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寨之戰是王樹聲陳再道等率領由毛主席派來的200多名武昌農民學生軍和乘馬的農民自衛軍成功擊退敵人的一次殊死的革命戰爭。當時戰爭事發地點叫破寨崗,為了紀念此次戰役,故將破寨崗更名為得勝寨。
基本介紹
- 名稱:得勝寨之戰
在麻城市乘馬崗鎮東北部,有一個響亮的地名叫得勝寨。得勝寨是一座丘陵山峰,海拔400多米,山上土壤肥沃,樹木蔥蘢,裸石少見,山峰南面坡緩,北面陡峭。得勝寨原名破寨崗,因太平軍一部攻破此寨而得名。將破寨崗更名為得勝寨源於大將王樹聲指揮的一次殊死的革命戰爭。
1927年6月12日,河南省光山縣民團頭子嚴炎齊勾結當地的反動組織紅槍會、黑槍會會匪及部分國民黨武裝近萬人,兵分三路向麻城自衛軍駐守的破寨崗進犯,企圖剿滅麻城的農民自衛軍,侵占麻城的乘馬、順河等地,繼而向黃安進發。王樹聲,陳再道等得知訊息後,率領由毛主席派來的200多名武昌農民學生軍和乘馬的農民自衛軍在破寨崗上嚴陣以待。當時自衛軍只有三條半槍,其他戰士的武器是長矛,學生軍加上農民自衛軍總數不到一千人,敵我懸殊很大。王樹聲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後覺得要打贏這場戰爭只有依靠當地的人民民眾,於是派人去組織周圍的民眾前來助陣。當會匪衝到山寨的石牆下時,王樹聲的大將指揮守寨的學生軍和自衛軍戰士奮起反擊,他們利用雷木和滾石砸向敵人。敵人見我軍的戰鬥武器十分落後,就發動了瘋狂的進攻。這時,王樹聲大將命令自衛隊隊員發出了約定的信號——敲響了銅鑼。周圍村莊的民眾深受紅槍會之害,對會匪恨之入骨,這時聽到銅鑼一響6000多名民眾手握鋤頭、扁擔,從四面八方圍了過來,自衛軍會同民眾兩面夾擊,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肉搏,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進攻。
接著,匪首又指派姓兆的拳師帶領匪徒再次發起進攻,為了打消敵人的囂張氣焰,王樹聲選派了學生軍中的一名神槍手瞄準拳師爺,一扣槍機,這位身背符法,口中念咒,自命刀槍不入的兆師爺,飲彈倒地,一命嗚呼。這一槍打破了會匪“刀槍不入”的神話,眾匪徒見狀,嚇得趕緊逃竄。學生軍、自衛軍和民眾乘勝追擊40餘里,直搗光山縣俞家塆紅槍會的老巢。這次戰鬥打死打傷敵人近半,死傷大小會首和拳師20餘人,取得了自衛軍組建以來最輝煌的勝利。學生軍也因此而名聲大振。這是王樹聲大將親自指揮的第一次戰鬥,這次戰鬥是依靠人民民眾的支援才取得勝利的,充分顯示王樹聲的軍事指揮才能。為了紀念這次戰鬥的勝利,王樹聲建議將破寨崗改名為得勝寨。這次戰鬥中,銅鑼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五個月零一天后即1927年11月13日,銅鑼再次敲響在“黃麻起義”的城頭,譜寫了“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的新傳奇。
6月底,學生軍回到武昌,向毛委員匯報了這次戰鬥的經過,毛委員高興地稱讚道:打得好,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就是需要人民民眾的支持。之後他又多次作出了“革命的戰爭是民眾的戰爭,只有動員民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民眾才能進行戰爭。”的這一著名的軍事論斷。而此時他的以“工農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更加成熟了。
1949年,在回憶起這場戰鬥時,王樹聲大將欣然命筆寫下了詩歌《英雄得勝寨》:“英雄得勝寨,破賊顯神威。山上紅旗卷,豪紳膽戰驚。”1986年5月,陳再道將軍回到乘馬崗重遊得勝寨時,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當年的歌謠:“破寨崗上歇又行,紅旗招展主義真。不打土豪心不死,不殺劣紳怨不平。”
1984年,當地政府在得勝寨上修建了紀念碑,如今,得勝寨、楊泗寨、鯉魚寨等同是乘馬崗著名戰爭遺址紅色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