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27年1月21日,徐承恩出生於浙江省諸暨市應店街紫閬的一個小村莊。6歲進鄉村學堂,學堂里的教員大都只有幾年私塾的底子,那種一成不變的填鴨式灌輸讓他感到厭倦。
1938年,在家人的鼓勵下,徐承恩踏上了異鄉求學路。
1939年5月,徐承恩考入了浙江南部麗水縣城的聯合中學。
1942年上半年,日軍攻陷麗水城,全校師生轉移到青田縣南田鄉(今文成縣)一座大山里。
1945年初秋,高中畢業的徐承恩被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正式錄取。
1949年5月,22歲的徐承恩大學畢業後,奉命到錦州合成廠(中國第一家煤煉油工廠,現錦州石化公司)參加該廠恢復建設工作。
1953年1月,徐承恩由於工作出色,被調到東北石油管理局,從事設計管理工作。5月,進入石油部石油設計局,石油部北京設計院工作。
1965年1月至1971年1月,徐承恩擔任石油部北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1971年1月至1978年1月,徐承恩擔任北京石油化工總廠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1978年1月至1980年1月,徐承恩擔任石油部煉油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1980年1月至1984年1月,徐承恩擔任石油部北京設計院副院長。
1984年1月至1988年1月,徐承恩擔任中國石化北京設計院院長。
1989年1月至2000年1月,徐承恩擔任中國石化北京設計院技術委員會主任。
1994年,徐承恩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擔任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學部常委(至1996年1月)。同年擔任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委委員(至2006年1月)。
1996年1月至1998年1月,徐承恩擔任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學部副主任。
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徐承恩擔任中國工程院主席團成員。
2000年1月,徐承恩擔任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截至2015年6月,徐承恩先後參加設計和主持審核過中國國內燕山石化公司煉油廠、福建煉油廠等六個大型煉廠和二個援外煉油廠的工程設計工作。參加過原石油部和中國石化總公司組織的多次煉油工藝技術攻關工作,在尿素脫蠟、分子篩脫蠟、常壓渣油催化裂化、甲基叔丁基醚合成以及煉油廠的節能技術改造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1959年9月26日,以松基三井獲得工業油流為標誌,勘探發現了
大慶油田,但是大慶油田產的石油含蠟比較多,煉出的柴油凝固點高,北方天氣寒冷,這種柴油很難使用,脫蠟、降低柴油凝固點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工作。徐承恩主動擔下了這項任務。整天面對的是彎彎曲曲的管廊和必須精確到毫米的圖紙,經過三年時間,於1965年,尿素脫蠟裝置終於設計成功,通過化學反應去掉原油中的石蠟成分,這對利用大慶原油為航空以及高寒地區提供燃料起到了作用。後來的石油工作者把它和其他四個自主設計的煉油裝置稱為石油界的“五朵金花”。
20世紀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徐承恩作為北京設計院總工程師,主持審定了燕化煉油廠和援外煉油廠的設計工作。
1980年,已經成為北京設計院院長的徐承恩就預見性地提出:“北京設計院要從國內設計向國際型轉變,從單一的煉油設計向石油化工型轉變,從單純的設計向工程承包公司轉變。”在他的指導下,福建煉油廠設計在中國實現了全廠集中控制、裝置密集布置,消除了大管廊、大馬路和大廠前區的設計舊模式。在設計方法上,他從中國石化建設的大局出發,使設計程式由過去“先地上後地下”變成“先地下後地上”,加快了工程進度。
在“汽油改質”攻關會戰中,徐承恩作為攻關組組長,與有關單位歷時9年攻關,不僅使甲基叔丁基醚工藝開發和裝置的設計獲得成功,還促進了催化重整催化劑的更新換代與汽油脫硫醇工藝的改進。
在中國石油化工廠的大型化、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徐承恩立足中國石化工業的實際,以“放眼現代化、放眼世界、放眼未來”的精神,研究制定和審查煉油廠裝置大型化、現代化的設計方案。如2001年在中國最大的上海高橋800萬噸/年潤滑油型常減壓裝置和140萬噸/年焦化裝置的設計中,他作為技術委員會主任堅決把好設計方案的每一道環節,使這兩套大型化裝置按時一次開車成功。上海高橋800萬噸/年潤滑油型常減壓裝置流程複雜,產品質量要求高,需要解決許多技術難題,加之企業對工程要求急,必須做到邊設計,邊施工。徐承恩指出:“裝置再大再難,也要立足國產化,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為了保證這套國內沒有先例的特大型裝置建成投產,他要求項目組無論設計任務多么忙,也要對關鍵部件一分配器去製造廠做1:1冷模實驗。項目組共提出了4套實驗方案,對此,徐承恩進行了多次評審,使方案達到最科學、最最佳化、最先進、最可靠的要求,為保萬無一失,他要求項目組不能鬆懈,在去現場開工之前必須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應對方案。在徐承恩的組織及指導下,經過項目組的不懈努力,使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最大潤滑油型常減壓裝置,於2002年9月15日在上海建成投產,一次開車成功。
出版日期 | 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4.10 | 《催化重整工藝與工程》 | 徐承恩主編 | 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 |
2009.09 | 《催化重整工藝與工程》 | 徐承恩主編 | 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 |
2006.11 | 《催化重整工藝與工程》 | 徐承恩主編 | 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 |
1997 | 《化工百科全書石油煉製詞條》 | |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
1965.05 | 《延遲焦化》 | 卡斯奇等著;徐承恩等譯 | 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 |
截至2015年7月,徐承恩參與指導過許多設計和科研攻關項目,其中直接負責和參與的項目曾有兩項成果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人才培養
徐承恩經常向工程技術人員強調說:“科學是極為嚴謹和實實在在的,尤其是對我們天天接觸易燃易爆的石化工業設計人員來講,更是來不得半點馬虎,否則就可能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1989年 | 國家建設部授予首批中國工程建設設計大師稱號 |
1990年 | 中國石化總公司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和管理專家稱號 |
1991年 |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
1994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17年3月17日 | 第三屆“感動石化”人物 |
| 國家突出貢獻專家 |
| 北京市科協授予最佳理事長稱號 |
| 中國科技大會授予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
| 北京市科委授予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1979年01月至2000年01月 | 中國石油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名譽理事 |
1985年01月至1997年01月 | 中國石油學會北京石油學會理事長 |
2013年 | 中國石油煉製技術大會暨中國石油化工信息學會會員代表大會學術委員會顧問 |
| 國家重油加工重點試驗室學術委員 |
個人生活
徐承恩作為領導幹部在生活上一直保持了廉潔自律,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他嚴以律己,生活儉樸,平易近人,聯繫民眾,他還堅持每天健步上下班。20世紀80年代,他當院長時照例可派小車接送,但為了節約,主動不坐小車,和大家一起坐大班車上下班。2002年,他老伴因路滑摔傷骨折,他若立即向院裡要車護送到醫院是合乎情理的,但他又是自己花錢打了“的”。院辦的同志們也說:“設計院大小複印機幾十台 ,但徐院長從不因自己的事在院裡印一張紙,而是到外面自己花錢印;他也從不因私事用公家一個小小的信封和郵票;他工作忙,年齡又大,但很多事總是自己親自跑腿辦,絲毫沒有架子,也從不因私事向院裡提任何要求。”
人物評價
徐承恩是中國煉油工程設計創新、煉廠設計模式改革、煉廠大型化的組織實施者,先後參加大慶原油加工會戰和“五朵金花”煉油技術攻關會戰,為國家煉油技術國產化和石油石化戰略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徐承恩擔任北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期間,還主持審定了燕化煉油廠和援外煉油廠的設計工作,並參與中國第一次設計的丙烷脫瀝青裝置、分子篩脫蠟裝置等,為新中國煉油工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中國石化報評)
徐承恩既是知識淵博,功底深厚,經驗豐富的學者,也是平易近人,可親可敬,為人高尚的良師益友。(《化工管理》期刊評)
踏遍山巔自成峰;為人正,為民生,為煉油盡青春。捨得一身剮,敢把洋油拉下馬。八千里路塵與土,六十載攻關歷衷苦。大學者有大氣象,事業心不減,征服心不老。胸懷世界,志在東方。不慕名利,不驚寵辱。你是24k黃金打造的工藝泰斗!(第三屆“感動石化”人物頒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