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從“上海”到下海:早期兩河流域商路初探
- 作者:劉昌玉
- 類別:歷史學著作
- 字數:160千字
- 首版時間:2019年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以兩河流域作為中心點,向其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進行輻射,地理範圍包括兩河流域北部的安納托利亞,南部的阿拉伯半島及波斯灣沿岸,東部的伊朗高原、中亞腹地及阿富汗、高加索地區、印度河流域,以及西部的東地中海沿岸、埃及、賽普勒斯以及希臘世界諸島嶼。在時間上,該書所論述的兩河流域商路可追溯至遠古的舊石器時代,直到公元前2千紀,包括歐貝德文化、烏魯克文化、早王朝時期、阿卡德王國、烏爾第三王朝、伊新-拉爾薩王朝、古巴比倫王國、中亞述一中巴比倫時期,這是古代兩河流域區域性貿易的階段,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貿易方式之一。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早期兩河流域概況 | 第二章 東路——伊朗高原商路 | 第三章 南路——波斯灣商路 | 第四章 西路——地中海東岸商路 | 第五章 北路——安納托利亞商路 |
---|---|---|---|---|
第一節 公元前三千紀概況 第二節 公元前二千紀概況 | 第一節 青金石商路 第二節 青銅商路 | 第一節 狄勒蒙 第二節 馬乾 第三節 麥魯哈 | 第一節 敘利亞—巴勒斯坦 第二節 賽普勒斯 第三節 埃及 第四節 希臘 | 第一節 史前黑曜石商路 第二節 古亞述商路 |
作品鑑賞
作者在系統研究以早期兩河流域為中心向周圍輻射的四條商路時,對各個商路上著名的商業據點並不只直接採取原有的中文翻譯,而在其名後附有原文與之對照。針對同一商業據點在不同時期發生的地理位置變化,用跨學科研究結果予以說明,詳細地將著作中出現的早期地理名稱與現今地理位置相對照。在描述四個方向的商路時不單以文字敘述,更以地圖、圖片的形式還原貿易路線。以文字形式為主題,圖片數位化資源為輔助形式,採用了文字、圖片、數位化資源“三位一體”的新形態。
該書以西亞兩河流域地區為中心,勾勒出一張絲路前亞洲西端商路貿易網。絲綢之路研究21世紀以來著述豐碩,但是對於絲綢之路開闢以前的商路研究相對比較集中,即前絲綢之路研究主要集中於中國古代史領域,以玉石之路和青銅之路為代表,而對於絲綢之路開闢以前的亞洲西端商路的探討成果寥寥。該書創新性地以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為研究視角,以楔形文字文獻和考古發現為研究證據,結合亞述學、埃及學、古典學和伊朗學等學科知識,對絲路前的亞洲西端商路進行了系統梳理。
全書立足亞述學專業知識,運用跨學科的史學研究方法進行綜合系統研究。書中雖然主要依據楔形文字文獻資料和近東考古資料,但是從跨區域貿易商路角度,卻又並不局限於此,而是綜合運用了多學科知識,比如埃及學、古典學、伊朗學、考古學、經濟學,甚至自然科學知識,比如礦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化學元素分析等學科和技術。作為絲綢之路研究的縱向延伸,該書致力於填補中國內外絲綢之路研究前期歷史空白。中國內外對於絲綢之路的研究成果非常充分,但是相比而言,對於絲綢之路以前的商路研究卻比較薄弱,尤其是亞洲西端商路的狀況。該書的問世,既是一次前絲綢之路研究的大膽創新,也從縱向上豐富了絲綢之路研究。
作品評價
《從“上海”到下海:早期兩河流域商路初探》是一部兩河流域早期(史前到公元前兩千紀)社會經濟史研究的作品,也是國內探討該地區貿易和商路的開山之作。作者援引了豐富的書面材料來揭示兩河流域與狄勒蒙(今巴林)、馬乾(今阿曼)和麥魯哈(印度河流域)的貿易狀況,顯示了較為紮實的文獻功底。美中不足的是,作者釋讀文獻時有時未能提供充分的證據支持,有時沒有批判性地使用文本材料。(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歐陽曉莉評)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從“上海”到下海:早期兩河流域商路初探》 | 2019年7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03-4555-2 |
作者簡介
劉昌玉(1984-),山東青島人。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入選“之江青年學者”“錢江人才計畫”。主要從事亞述學及世界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