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樂·紅日晚

《得勝樂·紅日晚》是元曲作家白樸創作的小令。這首曲子描寫對離人的思念之情。前三句“紅日晚,殘霞在,秋水共長天一色”,紅日照著西天的彩霞,燦爛了半邊天,遠處水天相接,構成一幅境界開闊的絕妙秋景圖,以深秋傍晚的景色襯托主人公惆悵的心境。後兩句“寒雁兒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通過質問寒雁為什麼不捎來片言隻語,表現出思念之情的急迫。該曲辭明白如話,深情溢於言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得勝樂·紅日晚》
  • 作品別名:【雙調】得勝樂·紅日晚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白樸
  • 宮調:雙調
  • 曲牌:得勝樂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得勝樂
紅日晚,殘霞在,秋水共長天一色①。寒雁兒呀呀的天外②,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

注釋譯文

①“秋水”句:唐代王勃滕王閣序》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
②“寒雁”句:古代有雁足傳書之說。此句一本作“寒雁兒呀呀的叫天外”。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懷念遠人的曲子。“紅日晚,殘霞在,秋水共長天一色”:紅日照著西天的彩霞,燦爛了半邊天,遠處水天相接,構成一幅境界開闊的絕妙秋景圖。這幅圖畫很靜,很美,但靜得讓人感到幾分淒涼,美得令人體味到一絲落寞。原因在於“寒雁兒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一行寒雁從空中掠過,呀呀的叫著向遙遠的南方飛去。它一個字的訊息也沒給主人公捎來。抒情主人公在焦急等待之中,不知不覺已是“紅日晚,殘霞在”,映入眼帘的仍然是“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幾句看似寫景的句子,卻句句關情,字字連心,是從抒情主人公眼裡看來的景致,它打上了主人公的情感色彩。“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苹洲”(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主人公覺得太安靜了,太冷清了,似乎已經陷入絕望的境地之中了。突然,“寒雁兒呀呀的”從“天外”飛來,又“呀呀的”飛走了,使主人公一腔哀怨無處發泄,竟責怪雁兒“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這分明是埋怨那遙隔雲端而久久不歸的遠方之人。這種看似無理的怨氣正好表達了主人公的複雜心理和一片至情。這最後一句更加濃了整篇作品的悽苦悲涼。
此曲最大的特點在於“熔鑄點化”。作者把《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的“孤鶩”變成“寒雁”,由雁足傳書的想像又逼出“怎生”句,於是,原先僅是單純寫景的一聯名句,頓時變成了別一種思秋懷人的意境。夕陽、殘霞、秋水、寒雁,這些冷色調的意象與主人公淒涼的心情相呼應,雖也化用前人詩句卻也了無痕跡。簡淡的筆墨中蘊含著複雜而隱微的情思。景中有人,靜中有動,饒有詩情畫意。

作者簡介

白樸,元代戲曲作家、詞人。字太素,號蘭谷。初名恆,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金亡時尚年幼,其母為蒙古軍所掠,得元好問救助,幸免於難。入元後不肯出仕,浪跡山水。一度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晚年仍歸北方。雜劇、散曲以綺麗婉約見長。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元曲四大家”。作雜劇16種,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牆記》3種,皆描寫愛情。《全元散曲》收錄其小令37首,套曲4套。另有詞集《天籟集》2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