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徵收到土地準徵收:原理和政策

從土地徵收到土地準徵收:原理和政策

《從土地徵收到土地準徵收:原理和政策》是張鵬創作的管理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8年3月。

該書基於土地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主要從土地經濟學視角對土地徵收和土地準徵收進行剖析;介紹了國外土地徵收和規劃制度,並借鑑其理論經驗從促進經濟成長、保護產權和人民福利的角度,重構中國土地徵收和準徵收的理論,提供了相關政策建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從土地徵收到土地準徵收:原理和政策
  • 作者:張鵬
  • 首版時間:2018年3月
  • 字數:400000
  • 類別:管理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在回顧國內外研究現狀之後:第一,建立一個土地徵收的土地經濟學理論分析框架,提出土地徵收的基本政策基準。第二,結合原理做地區的實證研究。第三,對土地準徵收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第四,對美國的土地徵收和規劃體系進行分析,並對比中國的現行制度,找出後者未來的演進方向。第五,鑒於土地徵收未來將逐步縮減,集體建設用地將逐步替代徵收土地,並獲得規劃制度的配合,該書對此進行了介紹。

作品目錄

第1章 導論
第7章 準徵收與補償實證研究
第2章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8章 徵收和準徵收的統一:兼論社會衝突
第3章 土地經濟學基本理論框架和基礎
第9章 美國的土地徵收及其借鑑
第4章 中國的土地徵收:變遷中的制度
第10章 美國的土地規劃管制及其借鑑
第5章 土地徵收補償中的農民態度及制度創新案例
第11章 集體建設用地制度改革南海區案例研究
第6章 土地準徵收:國家權力的必要限制
第12章 結論和制度改革建議

創作背景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土地這一生產要素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日顯重要。土地作為不動產,支撐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人民的衣食住行。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土地制度改革成績斐然,取得了重要的制度成果和經濟績效。積累更多的財富是社會前進的動力和個人發展的基礎,有恆產者有恆心。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不僅要用好管好土地資源,而且要保護好人民的財產權利。中國土地制度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農地徵收、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都面臨著迫切而艱巨的改革任務。基於此,《從土地徵收到土地準徵收:原理和政策》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土地徵收和土地準徵收一大共性是都涉及到公權力對私權利的侵害。作者試圖打通徵收和準徵收研究,二者都涉及到規劃制度。作者多次強調認為,規劃、土地徵收、土地市場和土地開發應該緊密結合,置於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之內。土地徵收自身和規劃難以切割,因為不同的規劃權利可能對應不同的徵收補償標準。其中,規劃干預及土地權利保護構成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體。對土地的有效管理,既需要發揮政府的合理規劃引領,又需要在保護產權基礎上的市場自動運行,其中,規劃制度是對其他制度的聯繫“樞紐”。因此,幾個重要制度如土地產權制度、土地徵收制度、土地規劃制度、集體建設用地制度、城鄉統一土地市場制度等具有內在統一性。同時,土地徵收和土地準徵收本質上都是徵收。二者都適用公共利益、正當程式、公正補償、必要性等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本質上是對政府權力的限制,雖然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權力實施合法性的授權。
在國際比較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作者提出了一些具有說服力的觀點。首先,在土地徵收制度方面,要減少徵收的使用,嚴格限定在明顯公共利益的領域,即使公共利益用途也儘量採用收購。儘早在規劃制度配合下,建立農村地區土地市場,破除二元土地結構,可先放開建設用地市場,農地價格採用特殊技術進行評估。逐步採用補償標準第三方評估等手段及時處理糾紛。對征地及其補償爭端加強準司法和司法介入和救濟。其次,在土地規劃管制研究方面,土地規劃管制和徵收不同,重點不是創設市場,而是創設一個和市場並行的管治體系,把其他所有的重要土地制度黏結為一個整體框架。中國最迫切的是借鑑國外規劃管制制度的真諦和精神核心,儘快轉換計畫經濟時代的錯誤理念,對各類土地賦予合理的基礎權利,即基本發展權。在此基礎上,建立市場化的土地發展權移轉制度(如“地票”制度)、影響費制度、細分管制制度、城鄉統一的土地產權和土地市場制度。最後,作者提出要恰當權衡國家公權力和公民私權利保護的關係。尤其是要警惕公權力可能對私權利和公民個人造成的侵害。結合國家所處歷史階段和社會理念,將各項土地制度改革統籌協調,尤其是要改革規劃制度,推進中國的征地制度改革,構建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從土地徵收到土地準徵收:原理和政策》
2018年3月
科學出版社
97870305519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