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都憲同游南庵次韻》是明代詩人王守仁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徐都憲同游南庵次韻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王守仁
- 作品出處:《王陽明全集》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徐都憲同游南庵次韻
岩寺藏春長不夏①,江花映日艷於桃。
山陰入戶川光暮②,林影浮空暑氣高。
樹老豈能知歲月,溪清真可鑑秋毫③。
但逢佳景須行樂,莫遣風霜著鬢毛④。
作品注釋
①藏春長不夏:指氣溫適度,只象春天,沒有夏天的炎熱。
②山陰:大山的陰影。川光:平地上的陽光。
③秋毫:秋季鳥獸的毫毛。形容極小的事。
④遣:使、讓。
作品譯文
岩間的寺廟仿佛藏著春天炎夏遲遲不到來,江上的花兒在太陽的映照下比桃花還要明艷。
山的陰影映進屋裡平地上的陽光也顯得暗談了,樹林的涼氣也被炎熱蒸發飄浮在空中。
樹的年齡再老又怎能知道歲月的變遷,溪水清澈確實可以映照秋毫。
只要遇到美景都要及時遊樂,莫讓風霜染白了鬢毛。
作品簡析
對南庵寺的景物描寫,著力於“光”的感覺,寺廟幽深即使是夏天也感覺不到炎熱、花兒的明艷、山的陰影等等,通過視覺給人一種如臨其境的感受,而在詩的五、六、七、八句中作者由景生情,感慨歲月的變遷,溪水之明察秋毫,這種感嘆與作者的遭遇聯繫起來看,顯得更加深沉,增強了詩的感染力,作者最後提出“但逢佳境須行樂”的觀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對山水風光的熱愛,更反映出他被貶後的心境。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軍事家。因他曾在紹興城外的陽明洞讀書講學,故白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他主張以心為本體,提倡“良知良能”“格物致知,自求於心”,提出“求理於吾心”的知行合一說。著作有《傳習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