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海洋養殖業的興起,徐聞珊瑚帶上曾出現眾多珍珠養殖場,珊瑚礁受到嚴重破壞。
1999年,徐聞縣成立了徐聞珊瑚礁縣級自然保護區,加強該區珊瑚礁自然資源的保護,並於2002年經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提升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2003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6年,徐聞珊瑚礁被評為廣東省“最美的地方”之一。
2007年4月,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保護區濱臨的角尾鄉和西連鎮為濱海地區,三面臨海,地勢低平,北部稍高,南部較低,地質多為沙壤和沙質土。保護區海岸和潮間帶基本上是沙灘和岸礁,主要為濱海-淺海相砂泥質碎屑岩和湖泊相含膏鹽碎屑岩構造,岩性特徵以淺灰綠色粉砂岩、棕紅色泥岩和灰黑色玄武岩為主。長在灰黑色玄武岩上的珊瑚較多,也較茂盛。
氣候條件
保護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較高,四季不明顯;降雨充沛,年際變化率較大;雨熱同季,乾濕季較分明。
潮汐與潮流
潮汐:徐聞海岸帶潮汐現象主要是太平洋潮波進入南海後形成的。徐聞縣與海南島南北相對,之間的瓊州海峽東西走向,略似條帶形的內陸航道,東西兩個出口分別連著七洲洋和北部灣,加上每年東南、西南、東北的季風和海峽溝底凹凸不平地形的影響,形成無規則的混合潮。保護區主要受北部灣不規則全日潮控制。
潮流:保護區內的潮流分布不均勻,南端與瓊州海峽相連海區及水尾角西部海區的流速較大,而在灣內東場以西一帶海面,流速很小,甚至不明顯。
表層環流
保護區的表層環流主要受北部灣表層環流的控制,冬季受瓊州海峽西向的表層環流影響較強,其環流方向以北向和西北向為主。夏季受西南季風吹送和瓊州海峽東向環流的影響較強,其環流方向以東南向和南向為主。
水溫
保護區海域最低水溫在每年的1月,約為18℃左右。最高水溫出現在7月,約為30.5℃,年平均水溫為26℃左右。
災害性天氣
主要受熱帶氣旋及颱風、冰雹、龍捲風和寒潮影響。
保護對象
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共3目19科82種。其中,軟珊瑚目7科27種,在軟珊瑚目中,有柳珊瑚類5科23種,軟珊瑚類2科4屬4種;群體海葵目1科1屬1種;石珊瑚目11科54種,石珊瑚全部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並列入世界CITES公約。礁棲
無脊椎動物環節動物門Annelida 11個科12種,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 6個科7個種,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7個科19個種,
軟體動物門Mollusca 19個科33個種。漁業資源種類共發現經濟魚類、頭足類、甲殼類、貝類等,共43科84種。
管理狀況
管理局機構設定
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設局長一名,副局長一名,內設辦公室、資源環境科、技術研究科3個科室。
辦公室職責:負責日常事務管理,黨務、紀檢、文化、宣傳、組織人事、政策法規,對外聯繫與協調,文字檔案、信息、財務、資產管理、勞動工資和後勤管理等方面工作。
資源環境科職責:負責監測保護區環境生態因子變化,監管區域內各種活動、制定資源管護計畫和資源的日常管護工作、宣傳並執行保護區法規。
技術研究科職責:負責對珊瑚進行種群監測,研究珊瑚的習性,影響因素和培育技術,承擔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下達的科研任務和合作研究項目或保護區立項的科研工作,負責科技檔案、科研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的管理。
管理責任制度
徐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目標是在抓好保護、科研、宣傳教育三大任務的前提下,將徐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建設成為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生態系統穩定、環境良好、物種基因庫豐富、生態旅遊發達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2、制定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
3、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4、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
5、進行自然保護區的宣傳教育;
6、在不影響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
科研調查與監測工作
1、設定6個固定樣地,保留、利用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設定的6個珊瑚礁生態定位觀測點。通過現地觀測和採樣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分析、研究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礁石珊瑚覆蓋率、分布、生長和恢復等各項指標以及珊瑚礁生態系統與環境的關係、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動態演替等。
2、進行保護區浮遊動植物、底棲生物、魚卵仔魚和游泳類生物漁業資源等生物種群監測,為保護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學數據。
3、珍稀、瀕危物種監測。監測區內珍稀瀕危物種的種群數量變化,為保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4、生態環境因子監測。通過對保護區海區水質、沉積物等因子監測,提供、分析影響生態環境的主導因子的基礎數據,為自然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5、珊瑚病害發生研究。
6、珊瑚資源恢復研究。將遭受破壞而各方面都適合珊瑚生長的典型地段作為科研示範區,通過進行珊瑚無性繁殖養成,有性繁殖,幼體附著、培養,成體移植等試驗、研究方法,進行珊瑚資源的恢復研究,提出珊瑚資源恢復的最佳方法和手段。
7、主要經濟水產品和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繁育技術研究。研究、探索繁育方法、苗種培育技術、養成技術等。
8、經濟海洋生物和藥用海洋生物綜合利用的研究。
9、每年定期開展珊瑚普查活動,對保護區內的珊瑚礁生態資源狀況進行調查。
10、開展珊瑚礁分子生物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