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原鄉

復原鄉位於修水縣城南偏西面,距縣城64公里。東鄰漫江鄉,西接港口鄉(銅鼓縣),南抵山口鎮,北與程坊鄉為界。版土面積為149.2平方公里。轄雙港、雅洋、中坪、湖州、坑口和馬門咀6個行政村,有53個村民小組,1123戶,486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復原鄉
  • 行政區類別:鄉
民國時期,雅洋片(含楓林、雙港、雅洋、界牌、中坪)為山谷片漫江鄉,鄉址在漫江;坑口片(含七里壩、湖州、坑口、五峰、馬門咀)為新民鄉,鄉址在新民。
解放初期,即1951年5月至1956年8月,雅洋片(轄村與前同,與漫江的溪南屬山口區(第五區),命名為雅洋鄉,鄉址立在雅洋;坑口片(含村與前同)屬高崇區(第六區),命名為復原鄉,鄉址在坑口。
1956年9月至1958年6月,屬山口區,仍為雅洋鄉、復原鄉。
1958年大躍進時撤鄉後建立雅洋公社、復原公社,鄉址分別為雅洋、坑口,所轄村未變,改名為大隊。
1959年擴社並隊時,雅洋公社、復原公社與新民公社合併為復原公社,社址立在坑口,屬山口區管轄。
1961年分社,為雅洋公社、復原公社(新民公社分開,隸屬於馬坳區,至1967年止)。
1968年至1971年由縣直轄,雅洋、復原兩公社合併為復原公社,社址立在雅洋。1972年由山口區管轄,至1983年撤社建鄉,改名為復原鄉(轄村與駐地未變)。至1984年4月為止。1985年5月分為雅洋鄉、復原鄉(所轄村未變)。駐地分別為雅洋、坑口,至1995年底止。
1996年元月撤區並鄉,雅洋、復原兩鄉合併為復原鄉,鄉址設在雅洋。所轄10個村,於2007年合併為雙港、雅洋、中坪、湖州、坑口、馬門咀6個行政村。
復原的含義是恢復原來的紅色政權。
全鄉地形:山地占80%左右,丘陵約20%。四面群山環抱,西北低於東南。平均海拔高度為240米,中部有少量河谷平地。最高點為“明山”,海拔為1161.2米,山上建有林泉寺,聞名遐邇。最低點,五峰的靈官坡,海拔180米左右。
氣候為亞熱帶,年平均氣溫15.3℃,無霜期在240天左右。春季降雨量少,夏季雨水集中,三月中旬至八月中旬平均降雨量1543毫米,其中四至六月份降雨量為717毫米。崇河水系,自銅鼓發源經港口流入我鄉,途徑雅洋、中坪、湖州、坑口、五峰進入東電庫區,境內全長23公里,盡收各支流。曾經為木竹水運航道。1978年以後,為了利用水資源,陸續興建了烏石灘電站、湖州電站、坑口電站。裝機容量年約2000萬千瓦時,分別併入了華東、贛西北電網。
全鄉擁有山林面積19萬畝,其中森林面積18.6萬畝,在森林面積中,用材林面積18.2萬畝,經濟林面積0.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3%,活立木蓄積量79.357萬立方米。林區內有多種鳥類、蛇類等珍稀動物和多種珍貴藥材。全鄉耕地面積3263畝,其中水田1579畝,旱地1684畝.農作物以水稻、紅薯、豆類為主。
2009年度,全鄉農林業總收入6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元,完成國家財稅任務108萬元。
全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1、鋪設了漫復水泥公路、雅洋—港口水泥公路,實現了兩條出境公路暢通無阻。2、除了山磅至湖州以外,鋪設了湖州至坑口、坑口至馬門咀、雅洋至雙港的村級水泥公路,實現了鄉村通水泥路。架設了山磅大橋和湖州大橋,橫跨崇河水,天塹變通途。
現有國中一所,國小3所,共有中小學生358名,中國小教師30名,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
固定電話覆蓋全鄉,移動通訊公司也進駐我鄉,網際網路也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全鄉通訊越來越方便。
能源方面,通過農網改造,全鄉均由華東電網供電,能滿足生產生活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