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論述內容,
歷史
乾隆此舉當然具有政教宣示作用,但與宋高宗的立場絕不相同,因為國勢盛衰相去甚遠,故乾隆不免要嘲諷宋高宗「徒以西湖為銷金窠」,根本不懂什麼叫做「詩」。不過,馬和之高妙的筆意,不也是驅使盛清氣勢下的乾隆想完成此一巨擘的動力?因此,他御令畫院諸臣,將舊有的臨摹,已缺的補繪,完成《御筆詩經全圖書畫合璧》三十大冊。此從文獻資料的角度來看,確實提供了馬和之圖繪《毛詩》的一個輪廓,讓我們得以配合當年同一時間內所編纂的《石渠寶笈》,去思索當時的內府究竟存有多少馬和之所繪的《毛詩圖》?而與今日所存的作品之間又有何種差異?同時,從詩經圖的發展駛來看,乾隆朝的《御筆詩經圖》雖然創意不很高,倒是以一個完整的姿態,為詩經圖的歷史畫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論述內容
故本論文主要論述有兩方面:一是考察整個詩經圖的發展歷史,而馬和之可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在他之前,只有文獻上的記載;在他之後,又以臨摹為多。雖然如此,隨著時代的演變,許多以《詩經》為題材的畫作,已漸與詩義脫離,而彰顯著不同時代的文化情境,直到乾隆,其雄心壯志,反而使詩經圖回歸到詩義的本身,雖然所掌握的詩義和馬和之有所不同,到底還是以馬畫為依歸。其次,《御筆詩經圖》既從現存的馬畫和文獻資料中獲得一些訊息,從而想像那些已不知所蹤的畫作是何等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