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血兒

徐血兒

徐血兒(1891~1915),原名大裕,字天復,1891年出生在金壇一個教書先生家庭,其父徐鶴君早年參加同盟會,其兄徐東洲,曾先後擔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第一衛生大隊長、北伐國民革命軍第33軍後方醫院院長等職。14歲,自幼體弱多病的他對父親說:“兒至今不讀書,原因何在?人不求知,目不識丁,焉能為國為民求自強?”其父感其大志,遂在自家設案教讀。1906年考入蘇州商船學堂,在校期間因志行卓異頗受師長佳評。畢業時因目睹清政府腐敗無能,民不聊生,寫下他一生的座右銘:“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遂立志投身革命,改造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血兒
  • 外文名:大裕
  • 別名:字天復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金壇
  • 出生日期:1891
  • 職業:記者
  • 畢業院校:蘇州商船學堂
  • 代表作品:《宋遁初先生昭雪案》、《宋漁父集》、《滬上春秋》。
投身報界,以筆代槍,揭露軍閥醜行,深受好評,討袁輿論先導,險遭暗殺,英年早逝,以身殉職 垂範後世,

投身報界

1909年春,徐血兒接觸到于右任主辦的《民呼報》,該報抨擊時弊、鼓吹民主共和,使他倍感親切。未久,《民呼報》遭禁,同年秋,于右任再創《民吁報》,徐血兒開始向《民吁報》投稿。從學校畢業後,徐血兒隻身來到上海,專程拜訪《民吁報》社長宋教仁、主筆于右任等人。宋、於等人見他出語不凡,意欲投身革命,遂將其留在排字車間見習。一日,徐血兒見送來的報紙樣版上還缺一篇稿件,遲遲未到,在未經編輯審定的情況下,他便將自己的文章《泣血篇》署名“血兒”直接付梓。當小樣送至編輯部審校時,宋教仁、于右任等人見稿拍案稱奇,他們雖批評徐血兒不該擅自採用自稿,但對他的“見機行事”倒也肯定。于右任看過徐血兒的幾篇文章後,便與宋教仁商量,將徐血兒調到編輯部任外勤記者。
然而,《民吁報》僅創刊42天即遭查禁。但很快,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又創《民立報》。此前,宋教仁、譚人鳳、陳其美等人已在上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民立報》的身份是該會的機關報。這時,徐血兒也已是同盟會會員和南社社員,宋教仁和于右任對他的為人和文筆很是賞識,不久,他便與于右任、范鴻仙、邵力子、葉楚傖、談善吾等人共主筆政。武昌起義後,徐血兒與宋教仁等人經常撰寫評論,宣傳革命,鼓吹共和。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徐血兒出任《民立報》主編。當時,談善吾的小說,葉楚傖的散文,徐血兒的政論,並稱“《民立》三妙”。

以筆代槍

揭露軍閥醜行

1911年11月,熱衷復辟的軍閥張勛日漸暴露其醜惡面貌,徐血兒洞察其奸,憤激為文,在《民立報》上先後發表了《同胞,共速殺南京土匪張勛》和《勵征南京健兒行》等時政短評,對張予以揭露與撻伐。
1912年5月,徐血兒被推選為中國同盟會本部駐滬機關文事長。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後,他兼任國民黨上海支部文書主任。1912年12月,在袁世凱竊據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徐血兒又在《民立報》發表多篇討袁檄文。其中影響較大者有《聲討漢奸》、《鐵瓮城頭革命旗》和《袁氏其悔過乎》等。

深受好評

《民立報》在當時是革命黨人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喉舌。據鄭逸梅回憶,當時的上海報館大多集中在四馬路望平街一帶,《民立報》每出一期,望平街上爭購者常常“萬頭攢動”,時有一聯稱:“千軍難御血兒筆,萬民欣賞力子文”。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當時正在長沙一所鄉辦中學讀書,1936年,他與斯諾談話時這樣說道:“在長沙,我有生第一次看到報紙———《民立報》,那是一個民族革命的報紙,刊載著廣州反清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的訊息,這個起義由一個名叫黃興的湖南人領導的。我深為這個故事所感動……以致於寫了一篇文章貼在學校的牆上。這是我第一次發表政見……”其時的徐血兒,已是《民立報》撰寫時評的主筆。

討袁輿論先導

1913年3月20日夜,宋教仁應袁世凱之邀北上商討國事。黃興、廖仲愷、于右任、徐血兒等人去上海北站送行。當宋教仁步入檢票口與送行人握別時,慘遭袁世凱的雇用殺手槍殺。當時,徐血兒與其他陪送人員在側,目睹這一慘案,悲痛欲絕,憤激萬分。在宋教仁的追悼會上,徐血兒滿懷悲情為殉難的宋教仁撰寫了輓聯:“為平民政治而死,懼獨夫專制復生。”徐血兒與宋教仁私交甚好,他是在宋的扶掖下成長起來的。宋起草《國民黨大政界》時,即由宋口述,徐血兒筆錄。宋教仁原本還想與徐血兒合作《辛亥革命外史》,也因被殺未果。事實上,宋北上之前,徐血兒也曾勸他不要去,但被宋婉拒了。
事後,徐血兒收集各方面材料,秉筆直書,撰寫了《宋遁初先生昭雪案》一書共4冊,同時還編撰了《宋漁夫集》一書。徐血兒在這兩部書中無情揭露了袁世凱倒行逆施的卑劣行徑,進一步激發起全國人民反袁討袁的強烈義憤。此後,全國各省人民的討袁運動風起雲湧。他的那些討袁檄文,也為名垂史冊的“護國戰爭”作了輿論先導。

險遭暗殺

徐血兒的義舉為袁世凱及其朋黨嫉恨,他們先後三次懸賞緝拿徐血兒。一次,袁世凱雇用殺手,欲置徐血兒於死地,卻因摸錯了門牌號碼,殺錯了人。但徐血兒置生死於度外,他一面繼續在《民立報》撰文,揭露袁賊的復辟帝制陰謀;一面親自帶領報社職工,將出版的《民立報》報紙送到蘇州河邊的小火輪上,以保證蘇州、無錫等地的讀者能及時了解當時事態的發展。與此同時,血兒還秘密從事同盟會和革命黨上海總部機關工作,協助有關人士組織當時的“義勇軍”、“敢死隊”以及參加“南社”的各項政治活動。

英年早逝

徐血兒幼年喪母,婚後不久,血兒就查出自己患有肺結核病。醫生勸他要及時治療,最好能靜養一段時間,可他卻一笑了之,不以為然。在辛亥革命期間,血兒除以筆代槍,為民主共和竭力鼓呼外,還不放過任何機會為革命事業奔走效力。
1915年春,徐血兒由於長期勞累過度,以致積勞成疾。此時,他的肺結核病已到晚期。當時孫中山先生正在日本,他曾決定派廖仲愷來上海陪同徐血兒去日本治療,然因血兒咯血頻繁,身體虛弱,未能成行。是年9月22日,徐血兒病情突然惡化,經搶救無效,病逝於上海,年僅24歲。
徐血兒的喪事,由《民立報》報社同仁葉楚愴、談善吾、朱宗良等人組成的“徐血兒治喪委員會”負責操辦,棺柩存放於上海京江會館。當時,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曾親書輓聯一副:“碌碌吾徒青山又損漁父,茫茫天道黃土忍埋血兒。”
1927年7月,經柳亞子、章士釗、邵力子等社會名流聯名呈報申請,國民黨政府追認徐血兒為革命烈士,在故鄉金壇建造陵園,並發給家屬憮恤金。是年秋,徐血兒靈柩由上海遷葬金壇南郊顧龍山麓,並由於右任先生題書墓碑:“開國名記者徐血兒烈士之墓”。
抗戰勝利後,為紀念徐血兒,金壇教育界旅京同鄉王紹復、湯執中暨邑中教育界人士孫文炳、楊伯雨、高道誠等人會同徐血兒胞兄徐東洲,於1947年8月在縣城丹陽門大街孫氏宗祠內創辦“金壇私立血兒中學”(後改“天復中學”),由於右任先生任名譽董事長,著名教育家徐養秋教授為董事長,王紹復教授為首任校長,並請于右任先生書寫了校牌,1951年學校改名“紅旗中學”,之後,併入金壇縣中。

以身殉職 垂範後世

1915年(民國四年)春,徐血兒由於長期勞累過度,以致積勞成疾。此時,他的肺結核病已到晚期。當時孫中山先生正在日本。他曾決定派廖仲愷來上海陪同徐血兒去日本治療,然因血兒咯血頻仍,身體虛弱,未能成行。是年9月22日,血兒病情突然惡化,經搶救無效,病逝於上海,年僅24歲。
徐血兒喪事,由《民立報》報社同仁葉楚愴、談善吾、朱宗良、謝猛軍、錢化佛等人組成的徐血兒治喪委員會負責操辦,棺柩存放於上海京江會館。當時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曾親書輓聯一副:“碌碌吾徒青山又損漁父,茫茫天道黃土忍埋血兒。”
1927年(民國十六年)7月,經柳亞子、章士釗、邵力子等人聯名呈報申請,國民黨政府追認徐血兒為革命烈士,在故鄉金壇建造陵園,並發給家屬憮恤金。是年靈柩由上海遷葬金壇南郊顧龍山麓,並由於右任先生題書墓碑:“開國名記者徐血兒烈士之墓”
徐血兒生平主要著作有《宋遁初先生昭雪案》、《宋漁父集》、《滬上春秋》。第二次大革命失敗後,他還曾與葉楚傖聯合創辦《世界雜誌》。
抗戰勝利後,金壇教育界旅京同鄉王紹復、湯執中暨邑中教育界人士孫文炳、楊伯雨、高道誠等人”會同烈士胞兄徐東洲,為紀念徐血兒烈士,於1947年8月在縣城丹陽門大街孫氏宗祠內創辦“金壇私立血兒中學””(後改“天復中學”),由於右任先生任名譽董事長,著名教育家徐養秋教授為董事長,王紹復教授為首任校長,並請于右任先生書寫了校牌。1951年學校再度改名“紅旗中學”,未久,併入金壇縣中學。
徐血兒1911年(清宣統三年)與同邑於慶翼先生之長女畹秀在上海結婚,婚後生一子名宏亮,4歲夭折,此後收其兄東洲之長子宏宇為嗣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