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行方便須方便”諺語,意思是懲處人宜適可而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得行方便須方便
- 出處:《寶劍記》
“得行方便須方便”諺語,意思是懲處人宜適可而止。
“得行方便須方便”諺語,意思是懲處人宜適可而止。明·李開先《寶劍記》二七:“得行方便須方便,莫與英雄作寇讎。”...
但行好事須行好,得饒人處且饒人,俗語,意思是只要能夠行方便時就須行方便,能夠寬恕人的地方就寬恕。意謂為人多存善心,多行方便,多留餘地。解釋 只要能夠行方便時就須行方便,能夠寬恕人的地方就寬恕。意謂為人多存善心,多行方便,多留餘地。例句 《續小五義》一○:二人磕響頭碰地苦苦哀求。包公無奈,...
方便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fāngbiàn,基本解釋為便利的、省事的,出自《維摩經·法供養品》。方便可引申為隨機乘便、大小便等意思。綜合套用 吃飯的時候,一人說去方便一下,老外不解,旁人告訴他方便就是上廁所。(排泄大、小便)敬酒時,另一人對老外說,希望下次出國時能給予方便,老外納悶不敢問。(便利或...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漢語辭彙。拼音:yǔ rén fāng biàn ,yǔ jǐ fāng biàn 意思是給別人一些方便,別人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方便。 教育我們懂得遵守秩序和規則。釋義 給別人一些方便,也是給自己帶來方便;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可能給自己帶來方便。你付出的越多,日後自己有難,得到他人幫助的可能性就越...
【七方便】 [亦名七賢出天台四教儀集注] 方謂方法。便謂便宜。猶善巧也。謂一切眾生欲出三界斷除煩惱惑業而證真空涅盤之理。必先以此七種法門而為方便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梵語涅盤。華言滅度。)分類 第一 五停心觀。止也。住也。心即慮知心也。謂眾生多貪者。以不淨觀治之。多嗔者。
須行方便種善因 爾時 眾弟子等問曰:世人有累代科名,相延不絕者,此是何因果?祖師告曰:此由前世不淫,故能登大魁.致顯位榮宗祖福子孫.書香不絕如此.如或今世有人堅守貞操,不犯淫慾不惟現世獲福亦且餘慶及於來世矣.於是說曰:累代科名為何因 只為前生不犯淫 人家有女雖妖艷 並無一念起淫心 年紀稍長視為...
官船銜尾客船停,那得人人與方便。勸君小泊底須愁,不過多為半日留。平生恥共人爭路,況有林巒慰勝游。(陡中岩岫絕佳)作者簡介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寧人。初名嗣璉,字夏重,後改名,號他山,又號查田。晚築初白庵而居,因號初白。少受學黃宗羲。精《易》工詩,名聞禁中。康熙...
方便 fāngbiàn 1.佛教語。謂以靈活方式因人施教,使悟佛法真義。《維摩經·法供養品》:“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壇經·般若品》:“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 唐 姚合《秋夜寄默然上人》詩:“賴師方便語,漸得識真如。”《五燈會元·章敬暉禪師法嗣·薦福弘辯禪師》:“方便...
菩提行,又名入菩薩行《入菩薩行論》,是說明菩薩如何修行的要典。菩提行有十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本論簡述 本論文體全以頌文寫成,所以又名千頌。但通行的藏文本,只有九百一十三頌零三句。除第一頌皈敬三寶,第二第三頌說明造論的因由外,其餘的頌,共分十品,...
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 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複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
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見僧伽吒法門是無四相法門。是無我利他菩薩行法門。是方便接引眾生到佛淨土的法門。淨土者,持佛淨戒的國土。所以說,僧伽吒法門總持一切大乘法門。故我佛在《金剛經》云:“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
綠卡儲蓄卡是郵政部門向客戶提供的一種多功能電子理財工具,綠卡除具有存款,取款,查詢等基本功能外,持卡人還可以享受工資收入進帳,繳納費稅及有關支付結算服務。儲蓄卡先存後支,不能透支,申辦時無須擔保,存取安全方便。通取通存 持有綠卡可以在發卡城市的聯網營業機構ATM通存通取。原發卡網點屬於全國聯網網點...
名字者不真,假號為名,假號為五陰,假名為人,為男,為女;假名為五趣,及有為無、為法;假名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三耶三佛。一切法只是名字,菩薩則能以方便智分別名相,亦無所分別,不入名相中。經中說:如是諸法將無分別,佛言:不也,但以名字數示眾生,欲使解耳,亦無所...
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聖。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
首先講修禪基本要求的資糧,其次講修禪的外方便,然後才能進入到內方便開始修了,其次講下座出定的辦法,再講下座以後保任的方法。這才是一個系統講授。禪修的資糧有五條:一、廣行布施。廣行布施能夠積聚你的福報,有了福報你才能修,不然你每天忙於生活沒時間修。二、嚴持淨戒。如果你持戒不清淨,或者你不持戒...
conveniently,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副詞,作副詞時譯為“便利地;合宜地”。短語搭配 speed conveniently 調速方便 bind conveniently 簡單地捆綁 camp conveniently 方便露營 lunch conveniently 提供方便的午餐 conveniently easy 十分容易 Constructs Conveniently 施工方便 realized conveniently 實現方便 adjust conveniently 調試...
但為了廣度眾生,方便僧俗修行,他又提倡修習淨土宗,提倡念佛法門。他所寫的這首七言古風《醒世歌》,便是警醒世人,指引世人學佛向善的一支路標。詩寫得非常通俗,節奏明快,朗朗上口,也是為了廣泛流傳,於人有益。這首《醒世歌》不光是寫來提醒他人,同時也是作為清公自己的座右銘。鑒於自己出家六十年的遭遇,...
仁王經天台疏上日:‘一初發心人,二有相行人,三無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習種性人,六性種性人,七道種性人,俱在地前調心順道,名為七賢。’詞義解釋 小乘見道以前的七種修行位。又名七方便,或七加行。指五停心、別相念住、總相念住、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大乘義章》卷十七(本)...
受闍黎教,當願眾生,具足威儀,所行真實。受和尚教,當願眾生,入無生智,到無依處。受具足戒,當願眾生,具諸方便,得最勝法。若入堂宇,當願眾生,升無上堂,安住不動。若敷床座,當願眾生,開敷善法,見真實相。正身端坐,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結跏趺坐,當願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一切凡夫眾生,不能思量一須陀洹解脫行處;一切眾生得須陀洹,不能思量一斯陀含解脫行處;一切眾生得斯陀含,不能思量一阿那含解脫行處;一切眾生得阿那含,不能思量一阿羅漢解脫行處;一切眾生得阿羅漢,不能思量一辟支佛解脫行處;一切眾生成辟支佛,不能思量一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菩薩摩訶薩方便行處成熟眾生;...
菩薩的神通與羅漢的神通又有區別,羅漢只能於六道中見種種,菩薩則能洞觀三千大千世界以內的一切,觀世音菩薩是果後行因的大菩薩,故他的神通力廣大無邊,無所不見,無所不現,所以稱為“神通普門”。7、方便普門:方,為方法,便,為適宜。即以種種方法,觀機逗教,隨類應化,應眾生種種方便而示現,以...
要派出警戒兵,但不要超出十里之外,在地勢較高而又方便的地方樹立標誌,派三人看守。從最遠的地方到城邑共樹立三處標誌,同城上烽火遙遙相望。白天就燒煙,晚上就點火。弄清了敵人來的方向和時間後,周密分析敵我形勢可戰與否,若考慮到城小難以守住交通要道,就要將老人小孩、粟米、牲畜等全部護送進城。一次派出...
眾生知恩欲報德者,爾時菩薩勸令修善,不須世間財利酬報。報之大者,當供養父母,乃至持戒。求報恩者,令其行善。是名菩薩報恩巧方便。菩薩為主於父母尊重,種種方便勤修善法,隨時供養,知恩報恩。——《菩薩地持經》29、飯諸賢聖,不如孝事其親。孝者,盡直心,無外私。佛告諸比丘。吾世世奉諸佛至孝...
金剛禪定的“觀”修,以佛道三根本(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來進行,具體修持參見《佛到三根本的修持》一文,行者的行持以“止觀雙運”為其實踐方式。開示法的行持可分為“專持”和“常持”。專持,是指進行專門的立課修持;常持,是行者在行、走、坐、臥中進行的一種方便行持。常持,以念咒為主。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 般刺蜜帝譯)。唯此法門圓頓真捷,簡便易修,勝過一切法門。所以在 楞嚴法會 上,...
正行無緣的意思,就是有緣福德資糧與無緣智慧資糧融為一體而行持的方便法,這是伏藏大師大樂洲所說的。若沒有修持正行無緣,會有什麼過失呢?還是有很大的過失。《受持善根經》中講:“在數劫中持戒,長久修持安忍,但心未被真如攝持,則成為外道。”表面上看來,持戒清淨長達數劫,修持安忍的時間也很漫長...
4、具有相對性。如旅館業,主營業是旅客的住宿。而為方便旅客的住宿,又設定了許多車輛為旅客迎來送往,如就買賣商而言,其銷售活動為基本商行為,而附設的倉儲保管則為附屬商行為。要件 其一是商人的行為,以商人概念為前提。換言之,商人存在是這種商行為的前提;其二是行為的目的為了營業。分類 1,交通運輸類和...
設以方便。令其發起菩提之心。續延智慧之命。如海導師。能為世間人眾凡有所須。皆悉供給。以濟其命也。(梵語菩提。華言道。)六善備資糧菩薩善備福智諸行資糧。欲攝受廣多有情。發菩提心。積集善行。出離生死惡道。悉到一切智城。如海導師。善備資糧。令諸商眾出離險惡道路。到彼城邑。得安隱也。七富有...
然性本因修而說,修須藉性而修,故二者實可貫通。第七章論述本經與居士佛教及佛教世俗化之關係。本經思想並不必然為居士佛教與佛教世俗化提供任何理論基礎。所有從中尋找理論根據者,或為順應時運和眾生之機而方便施教;或為他故而六經注我。附錄所收四篇,是緊扣原著,對本經“佛國品”、“方便品”、“佛道品”...
如《入行論》雲:“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滅諸重罪。”又《優婆塞戒經》雲:“善男子,有智之人發菩提心已,即能破壞惡業等果如須彌山。” 2、能獲妙樂。《入行論》又雲:“佛於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佛陀於許多大劫的時間中思維饒益眾生的方便方法,最終發現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