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碧,無機化學家。長期從事硒的生物無機化學的研究。為揭示硒的營養作用和毒性的分子基礎,她系統地研究了多種硒化合物與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硒的營養作用是由於在低濃度時,硒化合物形成了硒中心自由基,故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硒的毒性是由於在較高濃度時,硒在一定條件下會催化產生活性氧自由基。從自由基的角度提出了硒的生物功能具有雙向性的分子基礎。她的工作為硒的生物無機化學增添了新的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輝碧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奉新縣
- 出生日期:1933年1月13日
- 職業:無機化學家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生平,早年事跡,1957年大學畢業後,1978年以後,歸國研究,參加討論會以後,引起關注,徐輝碧還充分注意到套用研究,人物評價,
生平
1933年1月13日 出生於江西省奉新縣。
1953車-1957年 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畢業。
1957年-1961年 在北京化工研究院任技術員。
1962-1964年 在華中工學院任助教。
1965年-1977年 在華中工學院任講師。
1978-1979年 在華中工學院任副教授。
1979-1981年 在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化學系做訪問學者。
1983年至今 在華中理工大學任教授,併兼任化學系主任、理學院副院長。
1982-1986年 兼任《分子科學學報》副主編。
1996年至今 兼任中國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2005年至今 兼任湖北省硒資源開發利用促進會名譽理事長。
早年事跡
徐輝碧1933年1月13日出生於江西省奉新縣。1950年冬,她在江西南昌一中讀高三時,回響祖國號召參加軍幹校,1951年初到北京坦克學校,分配任文化教員。因教學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一次,並於1953年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3年初,軍委決定一批女同志報考大學,她考上了北京大學化學系。當時受發展原子能科學的鼓舞,她選擇了無機化學專業,以“重水分析”為題做畢業論文,從師於張青蓮教授。她的論文“落滴法分析重水的研究”發表在1957年的《科學記錄》上。這對剛跨入科學殿堂的她,是一個極大的鼓勵。
1957年大學畢業後
分配在北京化工研究院從事重水的分離與分析的工作,參與了重水生產的中試。在工作中和同組工作的桂純合譯了《水的同位素分析》一書(蘇聯А.И.沙登史坦等著),1961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考慮到保密問題,譯者取筆名純冰。1961年,徐輝碧和在武漢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理工大學)任教的中學同學楊叔子結婚,1962年調入該校任教至今。在這裡,她為工程物理系僅有的一屆學生講授了“鈾釷核材料工藝”。1964 年後,她講授“普通化學”、“電子材料化學”等課程。“文革”後,從事“生物無機化學”研究,指導碩士生、博士生,講授過“高等無機化學”。此外,她還兼任過化學系主任。現為華中理工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1978年以後
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徐輝碧思考學校的無機化學向何處發展?經文獻的調查,又拜訪了南京大學戴安邦等教授,她決心選擇生物無機化學這個邊緣學科。1979 年,她作為訪問學者派赴美國深造。當年11月,她到了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化學系,在G.N.Schrauzer教授實驗室做研究工作。那時,Schrauzer是國際生物無機化學會的主席。她被安排在維生素B12系列衍生物合成組和博士生一起工作。維生素B12是含鈷的可啉配合物,由於它具有治療惡性貧血病的功能,是生物無機化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歷史上從事維生素B12研究的化學家、生理學家曾三次獲諾貝爾獎。她接受了Schrauzer的安排,研究課題是“在氧化—還原條件下從維生素B12r直接合成烷基鈷胺素”,目的在於探討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合成及新的合成方法。經過約半年時間,在國外參與的第一項研究工作結束了,論文發表在1980年德國自然雜誌上。後來,作為系列文章,又有兩篇論文也發表在同一期刊上。在美國她工作十分勤奮,周末、節假日幾乎全在實驗室、圖書館度過。她希望能有一個更有生命力的、有理論和套用意義的研究方向,在回國前半年,她坦率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Schrauzer,得到了他的理解。於是就轉向做硒的生物無機化學研究,並把這個研究方向帶回祖國。這個方向她已堅持了近20 年。在諸多的必需生物微量元素中,硒是最引人注目的少數幾個元素之一,但對硒的生物功能的分子基礎,卻了解不多。
歸國研究
1981年11月,徐輝碧歸國了。學校為她組成了一個科研組,提供了兩間實驗室,訂閱了10種有關的外文期刊,還提供了起步的科研經費。對硒的生物無機化學,她考慮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闡明硒的生物功能的分子基礎,二是研究補硒所需的硒化合物。1982年,她和科研組廖寶涼、周井炎等商定,首先研究硒酵母。約一年半後,通過微生物發酵得到了硒酵母。這是中國首次研製成功的硒酵母由湖北醫學院田鴻生教授用它進行了防癌實驗,結果表明抑制肺癌的發生率達60%左右。由於防癌的臨床研究難度大,他們就用硒酵母與黑龍江大骨節病研究所合作,進行了防治大骨節病臨床試驗,獲得成功。在此基礎上,牡丹江第二製藥廠經過進一步的工作,於1994年獲衛生部新藥證書。
參加討論會以後
1982年,徐輝碧參加了“國際化學致癌機理”學術討論會,從中她認識到腫瘤的發生和發展與活性氧自由基密切相關。英國學者在一篇綜述報告中提到:“缺硒猶如存在過量的致癌的自由基。”對她有很大的啟發,她找到了研究硒與癌關係基礎的一個切入點。從1983年開始,她和同事與研究生開展了硒和活性氧自由基的基礎研究,她的第一個研究生張羅平的論文題是:“用ESR研究硒對過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十幾年來,他們較為系統地研究了活性氧自由基對細胞,對生物分子的損傷及硒的保護作用(即硒的營養作用)和作用機理。研究工作中用到的大多為自己合成的硒化合物共有十幾種。研究的活性氧自由基有羥基自由基、脂質過氧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單線態氧。所用的生物樣品有:卵磷脂、紅細胞膜、眼晶體、肝組織、淋巴細胞、神經細胞等。自由基的測定均用電子自旋共振技術(ESR)。研究結果表明,硒化合物能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清除作用隨硒化合物種類與濃度不同而異。研究還證明,這種作用是由於硒化合物易形成硒中心自由基。從生物醫學意義上看,上述結果分別說明了硒能保護細胞膜免於脂質過氧化損傷;硒能保護眼晶體免受活性氧自由基的進攻,減少白內障形成的可能性;硒能增強免疫功能,預防腫瘤;硒能一定程度上預防神經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這些科學結論有一些創新點,如:闡明了非酶硒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從量子化學理論及實驗證實了硒中心自由基的存在;捕獲到了眼晶體的脂質過氧自由基的ESR圖譜;闡明了硒的抗癌作用與提高免疫功能和清除自由基三者的聯繫;硒能保護神經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導致的鈣超載。
另外,徐輝碧科研組還研究了硒的毒性與活性氧自由基的關係。硒的毒性是由於硒在較高濃度下會催化產生活性氧自由基。她還提出了硒的劑量效應關係的自由基機理,並從化學模型和動物模型進一步予以證實。
引起關注
徐輝碧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美國著名的硒的生物化學、營養學家J.E.Spallholz在1995年“第六屆國際硒的生物醫學”討論會召開前,致函徐輝碧說:他查閱了國際上做硒和自由基關係方面的工作,認為他和徐輝碧的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建議第六屆國際硒會專門組織一個硒與自由基的分會,並由他和徐輝碧共同擔任主席,徐輝碧接受了他的建議,共同主持了這一個分會。目前徐輝碧和她的同事們正在用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的方法對動物組織中的硒酶、硒蛋白及硒進入蛋白質的分子機理進行深入的研究。
徐輝碧還充分注意到套用研究
她與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合作,研究了白內障形成的活性氧自由基機理。在此基礎上,研製了防治白內障的眼藥“障復明”及防治青少年近視的眼藥“天天明”(已獲國家發明專利)。中國輻射防護院陳如松教授與徐輝碧及其研究生楊祥良副教授合作,用她們科研組研究的微量元素計算機模式識別方法,進行了“食道癌高危人群的防治”研究。徐輝碧與黃開勛教授共同領導了一個科研組,從事新藥“胰島素口腔噴劑”的研究,現已結束臨床前的研究工作,並通過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審中心的評審。徐輝碧小組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她的主要著作有“硒的化學、生物化學及其在生命科學中的套用》(1995),作為副主編之一,參與了王夔主編的《生命科學中的微量元素》(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
人物評價
徐輝碧曾被評為湖北省優秀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1998年獲華中理工大學“伯樂”獎。她忘我的工作精神,常令青年教師敬佩不已。1998年春節的前幾天,年過花甲的她冒著嚴寒,在北京四處奔波,爭取課題。主管項目的同志、接待人員,都被她這種忘我的精神所感動。節假日裡,她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甚至為節約時間,她和楊叔子在食堂進餐長達30年。她這種敬業精神,教育和鼓勵了許多學生。
徐輝碧對工作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她要求學生要做一個誠實、高尚的人,要有好學風,不能弄虛作假。每一篇論文她都嚴格把關,不允許有一句誇大其辭的“結論”,或稍有偏頗的“推論”。她和學生們和諧相處,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討論問題有時可以針鋒相對,但又常常爆發出開懷大笑的聲音。她把心血都放在教學、科研上。1997年夏天,課題組培養了一批實驗大白鼠,可天氣太熱不利於大白鼠生長。她毅然拆下自家的空調,給課題組使用。為了培養學術梯隊,她甘為人梯,使一批有真才實學的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