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二首(王昌齡組詩作品)

從軍行二首(王昌齡組詩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這組詩共兩首,第一首詩表達了一位投筆從戎多年的老戰士因功業志向難酬而產生的一時懊悔之情。前八句主要寫傍晚邊塞的荒涼景象,寫得情景交融,淒涼孤寂。最後,詩人借用典故,抒發了功業難成,歧路彷徨的矛盾心情。“悔”雖是一時激憤之語,但細細體味,亦在情理之中,傳達出更多的辛酸與無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軍行二首
  • 作者:王昌齡
  • 年代:唐代
  • 體裁: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白話譯文,其一,其二,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從軍行二首
【其一】
向夕臨大荒⑴,朔風軫歸慮⑵。
平沙萬里餘,飛鳥宿何處。
虜騎獵長原⑶,翩翩傍河去⑷。
邊聲搖白草⑸,海氣生黃霧⑹。
百戰苦風塵,十年履霜露。
雖投定遠筆⑺,未坐將軍樹。
早知行路難⑻,悔不理章句。
從軍行二首
【其二】
秋草馬蹄輕,角弓持弦急⑼。
去為龍城戰⑽,正值胡兵襲。
軍氣橫大荒,戰酣日將入。
長風金鼓動⑾,白露鐵衣濕。
四起愁邊聲,南庭時佇立⑿。
斷蓬孤自轉⒀,寒雁飛相及。
萬里雲沙漲,平原冰霰澀。
惟聞漢使還,獨向刀環泣。
從軍行二首

作品注釋

⑴大荒:指極其偏遠荒僻的地方。
⑵朔風:北風。軫歸慮:意為歸家的思慮使人心痛。軫:痛。
⑶虜騎:指塞北匈奴騎兵,此處指突厥等少數民族騎兵。
⑷翩翩:形容馬騎輕疾的樣子。
⑸邊聲:邊地所特有的聲響。
⑹海氣:指湖泊上的霧氣。
⑺定遠:指定遠侯班超
⑻行路難: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
⑼角弓:指用獸角裝飾的硬弓。持弦:張弦。
⑽龍城: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國境內。
⑾金鼓:分別指鉦和鼓,是古時軍中用於號令的兩種樂器。
⑿南庭:指南匈奴單于的住處。
⒀蓬: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話譯文

其一

在這個偏遠的地方,每當傍晚來臨,北風呼嘯,歸家的思慮就更為濃烈。荒漠一望無際,鳥兒又將在哪裡棲息呢?遠處能夠看到突厥騎兵在荒原上圍獵的場面,之後又看到他們騎著馬兒沿著河邊輕疾離去的身影。白草搖曳於無盡的邊聲之中,湖泊上的霧氣在夕陽的照射下也變成了黃色。十年以來,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身經百戰,飽受風霜之苦。雖然早年立志學班超投筆從戎,立功邊塞,儘管身經百戰,到如今卻一直未能建立像大樹將軍馮異那樣的功業。早知道投筆從戎立功邊塞之路是如此艱難,還不如埋頭鑽研一輩子經學算了。

其二

將士們手挽強弓,踏著秋日的衰草縱馬疾馳而去。因為突厥軍隊正在大肆侵犯邊境,所以將士們才馬不停蹄地趕往龍城參戰。戰鬥的氣氛籠罩了整個荒原,太陽都快落山了,可是戰鬥還在激烈地進行。戰鬥終於取得了勝利,將士們奉命留下來駐守南庭。天荒地老,四下裡邊聲起伏,長此以往,將士們的思鄉情結隨之油然而生,他們不時佇立南望,盼望著回到自己的家鄉。荒野中飛蓬隨風飄轉不定,天空上一隊秋雁結隊飛過。傍晚時分,天空中雲層驟起,似乎和荒原融為了一色,一會兒整個荒原全部籠罩在了紛紛大雪之中。戰士們思歸情切,禁不住對著刀環哭泣起來。

作品鑑賞

第二首詩主要描寫的是邊塞征戰中的思歸之苦。詩人用凝重的色彩描繪了戰爭的慘烈與悲壯及邊塞蕭索荒涼的風光景物,在景物描寫中寄寓了長年戍邊征戰的將士們的思鄉情結,寫得蒼勁曠遠,意蘊深長。語言的錘鍊,更是爐火純青,在一系列極意鋪陳之後於篇末點出戍卒的思歸之情,讀來更為撕心裂肺,悽愴感人。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陝西)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