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御宅一族
- 外文名:おたく
- 本質:熱衷於其他形式亞文化
- 分類:體育宅音樂宅
簡介,語源,作為宅所需具備的條件,分類,在中國現實語境中對宅的分類,在中國對ACGN宅的簡單分級,宅與家裡蹲的區別,歷史變遷,最初用法,動畫爆發期(70年代後期-80年前期),泡沫時期(80年代後期),宮崎勤事件(1988年-1989年),OVA與PC時期(90年代前期),EVA和電視遊戲時期(90年代後期),市場普及化和泛濫化時期(00年代前期),相關文藝作品,電影,動畫,日劇,小說,相關信息,類似概念的名詞,轉用,主流社會對御宅族的普遍評價,真正御宅族OTAKU所需具備的條件,
簡介
御宅族(日文假名:おたく,羅馬音:otaku)常直接稱為otaku,一般指對ACGN具有超出一般人知識面,鑑賞,遊玩能力的特殊群體,是究級ACGN愛好者的代名詞。御宅族不一定會呆在家裡不出門,而是指一些人熱衷及博精於某些事物。此外還有“汽車宅”、“軍事宅”等等熱衷於其他形式亞文化的人。
目前,OTAKU一詞早已作為1個世界公認的辭彙,被收錄入各大英語詞典中(如上海交大出版的英漢大詞典,牛津大學出版的各類牛津詞典)
在權威詞典中,OTAKU的定義為:(日本的)計算機迷,網蟲。
但這只是1個較為狹義的定義,實際上,OTAKU一詞的覆蓋面是很廣的,在世界範圍內,被公認為最出名的OTAKU:日本前任首相 麻生太郎 就是1個因熱愛ACGN而被冠以“宅男首相”稱號的OTAKU。
隨著御宅族的延伸,根據男女可分為“宅男”和“宅女”,通常是“宅”家族男女的通稱。
如今中國媒體上所說的宅男宅女指的是家裡蹲,和御宅族無太大關係,純屬非此流人士誤解其字面意思為國語的“宅”,並誤以為是“居住處”的意思從而造成的用詞錯誤。
語源
一般相信是名社會評論分析者中森明夫,在1983年中期於漫畫月刊《漫畫ブリッコ》上連載的《「おたく」の研究》專欄中,初次正式的使用這個名詞來稱呼這個族群。“おたく”一詞的本意是“貴府上”,在日文中另可當第二人稱指示詞,正巧1982年於日本開始放映的動畫《逾時空要塞》(逾時空要塞マクロス)中有主角互以“おたく”稱呼對方,故推斷此族群的人乃為受其影響,並開始使用這個辭彙互相稱呼,後來才被以“おたく”作為其族群全體的代稱。
GAINAX始創人之一,有“Otaking”(御宅王)稱號的岡田斗司夫對御宅族的定義為:在這個被稱為“映像資訊全數爆發”的21世紀中,為了適應這個映像資訊的世界而產生的新類型人種。換言之,就是對映像的感受性極端進化的人種。因為1995年GAINAX推出的經典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而使得御宅族得以走出“宮崎勤事件”的陰影,開始發展起來
OTAKU這個字是日文里用作第二人稱的單字,寫成日語漢字就是“御宒”。 Otaku(オタク)是一個純正的日語詞,寫成漢字就是“御宅”,最初是指“您家”或者“貴府”,屬於敬語。不過和漢語的“兄台”一樣慢慢變成“貴樣”(きさま)那樣的蔑稱了。
作為宅所需具備的條件
「宅」須具備的三個定義:
一、有著高度搜尋參考資料能力的人
二、擁有對這個映射資訊爆發的適應力,有跨領域的資料搜尋能力,對映射創作者所提示的暗號,一個也不漏的加以解讀與研究。
三、永不滿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現欲。
分類
《御宅的研究》中對御宅的分類為:
①.消費型御宅
拘泥於某種對象,將金錢與時間完全投入其中的御宅。(比如模型手辦收集)
②.心理型御宅
有兩種類型的心理型御宅
a.想將自己的愛好傳播給周圍的人(各種論壇里有很多,這裡也不少吧 ‐▽‐b)
b.自己創造出興趣愛好(這個國內可能比較少了,不然動漫事業不會上不去……)
從此,以”御宅一族”之名,取代了過去的”竹之子一族”以及”太陽族”甚至”暴走族”等,成為涵蓋所有”××族”範疇人群的正式命名。
※”竹之子一族”和”太陽族”將另做專題探討,大家把他們看成御宅的前身即可。
在80年代初期,御宅一詞多用於那些成年了但仍然迷戀遊戲,動漫,手辦等並且單身的日本男子。隨著該群體的飛速擴散,近來除了用於外國人,日本女性,以及已婚男性外,還用於宗教信仰傾向者(奧姆真理教?),蹲家族(啃老)或者學術鑽研者等。學術研究方面,一般的意見是,只限於理工科系的學術研究者才會被稱為御宅。另外一般50歲以上的以及醉心於傳統藝術的人則很少以御宅稱呼。
狹義的御宅定義原本只是單用來形容對動漫等範疇,近來逐漸演變成廣義定義,即”沉迷於社會大眾一般難以理解的亞文化之中並且難以溝通交流的人”。此外,社會對於御宅的態度也開始因人而異,對於那些在特定範疇內具有深厚知識的達人們開始持肯定的態度。
一個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棒球外野手鈴木一朗(目前效力於美國職棒聯盟西雅圖水手隊,今年的全明星賽上打出“Running home run”的飛毛腿),以其超強的捕球能力在場上每每作出他人所不能得接殺球表演時就被稱為”御宅的表演”。
至於御宅一詞的來源,公認的說法是1982年版”逾時空要塞”里一條輝使用””お宅”來稱呼對方(第二人稱),從此流行起來。
近來較為流行的御宅分類為以下5大類:
.成家了的偽御宅(占總數25%)
.我行我素派御宅(占總數23%)
.對情報高敏感度御宅(占總數22%)
.高社交能力御宅(占總數18%)
.同人女系御宅(占總數12%)
此外,根據御宅界泰斗岡田斗司夫於1996年5月發表的『オタク學入門』,至少當初執筆時,?オタク?(片假名得御宅寫法)這個詞乃是當時NHK電視台禁播的詞語,並且岡田在接受NHK採訪時已經知曉了此事。因此,?オタク?的寫法一般被認為就是指岡田斗司夫這類人,而對此感到厭惡的人轉而使用「ヲタ」來稱呼。目前?オタク?的寫法在海外比較流行,而在日本國內已經是無人使用的死語了。
在中國現實語境中對宅的分類
當宅文化流傳到中國之後,與其原本的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在中國,並不是所有的“宅人”都算御宅——儘管這些概念之間的差別非常細微……“宅”已經慢慢演變成一種文化,就像所有的文化都有各自的派系特點一樣,宅文化也分成主要的幾大類。下面簡單說明一下宅文化在中國所衍生出的各種不同種類的宅類型。
二次元宅
二次元宅是指對二次元世界(也就是常說的“二維平面世界”,如動畫、電影、漫畫、攝影、小說等等)抱有狂熱愛好的宅類型,由於其對自身愛好的狂熱性而導致忽略了現實中的人或事,由於在中國並不是人人都了解二次元世界的內涵,甚至是相當地排斥,所以這類人群時常被當作怪人對待。
萌宅(ACGN宅)
萌宅可以算所是由“二次元宅”派生出的亞種。萌宅的起源要歸於“萌文化”(詳情請參看“宅文化”詞條)的崛起。萌宅的誕生通常是由於對萌文化的喜愛而導致的,萌宅是目前最常見的宅屬性之一,也是最為大眾熟知的宅屬性。萌宅不一定非要宅在家裡,實際上任何能使萌宅者心動的場地都行得通。
由於萌文化與ACGN存在極深的關聯性,所以萌宅也被劃歸為“ACGN宅”。
電腦宅
電腦宅是指那些對計算機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相當精通的人群。
技術宅
專指喜歡鑽研各種知識和技術的人群,這些人通常專注於自己的知識領域。
技術宅的領地通常包括:學校、圖書館、公司等地點。是非常特殊的類型。
眼鏡宅
眼鏡宅是在家裡工作的特殊人種,而外表往往不會引人注目,與目前理解的普通宅男有所不同,眼鏡宅知識淵博,甚至熟知電腦黑客技術入侵軍事網際網路,擁有高於常人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觀察能力 以及洞察能力,眼鏡宅不一定要佩戴眼鏡,眼鏡一詞僅僅形容了他淵博的知識以及聰明的頭腦,【插條:眼睛宅名詞出現在日本的札幌市,一名戴著眼鏡的國中宅男,雖然人長的帥氣,人際交往和學習成績屬於低下,在最後的考試關頭他卻以最優異的成績排名第三,隨後優異成績讓他分到了A班,甚至還成功的交了一名女朋友深藏不露 具體原因他本人也不願意說明】,後2008/07/11<<只有神知道的世界>>出版 也對眼睛宅加以宣傳,從而眼鏡成了一段風潮。(眼鏡宅屬於稀有類的特種宅男)
當然,也存在著很多其他類型的宅,由於其人數只占很小的部分,因此就不再累牘。
在中國對ACGN宅的簡單分級
LV0
這個是情況比較複雜,包括對宅無興趣,對宅厭惡,對宅痛恨,等等各種複雜的情況,畢竟不是宅,所以在分析培育對象的時候在進行詳細分類。
LV1
如果說只是在看一兩部民工漫就把他歸為宅什麼的,一定會受到大多數真宅的鄙視吧,不過當然,只看一兩部民工漫是不夠的。QQ上有一兩個宅等級在LV1以上的好友,對方推薦的新番或者遊戲都毫不猶豫的涉獵,但是自己並不主動去看動漫,或找遊戲玩。在網路上有自己的圈子,包括Q群,部落格,論壇,或者網遊。這類人可以說占據網路的最大多數,類似於學院都市裡可以正正常常走在大街上的最正常的學生一樣。
LV2
看新番,包括在新番完結之後依照口碑選擇填坑者,和在某些新番連載數集之後,禁受不住好奇心而去追番的人。在某些場合包括在網路上聽到看到自己熟悉的動畫討論或著遊戲交流非常感興趣,不甘心潛水,雖然在龐大的宅群中存在感低下。
LV3
追新番,即在1月,4月,7月,10月,會主動涉獵新番,並嘗試自己辨別動畫或遊戲的質量和劇情,相對於關注動漫本身也開始了解其背後的製作團隊,聲優,以及原作等。開始建立自己的屬性和絕對領域,懂得大部分萌點的特徵,懂得同人的存在並且偶爾關注同人作品。在大街上看到自己認識的COSPLAY會感到腎上腺素開始過量分泌。
LV4
LV5
開始為同志們翻譯繁雜的2CH評論,開始臨摹或者原創各類同人圖,製作視頻,MAD,各種總集篇,寫遊戲攻略,寫動漫點評,甚至參與動漫的字幕工作,所有的同人會儘量不錯過,成為在一個圈子內足以呼風喚雨的人物,等等等等,喔,說到底這些是根本不夠的,你如果做得比這些更多,很好,你一定就是傳說中的railgun了,擼管都自帶電屬性什麼的,你一定已經根本不在意身邊的人是不是可以與你分享宅的樂趣了吧。因為你早已成為這些樂趣本身,造福於我們這些OTAKU了。
宅與家裡蹲的區別
家裡蹲不是宅,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定義。但在宅文化流傳到中國之後,家裡蹲也被歸入了宅文化(正統御宅族對這種說法很排斥,因為這種說法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所有御宅都被認為是家裡蹲而不被理解),但大部分被稱為偽宅(因其被歸入宅文化,但對宅文化並無研究)。
但是因為大部分人對家裡蹲以及宅的定義了解不深,而下了家裡蹲就是宅這個結論。
由此而引申而出的詞語“宅在家”或句子“跟家宅著”“我在家宅了多久多久…”
為什麼家裡蹲會被歸入宅文化
一,家裡蹲和宅都有可能在人際交往方面不強,但是其出發點不一樣,家裡蹲是排斥人際交往,宅是因為狂熱於某事或某物而疏忽人際交往。(此條為重要定義)
二,家裡蹲的人空虛的時候部分會考慮看宅物(動漫、ACGN之類的),並且有很多家裡蹲自稱宅男。其常見發言為“我跟家裡宅了XX個月沒出門了”。(實際情況為其根本不了解宅男的定義與宅文化)
三,家裡蹲是一個貶義詞,而宅是一個中性詞。所以因為心理因素多使用宅自稱,而很少自稱為家裡蹲。
歷史變遷
最初用法
上世紀80年代初,御宅一詞尚未流行的時候,人們常用“ビョーキ”(即日語病気的諧音)及“二次コン”(二次コンプレックス的縮寫,complex,劣等感)來稱呼這一類人。
首次將御宅用在對人稱呼(御宅一詞在日語中原本用法相當於貴府的意思)上的是先前提到過的社會評論家中森明夫12月在《漫畫ブリッコ》連載的《御宅的研究》。在文中,御宅被用作第二人稱來稱呼動漫愛好者等,由此發展為了對人用詞語。當時社會上對這個詞得認知度非常低,正巧出現了兩件當時比較引起轟動的事件。一件發生在北海道原野,一名腳上有傷的男子因被一塊墜落的鐵臂阿童木模型砸中而不幸身亡。還有一件是發生在一周后所謂“宮崎勤事件”,即發生在東京,崎玉等地的連環幼女殺人事件。各大媒體均使用了御宅來指稱疑犯宮崎勤。一時間御宅一詞給普通民眾中間傳播開來,當然是非常負面的影響。
此外,從最初開始,媒體即把御宅一族視為和”竹之子一族”以及”太陽族”同類的群體而進行宣傳報導。也因此給普通民眾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動畫爆發期(70年代後期-80年前期)
泡沫時期(80年代後期)
這個時期日本進入了產品大量生產化時期,在經濟景氣帶動全民腰包增長的背景下,出現了很多對有著高度表現力的動畫懷有濃厚興趣的人。伴隨著泡沫經濟景氣,擁有更多閒暇和鈔票的人們也開始變得更有購買力,能夠買入高價的影音設備和電子產品。就在這段時間裡,御宅確立自己作為人稱的標誌,開始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被社會大眾所了解。
宮崎勤事件(1988年-1989年)
東京,崎玉等地的連環幼女殺人事件的罪犯宮崎勤的家中,發現了堆積成山的各種影碟,錄像帶等被媒體廣泛報導後(事後查明,動畫類在錄像帶總數內占的比率沒有想像中的多),對於當時正處於急速蘿莉傾向化並且毫無規制化發展的動畫產業造成了劇烈衝擊,並且形成了對御宅一族非常苛烈的非難。從這個時期開始社會大眾形成了對御宅一族的一般定位,即熱衷於動畫的成年人乃是非常幼稚以及異常的人這類印象。
OVA與PC時期(90年代前期)
由於受東京,崎玉等地的連環幼女殺人事件的影響,動畫產業對蘿莉傾向化作品作出了自主規範,極力避免那些針對幼兒的性刺激類的描寫。同時期光碟普及化,OVA作品大量出現,以稍狂熱的青少年作為主要定位。同時期還有DOS/V作業系統的普及(日文DOS,玩早期光榮遊戲的人都知道),形成了以秋葉原和日本橋為中心的電腦DIY一族的興起,又被稱作電腦御宅(パソコンオタク)
EVA和電視遊戲時期(90年代後期)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問世是動畫界的一個大事件。這個時期的日本社會,經濟動盪,傳統的學歷重視論貶值,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懷著對外界的漠然和對自身的惶恐不安。EVA對這樣動盪期的青少年層產生了劇烈的衝擊而廣受歡迎(真嗣看來是那個時代日本少年的真實寫照阿-_-),以至於該作甚至被拿來作為一個社會現象進行了專門研究。另一方面,電視遊戲和電腦遊戲普及化,遊戲業界蓬勃發展,誕生了很多著名的遊戲製作公司。
EVA放映後,當年(1996年)5月,岡田斗司夫發表了《御宅入門》一書,最終章里寫下了著名的御宅宣言“御宅是日本文化的正統繼承人”。(オタクは日本文化の正統継承者である)此書當然也被公認為御宅最正統的寶典了。
市場普及化和泛濫化時期(00年代前期)
隨著越來越多作品的問世和DVD的普及,市場開始轉入普及化,原來10000円左右一盤的錄像帶從市場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3000~5000円左右價格相對便宜的軟體和DVD,
原本面向狂熱愛好者的作品販賣也為一般消費者接受。並且由於遊戲機和電腦的普及,形成了極為龐大的市場。經濟界也開始矚目這個市場,據野村綜合研究所的調查,御宅市場(包括電腦DIY,動畫,遊戲,手辦,漫畫等)的市場規模約為2900億日元。日本產經省也將其看作為開拓國際市場的一種有效手段而頗為關注。
相關文藝作品
電影
《電車男》 (電影版)
《秒速五厘米》
動畫
《新世紀福音戰士》
《薔薇少女》
《狼與香辛料》
《Air》
《Kanon》
《Clannad》
《LUCKY☆STAR》(《幸運星》)
《涼宮春日的憂鬱》
《現視研1.2》
《微夏青春》
《歡迎加入NHK》
《再見!絕望先生》
《旋風管家》
《乃木坂春香的秘密》
《灼眼的夏娜》
《龍虎鬥》
《叛逆的魯魯修》(《CODE GEASS》)
《攻殼機動隊》
《零之使魔》
《銀魂》
《輕音少女》
《瀨戶的花嫁》
《otaku的錄像帶》1982年,鼻祖
《我的妹妹不可能這么可愛》 2010-10月新番
《魔法少女小圓臉》 2011-1月新番
日劇
《秋葉原@DEEP》(アキハバラ@DEEP )
《電車男》(tv版)
小說
《電波男》(本田 透)
《囧受》(穿過你的菊花我的手)
相關信息
類似概念的名詞
與英語中的Maniac(狂熱者、發燒友)一詞有著某種程度的相似之處。一般而言兩者在日本常被混用,但如果依層次(對特定領域的熱衷程度)來分割的話,則御宅族會比Maniac的層次略高(通常來說,這也代表了對於社會的適應力更低)。或許因為 mania 一字本身有病態狂躁的意思,英語中常用 geek、nerd 等詞,而少用 maniac。
在日本,還衍生出另外一個在現今來說已經無可分割的名詞“秋葉原系”(日本多簡稱為アキバ系)。此名詞的誕生,乃因為御宅族的興趣大多以動畫與遊戲為主要涉獵範圍,而對於電子電器產品有著較平常人為大的需求,故常於當初日本東京都內曾以電子商品著稱,被稱作“電器一條街”的秋葉原一帶出沒,尤其是當初日規個人電腦PC 9801的全盛時代為此時期之代表。後來秋葉原因為眾多因素及商業區位改變,目前的店家趨勢已經從電器產品轉為動漫畫遊戲精品為主,而這些以興趣為主而不重視穿著打扮的人便被稱作“秋葉原系”。日本曾出現的18禁電腦遊戲“アキバ系彼女”(秋葉原系的她)便以此為題。
此名詞並不限於形容男性,有類似嗜好與特性的女性。雖然以男同性戀作品為主要涉獵範圍,稱為腐女的同人女也常被算入Otaku的行列。腐女子原本是日本此類型的女性自稱的辭,後來引進華語社會後,被使用的更加廣泛,而實際上,日本那邊則常直接以宅女(オタ女)來稱呼同人女。或者,比較狹隘的稱呼,やおい女。
至於被視做御宅族的指標--動畫、漫畫、電腦遊戲這三樣東西,雖然在本質上有其不可分割性,但在日本並沒有特殊的統稱(對於其內容倒常以“二次元”來指稱,因其主要皆為二次元圖像的因素。即使到了現在高度3D模型製作技術的時代,這個名詞的代表性依然沒有動搖)。
轉用
日文中的“おたく”一詞除了指稱動漫畫與遊戲的愛好者以外,也可用在其他方面的狂熱者,如“軍事おたく”,“鉄道おたく”。簡單的來說,只要對於某種領域有異於常人的熱衷(尤其是較特殊的領域),就可以稱作おたく。但一般來說,還是以動畫、漫畫、遊戲的狂熱愛好者為主要的稱呼對象。日本主要常寫作片假名的“オタク”,或為了區別而寫作“ヲタク”或省略為“ヲタ”(多在網路上見到),而因為族群的增大,使得網路上對於此辭彙的使用量不斷增大,現今,也可見到對於此詞的各種轉品跟轉用法。
一般的狂熱者也有另外的名詞マニア(mania)這種講法比較不會引人反感。
華文世界中,,“御宅族”這種代稱目前已經很少在平常的使用中見到。一般來說,日本海外較常使用羅馬拼音大寫的“OTAKU”來稱呼(尤其是拉丁字母使用地區)。近來,台港中三地的動漫畫討論社群有以“宅”為代稱的趨勢。主要為名詞,指的是OTAKU本身或這些人所做的事情,也可見到動詞跟形容詞等等的轉品用法,或是“宅人”之類的連用法。
主流社會對御宅族的普遍評價
對於某些過度熱衷次文化產物的御宅族,易被社會大眾視為不事生產的一群。此外,收集某些次文化產品,如槍枝或色情內容品等等,可能會因此被視為潛在罪犯。如日本曾經發生過的有名案件“東京?埼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事件”的犯人宮崎勤,因為從家中起出大量的色情動畫錄像帶,使OTAKU母群體的聲譽被社會所質疑。加以因為過分熱衷特定領域,其中不少人對於人際關係與社交能力相對於一般人而言較欠佳,故社會對於這族群的觀感普遍來說並不是很好。
目前的日本,此方面的情勢開始產生轉變,由於日本乃為資本主義掛帥的國家,“經濟價值”就成為了一切的總指標。日本著名的社會經濟研究團“野村総合研究所”,於2004年提出了“オタク市場報告書”,提出了這個市場有著兩萬三千億日圓的規模,但因為被認為當初的研究方向並不夠廣,而實際上的市場規模可能更大。加以義大利主辦的“威尼斯雙年展第9回國際建築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日本館的出展項目便是以萌為主題,而且一些特定的二次元美少女畫像還被一些國際知名的設計名牌採用,使其價值開始重新被世人所肯定。
真正御宅族OTAKU所需具備的條件
首先,要對日本動畫漫畫有絕對的狂熱和深入的研究。
其次,要是一個考據癖和擁有很強的搜尋參考資料的能力(註:考據黨為御宅族中的異類,其性質褒貶不一,但平常偏向於貶義)。動漫故事中所構建的背景以及細節已經越來越多的呈現跨領域和跨文化的趨勢。一個合格的Otaku必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融會古今貫通中外。
第三,一個Otaku必須要有永不滿足的上進心和自我表現欲。Otaku對動漫的熱愛和理解也得能夠通過社團以及同人誌等渠道表現出來才對。
和國內動漫迷的印象相反,Otaku並不是一個會得到別人敬佩稱讚的稱謂。不過,似乎在動漫狂熱剛剛起步的國內,Otaku大多數時候是和“發燒友”(Mania)等同的褒義詞,被稱作Otaku也成為了一種資歷和能力的認可
OTAKU這個字是日文里用作第二人稱的單字,相當於“您”、“閣下”或是“府上”的意思,寫成日語漢字就是“御宅”。但後來真正在日本ACGN迷之間廣泛使用的起源,則可能是1982年左右出身慶應大學的一群業界人之間。而他們在動畫公司STUDIO NUE就職後,更成為一般同好的崇拜對象。因此OTAKU也成了同好間愛用的稱呼。甚至在當紅動畫《逾時空要塞》第4話中,女主角林明美對男主角一條輝以“OTAKU”來稱呼。到了現代因動漫畫、電玩、模型風行,狂熱者之間以此互稱,外人就叫這些傢伙們為“御宅族”。
在80年代日本動畫黃金時期,OTAKU可說是創造出這片輝煌時代的背後推動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有日本“OTAKU之王”(OTAKING)之稱的岡田斗司夫和他所創立的GAINAX,而GAINAX本身也於1991年分別推出過兩集半自傳性的OVA《おたくのビデオ》,將當時日本ACGN迷生態作了相當寫實而且直接的描述。
OTAKU定義狹隘化發展的起因
OTAKU定義狹隘化發展的起因是日本著名的“宮崎勤事件”。1988年8月至12月之間,在日本崎玉縣陸續發生了三起4—7歲女童失蹤案,並發現其中一名被害人的屍體。翌年2月,一名署名“今田勇子”的嫌犯將骸骨寄到死者家中並附上作案聲明。6月東京一名5歲女童失蹤,後來發現時已被分屍。兇手的行兇手段真的只能用“滅絕人性”來形容,並引起日本警政當局的重視。後來經過布線追查之後,於7月逮捕了當時23歲的兇嫌宮崎勤。警方在他的住處收集證據時,意外地搜到許多動漫畫相關資料,以及大量描寫性變態與性虐待的漫畫、同人誌及A片,與他誘拐女童拍下的變態錄影帶。而他也坦承殺害4名女童並將其分屍……後來經精神鑑定,證實宮崎勤有分裂性多重人格的傾向。本案在當時曾經喧騰一時,所有的媒體幾乎都借著這個事件大作文章。1997年,東京地院宣判宮崎勤死刑。
這件事情對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OTAKU”這個字眼開始曝光化與禁忌化,本來OTAKU是ACGN迷們的共同稱呼,但是自此事件後,這個字眼變成帶有高度負面意味的辭彙。如今一般日本人觀念中的OTAKU,是把“生活里除了ACGN還是ACGN”的過度狂熱愛好者跟“對某些特定事物的愛好極端偏執,而且老把自己關在家裡不與人接觸”畫上等號的。甚至連“OTAKU之王”岡田斗司夫在接受NHK採訪時都被電視台“警告”不能說出“OTAKU”這個字眼。由於一般動漫畫愛好者以及從事同人誌活動的人雖然為數不少,但不一定都是OTAKU,卻因“宮崎勤事件”受到波及而被傳媒貼上標籤,使得形象敗壞到谷底。這雖然是以偏概全的結論,不過也由此可以知道媒體的破壞力,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也不過分。之後日本的“遊人事件”、“有害圖書追討運動”也算是宮崎勤事件的餘波,使得日本的漫畫家們也紛紛發出了不平之鳴。
OTAKU與一般ACGN愛好者或狂熱分子的區別
OTAKU與一般ACGN愛好者(FAN)或者狂熱分子(MANIAC)有什麼區別嗎?依照日本“OTAKU之王”(OTAKING)岡田斗司夫的說法是:OTAKU與FAN或MANIAC所不同的地方,並不只是因為“喜歡”而漫無目的地收集這部作品或相關領域的資訊。而是將所的到的資訊經過整理消化,將它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並具有分析能力。也就是說OTAKU並不是“學習”,而是要轉換吸收化為己有,跟一般定義中陰沉偏執的印象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