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百戰沙場碎鐵衣

從軍行·百戰沙場碎鐵衣

《從軍行·百戰沙場碎鐵衣》是唐朝詩仙李白所寫的七言絕句,首句寫將軍過去的戎馬生涯,從總的方面對詩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簡要的交待;緊接著寫他面臨一場新的嚴酷考驗;之後寫他射殺呼延、領軍突圍並最後沖回。詩所要表現的是一位勇武過人的英雄,而所寫的戰爭從全局上看,是一場敗仗。但雖敗卻並不令人喪氣,而是敗中見出了豪氣。這首詩以短短四句,描寫了緊張的戰鬥場景,把英雄的精神與氣概表現得異常鮮明而突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從軍行
  • 創作年代:盛唐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從軍行
百戰沙場(1)碎鐵衣(2),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3)射殺呼延(4)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沙場:戰場。
(2)碎鐵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離破碎(反映戍邊抵抗匈奴的將領)。碎,破碎。
(3)突營:衝出敵人的包圍。
(4)呼延:匈奴貴族,詩中指敵軍的一員悍將。

白話譯文

將軍戎馬一生,伴隨他出征的鐵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這次戰爭在塞外進行,城南是退路。但連城南也被敵人設下了重圍,全軍已陷入可能徹底覆沒的絕境。將軍急中生智,下令突圍,在突圍的關鍵時刻,將軍將敵方大將一擊射殺。敵軍一時陷於慌亂,將軍率殘部乘機殺開重圍,奪路而出,一騎絕塵,千餘(虛數)共拼殺而回。

作品背景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衛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作為。武將把一腔熱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一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而又哀婉動人的詩篇。

作品鑑賞

這首詩以短短四句,刻畫了一位無比英勇的將軍形象。首句寫將軍過去的戎馬生涯。伴隨他出征的鐵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見他征戰時間之長和所經歷的戰鬥之嚴酷。這句雖是從鐵衣著筆,卻等於從總的方面對詩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簡要的交待。有了這一句作墊,緊接著寫他面臨一場新的嚴酷考驗──“城南已合數重圍”。戰爭在塞外進行,城南是退路,但連城南也被敵人設下了重圍,全軍已陷入可能徹底覆沒的絕境。寫被圍雖只此一句,但卻如千鈞一髮,使人為之懸心吊膽。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呼延,是匈奴四姓貴族之一,這裡指敵軍的一員悍將。己方這位身經百戰的英雄,正是選中他作為目標,在突營闖陣的時候,首先將他射殺,使敵軍陷於慌亂,乘機殺開重圍,獨領殘兵,奪路而出。
詩所要表現的是一位勇武過人的英雄,而所寫的戰爭從全局上看,是一場敗仗。但雖敗卻並不令人喪氣,而是敗中見出了豪氣。“獨領殘兵千騎歸”,“獨”字幾乎有千斤之力,壓倒了敵方的千軍萬馬,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詩沒有對這位將軍進行肖像描寫,但通過緊張的戰鬥場景,把英雄的精神與氣概表現得異常鮮明而突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將這場驚心動魄的突圍戰和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相對照,讓人想到這不過是他“百戰沙場”中的一仗。這樣,就把剛才這一場突圍戰,以及英雄的整個戰鬥歷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壯烈,完全傳奇化了。詩讓人不覺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批殘兵敗將,而讓人感到這些血泊中拚殺出來的英雄凜然可敬。象這樣在一首小詩里敢於去寫嚴酷的鬥爭,甚至敢於去寫敗仗,而又從敗仗中顯出豪氣,給人以鼓舞。

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於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使。從二十五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其間政治抱負未能實現,使他對當時政治腐敗,有較深認識。天寶三載,在洛陽與詩人杜甫結交。安史之亂中,懷著平亂的志願,曾為永王幕僚,因兵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困苦,於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
李白一生活動主要在唐朝中期的玄宗肅宗時代。玄宗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這場戰亂長達八年,到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才最後平息。戰亂使黃河流域的社會生產遭到嚴重摧殘,廣大人民慘遭浩劫。從此以後,唐朝就開始走向衰落,封建中央集權日益削弱,藩鎮割據勢力相對強大,戰亂不斷。李白一生正處在這個由進入全盛到急劇衰落的歷史時期。他是這個時期許多重大事件的目擊者和見證人,也是這個時代的卓越歌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