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口村(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沙頭角社區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徑口村是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沙頭角社區轄村,位於沙頭角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元墩頭村。村落依山傍水,坐落於梧桐山(海拔943.7米)西南方,深圳河以北,徑口河、正坑水庫東面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劉姓先祖遷此立村過去梧桐山通往沙頭角方向僅有一條小徑(山路),該村正好處於山徑路口,故得名徑口村。現村於2013年在原地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徑口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
  • 地理位置:沙頭角街道北部
歷史沿革,人口民族,經濟發展,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東和鄉;1958年,屬南天門公社沙頭角大隊;1979年,屬深圳市羅湖區沙頭角鎮;1983年,屬沙頭角管理區沙頭角鎮;1990年,屬羅湖區沙頭角鎮;1998年,屬鹽田區沙頭角鎮;2002年,屬鹽田區沙頭角街道沙頭角社區。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為劉姓,明朝中期從今廣東梅州遷移至今深圳龍崗;明萬曆二十八年從龍崗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150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60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4歲(男);實際在村人口約15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5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經濟發展

傳統經濟為農業生產,主要種植水稻、薯類、果樹、茶樹、養豬、鴨、雞等,兼砍柴售賣。改革開放後,村民大多在附近工作,部分從事餐飲業,也有部分村民經商。2006年,深圳市徑口股份合作公司成立,主要經營物業出租和管理。2015年,公司經營收入131.27萬元,村民人均分紅1.37萬元。
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現存一棵樹齡115年的古榕樹,為國家三級古樹一。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風味的茶果、灰水粽、鹹粽、艾板、黃酒、雞酒等。
該村東起深鹽路與沙深路交接處,西南至盤山路,北臨羅沙路。1972年通自來水、通電,20世紀70年代通電話,80年代初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通網際網路。
村內有林園國小,2015年在校學生800人,教職工50人。

歷史文化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2008年舊改拆除前存80餘間,大部分建於清末和民國時期,部分建於20世紀50-70年代。大多背山面海,磚木結構,一進三開間或兩開間,牆體用只合土和青磚砌成,屋頂木樑承重,青瓦覆蓋。原有劉氏宗祠,現已拆除。
每年春節,族人集體到大梅沙劉氏公墓祭拜。
抗日戰爭時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曾在該村建地下聯絡站。當時,東江縱隊地下交通員經常沿著村前的小河往來於深圳和香港兩地,以徑口為中轉站,不少村民自發為交通員作掩護。
2005年,該村被列入城中村改造計畫。現已進行舊改,舊村民居和宗祠已全部拆除,傳統民俗隨著古老建築的拆除而逐漸消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