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波蘭到巴黎

從德軍在1939年9月1日凌晨跨越波蘭邊境開始,這場大危機不斷擴大蔓延,最後覆蓋全球絕大部分土地,世界絕大部分人口也或多或少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艾迪·鮑爾所著的這部《從波蘭到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入描繪了這場20世紀大戰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這場大戰軍民死傷人數高達5000萬,給人類帶來的苦難和和破壞要超過1914-1918年的那場大戰。這部《從波蘭到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探求了戰爭的社會效應,考察了各國民眾在後方的生活,甚至包括生活被德國和日本占領國家中人民的生活情況。這本書還討論了納粹對猶太人、斯拉夫人以及其他民族的種族仇恨。此外,戰後被盟軍揭露出的納粹集中營的恐怖,在本書中也有討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波蘭到巴黎
  • 書名:從波蘭到巴黎
  • 作者:艾迪·鮑爾
  • 出版社:中國市場出版社
  • 頁數:173頁
  • 開本:16
  • 外文名:The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 譯者:何衛寧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艾迪·鮑爾(Eddy Bauer)中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全史》是一部權威的經典著作,對那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爭進行了最完整、最客觀的描述。《從波蘭到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叢書之一,記錄了英吉利海峽戰役、索姆河戰役、英國人的戰爭生活等。這一版在保持原有主要特徵的條件下進行了修改,目的是使內容變得更加簡潔、可讀性更高。這一版還增加了傑出的軍事史專家的最新發現,並且對一些次要事件提供了概述,所以這一版比從前更加完整。

作者簡介

作者:(英)艾迪·鮑爾 譯者:何衛寧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痛苦的波蘭
第二章
英國人的戰爭生活
第三章
曼施坦因的總體規劃
第四章
德國攻入低地國家
第五章
德軍直撲英吉利海峽
第六章
敦刻爾克奇蹟
第七章
索姆河磨難
第八章
向巴黎猛衝

序言

艾迪·鮑爾(Eddy Bauer)中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全史》是一部權威的經典著作,對那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爭進行了最完整、最客觀的描述。這一版在保持原有主要特徵的條件下進行了修改,目的是使內容變得更加簡潔、可讀性更高。這一版還增加了傑出的軍事史專家的最新發現,並且對一些次要事件提供了概述,所以這一版比從前更加完整。
預兆
1938年1月25日是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年是羅馬教皇庇護十一世(Pope:Pius XI)在位的最後一年;兩個月之後,德國和奧地利合併了;就在這一天的夜裡,一束怪誕的閃光線划過歐洲的上空,歐洲許多地方都能看見,就連遠在歐洲南部的羅馬也能看見;此外,還出現了一些無法解釋的森林大火和建築物大火。21年前,即1917年,在葡萄牙的法蒂瑪的一個貧困村莊裡,有3個孩子竟然聽到了聖母瑪利亞對未來世界的幾個預言,其中有一個預言警告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馬上就要結束了。但是,如果人類繼續違背上帝的意志,在庇護十一世在位期間,將會爆發另一場更加可怕的世界大戰。”大戰爆發前會有預兆,“一束從來沒人見到過的閃光將照亮夜空。”
或許你對這些奇怪的事件有自己的看法,或許歷史學家不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於1938年,或許有人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應該包括德奧合併、慕尼黑危機、德國重振軍備、吞併捷克斯洛伐克這些大事件,但是,有一點十分肯定:第二次世界大戰確實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加可怕,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被人們認為是人類的最後一場戰爭。
比較這兩次世界大戰,從傷亡數字上立刻就能看出區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平民的傷亡數比軍人高,其中包括500萬猶太人。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數是8538315人。在歐洲,死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雙方軍人是1900萬。在歐洲之外的抗日戰爭中,死了600萬人。在波蘭,530萬平民死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不包括死亡的12萬名軍人。死亡的平民中有三分之一是猶太人。
德國的實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過程有兩個特點,一是納粹黨人變得越來越氣壯如牛,二是他們大肆利用宣傳手段掩蓋自己的黑暗之處。與此同時,西方主要大國不願對抗納粹,這實際上助長了納粹的理想。像捷克斯洛伐克這樣的擁有現代武器裝備的國家竟然不用開一槍就被吞併,這反映出了西方綏靖政策的代價。此外,儘管盟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為採取了好的防禦戰術而最終扭轉了戰局,但是,戰場條件發生了改變,新戰術和新武器出現了,這些進步對進攻者變得有利起來。像海因茨·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將軍這類人,很快就抓住了坦克戰的思路。實際上,最早提出坦克戰的是英國思想家李德·哈特(Liddell Han),但英國軍隊比較保守,拒絕了哈特的建議。於是德國人發展出了坦克師戰法,這種戰法要求把坦克與機械化炮兵、機械化步兵、俯衝式轟炸機結合在一起發動進攻。結果就有了“閃電戰”,它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
海戰
時至1939年,英國的軍事實力正在走下坡路。但英國仍然可以依靠海軍免受災難。雖然德國缺少強大的水面艦隊,但依靠有效的潛艇戰術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自己的不足。此外,德國在大西洋沿岸有一系列海港,這也增強了德國的潛艇戰術的有效性。然而,戰局最終變得有利於盟國,部分原因是希特勒不願投資繼續發展潛艇,還有部分原因是護航戰術的改進和美國的援助。
機靈的德國水面艦艇像鯊魚一樣從巢穴中偷偷溜出來,比如有著名的“格拉夫·馮·施佩海軍上將”號,這艘戰列艦在普雷特河戰役中被英國巡洋艦逼上絕路;又比如有“俾斯麥”號戰列艦,這艘戰列艦是整個英國本土艦隊的跟蹤目標,在一次壯觀的海戰中被英國海軍實力的象徵皇家戰艦“胡德”號戰列艦擊沉,不過“胡德”號在後來的大西洋海戰中也被摧毀。在與“俾斯麥”號的海戰中,皇家海軍第一次派遣航母“勝利”號去攻擊德國戰列艦。這次進攻幾乎沒有造成什麼傷害,但隨後的“皇家方舟”號航母發動進攻,炸壞了“俾斯麥”號的舵,從而使得後面的英國戰艦追趕上來。然而,航母戰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精彩的表現是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進攻珍珠港。此後,航母超越戰列艦成為主導戰爭的艦艇。美國在隨後爆發的中途島之戰、珊瑚海之戰、雷伊泰灣之戰中表現出更高超的航母戰法。
空軍
在1939年的時候,德國人是能夠保全自己的,因為德國的飛機生產量和品質都是世界第一。德國空軍在西班牙的戰事中還有機會實踐空對地的戰術。英國空軍的高級軍官恨透了這些戰術。到了1942年,英國才真正會使用這些戰術。儘管如此,英國空軍仍然在1940年取得了大不列顛之戰的勝利,這次勝利變成了歷史傳奇。在這場戰役中,英國的空中騎士與惡魔的部隊在灑滿夏日陽光的大地的上空激戰。英國人在戰鬥中使用的武器“超級馬林”戰鬥機、“噴火”戰鬥機都似乎變得鼓舞人心。
大不列顛戰役之後,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趨勢,德國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有一系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飛機,但後來幾乎沒有推出替補機型。到了1940年,英國已經能比德國生產出更多的飛機,後來還有美國的補充,這還不包括蘇聯的飛機,對德國來說在這種戰爭最關鍵的武器裝備上的實力不平衡是致命的。到了諾曼第登入的時候,德國只有319架飛機,而西方盟國有12837架。
1945年,美國不僅有能力在幾乎無人能阻攔的情況下向日本投擲2枚核子彈,而且還有能力發動起像1945年3月9日“火燒東京”那樣極具破壞力的空襲。這說明了一點,儘管日本曾經擁有“零”式戰鬥機那樣優秀的機型,但此時已經衰落了。
西方是幸運的,因為希特勒決定攻擊昔日的盟友蘇聯,這為德國在東方製造了一個強大的敵人,這個敵人最後證明是德國難以擊敗的。蘇聯除了自己有工廠供應軍需品,還能得到大量西方國家的援助。時至1943年年末,在歷史性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前夕,德國失去了三分之二劫掠的土地。1945年4月,蘇聯紅軍進入了柏林。蘇聯在打敗納粹德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實力平衡
日本向美國發動奇蹟般的襲擊,希特勒決定向美國宣戰,這兩件事把美國拉入戰爭,美國不僅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戰爭結束時竟然變得更加強大。自從美國加入戰爭,盟軍就可以有步驟地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正如邱吉爾說是的“恰當地使用壓倒性的實力”。在西方,美國的工廠生產出大量的武器裝備;在蘇聯的東部,人們成功地在德國人的鼻子底下把工廠轉移到蘇聯廣袤的腹地。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聯有能力部署4000輛機動車對付德國人的2700輛。雖然德國能培訓出素質極高的士兵、參謀官、軍士,但德國培訓出的人才無法彌補不斷擴大的實力差距。另一方面,軸心國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在智力的對抗中越來越笨拙。德國人經常受制於他們的偉大領袖在左右搖擺中的錯誤決定,而日本人則選擇自殺式攻擊,這反映出日本人此時已經設計不出更有效的戰術。
兩顆核子彈落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美國和蘇聯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性大國。英國,雖說是個二戰勝利者,但整個帝國在經濟上損失慘重,結束了自己在歷史上的時代。德國和日本戰敗了,被盟軍占領了,變得別無選擇,只能從零開始重建新的強大經濟。法國在推進歐洲的政治改革方面成功地採取了主動姿態。與此同時,面對多重角色和義務,英國卻不知道如何是好。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結束了,但二戰留給未來一個預言:如果未來還有世界大戰,肯定更加可怕,也許意味著人類的末日。人有才能實現難以想像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