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清到民國:中國民族理論政策的歷史變遷(1644~1949)

《從大清到民國:中國民族理論政策的歷史變遷(1644~1949)》是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熊芳亮。

基本介紹

  • 書名:《從大清到民國:中國民族理論政策的歷史變遷(1644~1949)》
  • 作者:熊芳亮 著
  • ISBN:978-7-5097-8138-8
  • 頁數:268頁
  • 出版時間:2016-05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尺寸,

基本信息

從大清到民國:中國民族理論政策的歷史變遷(1644~1949)
作者:熊芳亮 著
出版時間:2016-05
叢書名:21世紀中國民族問題叢書
頁數:268
開本:16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所關注的主題,並不是“中國民族理論政策要往何處去”,而是“中國民族理論政策是由何處來”,對“五族共和”“國民黨一大宣言”“民族自決”“國族主義”“國族一宗族論”“中華民族是一個”等引領和影響民國時期民族政治基本走向的主要理論政策和重大歷史事件,做了深入、系統的解讀和闡述,在理論和史實上有一系列突破和創新,對更加客觀、準確、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新中國民族理論政策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淵源有啟發和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熊芳亮,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法學(社會學)碩士,供職於國家民委政策法規司。

目錄尺寸

前 言
第一章“皇權一統”與“族類隔離”:清朝政府的族類政治及其歷史遺產
一 “族類隔離”:清朝族類政治的基礎和前提
二 “分其勢而眾建之”:清朝實行族類隔離政策的原因
三 清末新政:皇權體制的窮途末路
四 幾點思考和結論
第二章 “五族共和”的思想淵源與理論局限
一 “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改良”與“革命”的思想分歧與政治論爭
二 “規復舊制”的奢望:“五族共和”的貢獻、局限與影響三幾點思考和結論
第三章 “民族自決”與“國民黨一大宣言”的歷史真相
一 孫中山為什麼反對“民族自決”
二 “民族自決權”:違背還是貫徹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
三 “民族自決權”:代表國際主義,還是謀求國家利益
四 “龐雜”而“革命”的思想體系:孫中山“民族主義”的靈魂與精髓
五 幾點思考和結論
第四章 從戴季陶到蔣介石(上):偽篡“三民主義”的歪理邪說
一 國民黨“右派”與“戴季陶主義”的崛起
二 “戴季陶主義”與蔣介石的政治學說
三 戴季陶與蔣介石的思想基礎與理論淵源
四 幾點思考和結論
第五章 從戴季陶到蔣介石(下):“國族—宗族論”的政治謊言
一 蔣介石集團的“民族主義”思想及其危害
二 蔣介石集團的政治困境與“國族—宗族論”的提出
三 “國族—宗族論”的理論路徑與歷史誤會
四 幾點思考和結論
第六章 “國族主義”的起源與異變(上):“美國模式”的影響
一 “以美國為榜樣”:孫中山“國族主義”學說的早期構建
二 “美國夢”的破滅與“國族主義”的異變
三 幾點思考和結論
第七章 “國族主義”的起源與異變(下):“中華民族是一個”的理論淵源
一 顧頡剛的“救國理想”及其“邊疆/民族”研究
二 顧頡剛與孫中山
三 顧頡剛的政治宿命
四 幾點思考和結論
第八章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新中國民族理論政策的形成(上):共產國際與“民族自決”
一 被忽略的轉變:“民族自決”的提出、調整與放棄
二 從“國際革命”到“國內聯合”:決定“民族自決”政治命運的歷史因素
三 幾點思考和結論
第九章 共產國際、聯共(布)與新中國民族理論政策的形成(下):中蘇同盟與新民主主義民族理論政策的形成
一 從“聯邦”到“自治”:令人困惑的“轉變”
二 “史達林式”的“道歉”:蘇共中央的秘密建議
三 “自治”與“聯邦”,孰為中共策略
四 幾點思考和結論
第十章 走向人民共和:逾越“國族主義”的缺陷與藩籬
一 “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國共兩黨關於“三民主義”的分歧與論爭
二 從孫中山到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與“三民主義”的對比分析
三 幾點思考和結論
附論1 現代“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其基本邁向
——英國憲政革命、法國大革命與德國統一的歷史遺產
附論2 近代中國的“民族”概念及其衍化——皇權、天下、革命與“民族”建構
附論3 西方自由主義天平之上的“民族”與“國家”
參考文獻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