer出版發行,主編中文版《原發性肝癌》(第1、2版)以及《現代腫瘤學》(獲國家科技進步圖書類三等獎)。應邀在十餘本國際著名專著撰文。牽頭主辦四屆大型上海國際肝癌肝炎會議和多屆全國肝癌會議。湯釗猷教授曾代表我國任國際抗癌聯盟理事(1990-1998),任第15、16屆國際癌症大會肝癌會議主席,並作為特邀演講出席上百次國際會議。1987年學科帶頭人湯釗猷教授作為全國14位中青年科學家之一獲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的接見。

科室現狀

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擁有近百張專科病床以及面積900平方米設備精良的實驗室。以外科治療為主,內外科、中西醫、基礎與臨床結合的綜合治療研究是研究所的特色。現有醫技等人員40餘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2人。現任所長:著名肝癌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