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英

徐曉英

徐曉英,筆名霞影,生於1937年10月10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浙派) 代表性傳承人,杭州藝術學校講師,杭州霞影琴館前館長。1960年任杭州歌舞團古琴、古箏演奏員,曾出席全國第一屆、第三屆古琴打譜會、1990及95年中國古琴藝術國際交流會。為《陋室銘》、《烏夜啼》、《雉朝飛》等曲打譜。卒於2016年8月19 日2時26分,享年七十九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曉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衢州
  • 出生日期:1937年10月
  • 逝世日期:2016年8月19日 
  • 職業:琴師
  • 主要成就:對古琴藝術有深遠的影響
  • 代表作品:《稚朝飛》,《烏夜啼》,《陋室銘》,《雉朝飛》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個人作品,個人其它信息,

人物簡介

徐曉英:浙江衢縣人,1954年拜徐元白、張味真為師學習古琴,後從查阜西管平湖吳景略張子謙等琴家繼續深造。發表論文《古琴藝術賞析》等二十餘篇。

人物事跡

徐曉英,浙江衢州人,1937年10月出生,筆名霞影,為三衢先賢徐映璞先生的女兒。徐映璞是一位文史學家,徐曉英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和父親的嚴格訓練,古文詩詞功底很好,人稱“三衢才女”。1954年,徐曉英拜浙派古琴大師徐元白先生的入室弟子,並師從於張味真、查阜西管平湖溥雪齋吳景略張子謙等古琴大師及浙派古箏大師王撰之先生,一生致力於浙派古琴的發掘、傳承和發揚。她的演奏具有浙派古琴清、微、淡、遠的獨特風格,並以聲情並茂的琴歌演唱而蜚聲海內外。她先後整理、挖掘浙派代表曲目《瀟湘水雲》、《平沙落雁》、《普庵咒》、《漁樵問答》等,又打譜創作了《稚朝飛》、《烏夜啼》、《關雎》、《陋室銘》等優秀曲目。
徐曉英
自八十年代起,徐曉英先生以浙江代表的身分出席歷屆古琴國際、全國交流會,歷屆全國古箏交流會。現被全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聘為古琴專家委員會委員,同時任中國琴會常務理事,浙江古箏研究社秘書長。
徐曉英先生寫有大量的論文、散文及古典詩詞,先後編寫了《霞影古琴教程》上、下冊,《霞影古箏教程》上、下冊,音樂前輩呂驥先生為其封面題字。曾編寫了《杭州革命文化志》中的革命社團篇,《杭州文化志》中的音樂篇。先後發表琴、箏、文史等方面的文章三十餘篇。並整理、出版印行了先父徐映璞遺著《兩浙史事叢稿》、《杭州山水寺院名勝志》、《清平詩課》等。
徐曉英先生是浙江省最早舉辦琴箏培訓班的老師,所授學生多達上千人。在漫長的數十年中,徐曉英先生兢兢業業、諄諄善教,培養了不少接班人。她的兩個女兒(章怡青、章怡雯)及多名弟子在北京、杭州、寧波、紹興、衢州、溫州等地帶徒授課,也已培養了不少琴箏人才。
2001年11月成立霞影琴館(為全國第一家古琴琴館),徐曉英先生擔任館長,原浙江省副省長翟翕武同志為名譽館長。琴館的宗旨是:以琴育德,繼承、研究與發掘、整理我國寶貴的古琴藝術遺產,共同探討、研究琴箏藝術,相互學習、交流,培養琴箏藝術接班人。
在徐曉英先生主持下,琴館每月舉行琴箏雅集,每年定期出版全國不多見的館刊,發表古琴研究文章已逾數十篇。每年都作為主要演奏者,參與數場大型音樂會。經常應邀到各大中院校、有關單位和團體舉辦古琴、古箏公益講座。與全國各地琴家關係密切,每年都接待外地琴家和外出交流多次。
霞影琴館現有館員三百餘人,來自各行各業,上有九十餘歲的老翁,下有四、五歲的幼童。已有數百人在琴館學習琴箏藝術,學員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廣東、上海、甘肅、河南、山西、天津及本省各地。每年有數名學生考上音樂類大專院校。館員中先後獲全國、省、市各類獎項的有數十人次,通過四級至九級古箏考級的每年有一百餘人次。先後在杭州劇院、東坡劇院、紅星劇院、省體育館、吳山廣場等地以各種形式參加或組織各類大型演出五十餘次。其中,2004年11月組織舉辦“古琴申遺成功一周年、琴館成立三周年、徐曉英從藝50周年”慶祝活動,舉行了兩場高檔次的音樂會,向社會免費開放,社會各界共1000餘人次欣賞了音樂會,得到社會廣泛讚譽。2006年4月參與杭州市文化局等單位組織的音樂會,參與再創作了古琴與民樂《陽關三疊》、古琴與打擊樂《普庵咒》,堪稱時代精品。2006年6月幫助浙大古琴研究會組織承辦了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反響良好。

個人作品

徐曉英先生的琴曲《陽關三疊》、《泣顏回》被收入《琴韻繽紛》(雨果唱片),其中《陽關三疊》於同年被收入雨果白金髮燒碟。琴曲《蘇武思君》、《漁樵問答》、《憶故人》被收入《靜含太古》(出版社: 中國文采音像)。其生平事跡被收入《中國文藝家傳記》、《浙江人物大辭典》、《浙江名人大辭典》等。浙江省、杭州市、衢州市電視台等均有專題介紹。香港《文匯報》於2005年慕名為徐曉英先生出專版介紹。

個人其它信息

三代都是古琴高手“林妹妹”找她學過琴
昨天下午陽光明媚,記者在鬧市里弄里,尋找這位傳奇琴師。徐曉英住在安吉路的一棟老房子裡,門口便利店的老闆娘聽聞我們要找徐曉英,手一揮:“就是對面這個屋子,她的琴多得不得了。”
這是一間平房,她的家裡一個琴台、一張畫案、一排書架,30來把琴一字排開,用的是藍布碎花的琴套,別有風味,這些都是徐曉英自己設計的。現在,徐曉英只是偶爾去琴館教教學,但她的“獨門秘器”,殺傷力很強,經常有學生偷偷摸上門要拜師學藝。
喝茶、練琴、讀詩,頭髮花白的徐曉英有種仙風道骨的氣質,每天睡醒要彈一曲《關雎》,撩撥琴弦,舒揚心境。
實際上,徐曉英是個大家閨秀,在1953年,她三跪九叩拜了徐元白為師,就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早晨起來舞劍,然後與父親吟詩作對,撫琴吟唱就是一天。
當然,徐曉英也有過勤學苦練的日子,剛練琴那會兒,總被街坊善意地說成“彈棉花”。“一到我練琴時,街坊就說棉花鋪又開張了。尤其是晚上練琴,怕吵到鄰居,就拿一棉被蓋著,不發出聲音的練指法,經常練得兩指鮮血淋漓。”說實在的,能有今天的造詣,除了天分,全靠徐曉英的堅持。
同樣在這間屋子裡,在《紅樓夢》曾飾演林黛玉的陳曉旭向徐曉英學藝,而劇中“林妹妹”所彈奏的琴曲是她後期配的。“那時候,這裡還是水泥地,環境很不好,林妹妹台下比電視上好看多了,她悟性很好,沒幾天就會彈一小段《梅花三弄》”,徐曉英說,那時候她還陪林曉旭進劇組拍了3天電視,因為她不放心。林黛玉葬詩焚稿彈的曲子就是她教的。
徐曉英捧出了古琴的老曲譜,那簡直是天書,對於不懂古琴的人來說,一個也不會念。徐曉英饒有興致地撫了一曲她的心頭好——《憶故人》,徐曉英的手指在七弦上飛翔,琴聲清和雅淡,她撫著琴早已自醉,鄰街的視窗傳來車水馬龍的喧囂,並不足以擾亂她的節奏,就連女兒出嫁時,徐曉英也把琴作為嫁妝。琴者,情也。徐曉英說:“彈古琴,也叫撫琴,需要感情投入”。
如今,兩個女兒接管了她的琴館,先生則醉迷於古琴製作,而一個活潑的小外孫,3歲就痴迷上琴音,三代同堂其樂融融。
教學方式有一套開學第一課是道德課
歷史或者傳說中,有不少文人都會彈古琴,如伯牙、鐘子期的“高山流水”;司馬相如、卓文君的“鳳求凰”;還有諸葛亮唱空城計時,在城頭彈的是古琴。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課,且琴排在首位,古人就是用這些來陶冶情操的,所以現在白領也追求這弦上風雅。
當然,徐曉英的琴館教學方式很有一套。
每次新班開課,徐曉英都會給他們上一堂道德課,那就是“以琴育德”,在她看來,學琴,要先學會做人。然後,是指法,從最基本的右手八法開始到減字譜、吟揉綽注、仙翁操、陽關三疊、平沙落雁。還有一課,就是文化課,徐曉英自己花了5萬元製作了一套《清平詩課》,是一套3本藍皮豎版毛筆字的線裝書,供學員學習。“《清平詩課》是我小時候的功課,文化是相通的,只有了解了其中的意境,才能準確地演奏”,徐曉英說,當年,父親要求她每日一課,不但要能背誦還要對詩,對不上來是要受罰的。
誰都可以來琴館學
但必須要去用心彈
如今家庭合樂幸福的徐曉英,已年近80,說起她的牽掛,始終還是霞影琴館。琴館都是小班教,賺不了錢。但圖的就是個以琴會友。還定期出著期刊,介紹一些圈子裡的知識。也有人提出要給琴館贊助,或是在期刊上登個商業廣告,都被徐曉英斷然拒絕。她摩挲著裝幀古樸的期刊,念道:“你看,這上面用的是曲譜,這幾個字題得多漂亮!我不要那些花花綠綠的廣告,來破壞它的美感。”
儘管身體很差,徐曉英還是會每周堅持至少去琴館兩次教學。“學而不用比不學好,既然學了就必須學好。”這是她最喜歡的話,“很多人都把學琴的事交給了孩子,其實是錯誤的。古琴需要很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有頓悟的人生經驗,成年人更適合。誰都可以來琴館學,但必須要去用心彈。”
現在,聚集在她門下的1000多學員中,有離休幹部、浙大博士、退休女工、在校教師、搞藝術的學生,還吸引了不少來自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等五湖四海的拜藝人。
琴館都是小班教課,賺不了錢,但圖的就是個以琴會友。她經常會帶學生去上天竺、萬松書院、千島湖等地搞一場雅集,從《關雎》一直到《白頭吟》,就這樣,彈彈琴、聊聊天,幾杯清茶就是一下午。
名氣大,請她去彈琴的人自然也很多。但徐曉英有自己的原則——伴宴不去,在她看來,觥籌相對和滿面紅光聽客,那是對古琴的不尊重。漸漸地,那些人也不來打擾她了。
她的琴館還會定期出一本期刊叫《霞影琴訊》,期刊的封面用古琴譜打底,古樸而文雅。有人提出要給琴館贊助,或是在期刊上登個商業廣告,都被徐曉英斷然拒絕:“我不要那些花花綠綠的廣告,來破壞它的美感。”期刊的封底則是唐代文人劉禹錫的名篇《陋室銘》:“可以彈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樣大隱於世的活神仙樣態,在她身上從來都沒有消失。
吾日三省吾身
徐曉英:每天要反省教學生的技巧有沒有保留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自省,是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我們每個人都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比如,對家人是不是關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學琴、教琴更是如此,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反覆練習實踐了呢,教學生的技巧是不是沒有保留。
徐曉英先生近照徐曉英先生近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