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寧

徐道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畢業院校
  • 職業
  • 出生地
  • 職稱
  • 學位
人物經歷,早年生活,人物總結,
這時台灣光復已一年多,中學師資缺乏,常有入各處去招攬師資。1946年其父徐行健經台灣水利界入土邀請到台灣參觀,他很喜愛這個地方,就應了台灣大學的聘請。而徐道寧想為台灣的數學教育作貢獻,也就與父親及家人一起到台灣。這一越台灣之行就成了不歸路。
半工半讀
徐道寧任教的台灣省立師範大學
1947年11月徐道寧隨同父母到達台灣,在宜蘭市省立蘭陽女中任教,教高二兩班數學。兩星期後,校長認為從北平來的入只教數學太可惜,加教一班初一國文。開始時她不曾想到國文對當時這些台灣子弟而言仍是外國文,對學生交作文只是抄幾段課文覺得很奇怪。想通後改變方式,用直接法教外文的辦法教學,果然很有效果,後來又改教高一國文;1948年暑假在台北父母家度假,這時其子徐宜明已經出生,她父母希望能同在一起,幫忙照顧幼兒所以決定轉到台北師大附中(當時師院附中)任教。在師大附中任教三班高一的平面幾何與三角兩門課程,徐道寧曾帶學生到大拇指山、植物園等地作實地測量,這種數學戶外教學堪稱創舉。
北一女中
1949年當時省立北一女中校氏江學珠拜託這時已去職的附中校長宗東亮介紹學有專長、經驗豐富、最好是女性的數學藝師。由於那時代女生被認為不重要,不必注重升學,因此徐道寧決定為女生多做一些事,就轉到北一女任教。在北一女任教期間,她建議校方三年數學由同一個人教到底,而江校長也接受了。因此她第一年教高一平面幾何,第二年教代數,第三年教解析幾何並為學生升學作課業及心理上的準備,鼓勵學生繼續深造,投考大學。當時女學生升學意願不高,因此地對學生多加誘導,結果她任級任導師的班級高三丙班全班報考。當時全台灣的大專院校只有台北的台灣大學、省立師範學院、省立台南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省立台中農學院及行政專科學校(這兩校後來合併成中興大學)。各校單獨招生,個別報名,日期分開。徐道寧全天陪考,加油打氣,北一女畢業生升學率從這一年開始提升。
省立師範學院
1951年師範學院數學系主任管公度想聘徐道寧為助教,但因與北一女校長講定教完三年,因此到1952年她才去省立師範學院擔任助教職位。在1952至1957年期間除了助教工作外,在管指導下曾為正中書局、大中書局等編寫國中幾何、任職幾何等教材。管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學者,他鼓勵講師、助教進修,親自主持書報研討會,輪流報告閱讀心得,又因得知以後德國(當時西德)可能會給獎學金,就請兼任教授開授德文,為學生及教員等尋求留德機會。1955年,“中德文化協會”代表西德國際文化交流DAAD會辦理獎學金考試,各科共有三個名額。可措那一年自然科學無人上榜。1957年春徐道寧參加DAAD獎學金考試,並申請宏博(此間又譯作“洪堡”一編者注)基金會的獎學金,兩項同時獲得。
Gottingen大學求學
徐道寧計畫去Gottingen大學攻讀博士。當時台灣正值白色恐怖年代,出境非常不容易,經過重重困難終於在1957年10月20日離台,經香港後又飛行了三十多小時,於深夜抵達法蘭克福機場,幸有早兩年到的同學接機。Gottingen大學是英國國王喬治四世創建的。二次大戰後Gottingen在英國占領區,所以全德國的大學中它最早復校。數學方面從CF.Gauss以來一脈相傳,每一講座都是全國數學最好的人選。這時純數學方面有C.L.Siegel、M.Deuring、K.Reidemeister三位講座教授,一學期後w.Maak從Mumhen請來補足另—’個缺。這種講座制度是德國一向的傳統,一直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才因大學制度革新面有了改變。
1957年在Gottingen大學,徐道寧跟隨Gottingen教授學習代數。除了Gottingen開的拓撲群論,她亦選了復變及書報討論等課程,這時她才了解台灣的大學數學教育足如何地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除了數學本行之外,語文也須適應。由於在哥廷根國際學生宿舍F.NanzenHaus規定一個德國學生分配與一個外國學生住,雖然德國人有“德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文”的優越感,但肯幫助人,因為“怎能期望外國人懂得德文呢”?在遇到外國人期期艾艾時,多半聽的人會加以補足完成對話。大學設有專開給外國學生的德文課,第一個學期徐道寧同時選了初級、中級及高級德文。由於所處的環境只能講德文.因此地德文進步神速。
哥廷根數學系在每星期四下午有學術演講,多半會邀請各國著名數學家。在這情形下,她第一次認識了陳省身。1958年春Alexandrlff任客座教授,有許多其他學校學生因慕名而轉學到Gottingen。1958年秋得到管公度突然去世的訊息,她心中非常悲痛,這份師恩竟然沒有報答的機會。而不幸的在1958年冬她也生病就醫,住院開刀,無法繼續學業。所幸基金會的獎學金能夠延長一次,共22個月。1959年夏天獎學金期滿後正值學校中文教師出缺,應中文方面負責人邀請,教中文與日文,就此半工半讀,直到1961年夏。
M.Deuring教授當時是Mdulfunktion方面的權威。對於所指導的學生採取放任制,給了題目後就不聞不問。1961年春季徐道寧論文完成了初稿,經過Deuring教授嚴謹審查,一再改寫其定理文句,終於在1961年12月獲準參加博士口試。哥廷根大學理學院依規定須德國的Diplom(相當於開業資格)或Sraarsexamen(高中教師資格)才可以報考博士。由於徐道寧有台灣省教育廳的高中教師證書,Deuring在會議中提出承認其相當於德國的Sraarsexamen
可以報考。論文由一個九人小組審查,通過後才有資格參加口試。口試要考三項,一項是主科,另二項副科。數學方面規定在代數、幾何、分析及套用數學四項中任選其二台為主科,另外可以再選一項作為副科。另一副科則必須選數學以外的科目。為此徐道寧連修了三個學期的熱力學。1961年12月20日她順利地以優等成績通過口試,取得博士學位。1962她年初交出110份論文印本後正式獲得理學博士學位證書。2月底其所選德文教師資格班考試通過,取得了德文教師資格。徐道寧遠涉重洋、努力奮鬥,到此算是不負此行。
重返省立師範學院
1962年3月18徐道寧返回副大接受師大副教授聘,開近世代數、拓撲學兩門課。近世代數用VanderWaerden第二版英譯本,拓撲學則自編講義。台灣高等教育方面數學人才嚴重缺乏,是現在較年輕的一代所無法想保的。除台大、師大有數學系外,成功大學、中興大學及淡江文理學院(現在的淡江大學)都已有數學系,但師資方面大多由中學教師升任。各校助教於服務一兩年後多半出國深造.一去不回。台大數學系雖設有碩士斑,因為招生要求嚴格,到這時還沒一個畢業生。當時李新民建議清華大學代校長陳可忠在新竹成立數學研究所(碩士班)聘徐道寧協同籌辦。1963年春天招收第一屆學生,是惟一的一班春季班,以後仍是每年暑假招生。1963年夏天撤進清華新南院7號眷台,這房子後來成了學生經常出人聚會的地方,尤其是後來有了大學部之後。徐道寧的“門戶永遠為你們開放”的諾言,使得學生們可以自由出入她鼠這段期間除了開代數數論、拓撲、近世代數等課外,還應“教育部”中教司之邀與李新民等改訂高中數學教材,並與李新民、羅芳樣和康洪元教授合編新的高中數學教科書,由東華書局出版。
數學帶頭人
1964年清華大學成立大學部,斤始只有核工、數學兩系。大學部的成立對徐道寧面言就是要決定付出全力,放棄學術研究,不再常開碩士斑的課程,一意想要培育一些數學人才。大一的初等微積分,兩班合斑,八十多個學生,連同旁聽的,人數在一百以上。演習課分別上,她也親自主持。大二時開高等代數與德文,大三開近世代數。大家住在當時堪稱是“地廣人稀”的校園裡,不僅課業方面,其他方面有什麼問題,也會常常找她談論。每年校運,她都當數學系的領隊。

人物總結

徐道寧(XuDaoning)(1923.3.16—2021.8.3)生於南京,清華大學(新竹)教授,主要從事代數與數學教育的研究工作。徐道寧教授是台灣在60年代少數幾位數學博士之一。徐道寧是台灣清華大學首位女教授、數學系教授,台灣數學教科書首位女性作者。徐道寧教授是Deuring的學生,1961年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取得數學博士學位後,1962年返回台灣任教於新竹清華大學。徐教授除了在數學教育的成就外,在語言學習和教學上也很有心得。她與李新民教授等所編寫的高中教科書有十幾年幾乎為唯一的高中課本,因此對台灣中學數學教育不僅有啟蒙的作用而且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