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二首(從軍行二首·一作擬古)

從軍行二首(虞世南組詩作品)

從軍行二首·一作擬古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從軍行二首》是隋唐之際文學家虞世南組詩作品。這兩首詩寫出了邊塞景象的雄奇與士卒生活的艱難,充滿了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從軍行二首》
  • 外文名稱:"Army first two"
  • 作品別名:《擬古》
  • 創作年代初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虞世南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其一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從軍行二首
【其一】
塗山烽候驚,弭節度龍城⑵。
冀馬樓蘭將⑶,燕犀上谷兵⑷。
劍寒花不落,弓曉月逾明。
凜凜嚴霜節,冰壯黃河絕。
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飛雪。
全兵值月滿,精騎乘膠折⑸。
結髮早驅馳⑹,辛苦事旌麾⑺。
馬凍重關冷,輪推九折危。
獨有西山將,年年屬數奇⑻。
【其二】
烽火發金微⑼,連營出武威⑽。
孤城塞雲起,絕陣虜塵飛。
俠客吸龍劍,惡少縵胡衣。
朝摩骨都壘⑾,夜解谷蠡圍⑿。
蕭關遠無極,蒲海廣難依⒀。
沙磴離旌斷,晴川候馬歸。
交河梁已畢⒁,燕山旆欲揮。
方知萬里相⒂,侯服見光輝。

作品注釋

⑴這兩首詩選自《民國固原縣誌》,詩題作《從軍行》,此從《全唐詩》本。
⑵弭節:駐車。弭,止;節,行車進退之節。又說節訓策,為馬鞭。龍城:漢時匈奴地名。匈奴於每年五月在此大會各部酋長祭其祖先、天地、鬼神。又稱龍庭。地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境。《民國固原縣誌》作“隴城”,此從《全唐詩》本。
⑶冀馬:產於冀州北部的良馬。後泛指良馬。樓蘭:漢西域城國。在今新疆羅布泊西,地處西域通道上。
⑷燕犀:即燕角,燕地所產的獸角(此指犀牛角。可以制器)。上谷:郡名。戰國燕地。秦漢至晉皆置上谷郡。唐初改為易州,天寶元年又復為上谷郡。
⑸膠折:秋天空氣乾燥,膠勁而可折。因借指秋高氣爽,宜於用兵之時。
⑹結髮:古代男子自成童開始束髮,因謂童年或年輕時為結髮。《史記·李廣傳》:“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
⑺旌麾:帥旗。
⑻數奇:命運乖舛,指遭遇不順當。
⑼金微:山名,即我國新疆北部及蒙古國境內之阿爾泰山。秦漢時名金微山,隋唐時稱金山。
⑽武威:郡名。在今甘肅武威。
⑾骨都:漢時匈奴官名。
⑿谷蠡:匈奴藩王封號。
⒀蒲海:即蒲昌海,湖泊名,也就是羅布泊,在今新疆若羌縣之北。
⒁交河:古城名。西漢車師前國首府。漢元帝初元元年在此設戊己校尉,掌管屯田等事務。北魏至唐期間,為地方政權高昌首府。唐貞觀十四年設交河縣。地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的雅爾和屯。
⒂萬里相:即萬里侯。因立功異域所封之侯。《後漢書·班超傳》:“生燕頜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其一賞析

詩的開頭六句為第一段,寫出征時將勇兵強的軍威。其中 “ 劍寒”二句有人曾指出是從隋明餘慶《從軍行》中的“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兩句化用而來。只是將每句的二、三兩字顛倒而成。這樣以花、月喻劍、弓,便更加突出主題:上句言劍上霜凝如花,更顯得寒氣逼人,同時以劍能知寒而把劍擬人化,真是用心良苦。下句言張弓如曉月,似乎使月色愈加明亮。“凜凜”以下六句為第二段,寫塞上之景:深秋嚴霜時節,黃河冰凍,出征部隊迎著風霜,軍容整肅地向敵人方向進發,寫得剛健自然。“ 結髮”以下六句為最後一段,回顧從軍以來的種種艱難險阻,突出了軍旅生活的艱辛主題。尤其是最後兩句用李廣勇猛善戰、屢建奇功而不得封侯事。其格調亦壯亦悲,如怨如訴,含意深沉。作為一個從陳隋詩壇走過來的 宮廷文人,虞世南能寫出這樣樸素自然的詩,實屬 難得。 因此,劉開揚先生在《 唐詩通論》中給予以他很高的評價:“這首詩寫得英爽而又精工,堪稱獨步。”

作者簡介

虞世南(578—638),唐初書法家、文學家,字伯施,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隋煬帝時任起居舍人等職,入唐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人稱“虞永興”。能文辭,工書法。編有《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