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亮

徐惟亮

建議刪除該詞條,通篇都是在講董思陽,沒有出現徐惟亮的任何信息。張冠李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惟亮
  • 類型:人物
  • 性別:男
  • 相關:董思陽和馬雲參加亞布力論壇
創業經歷,團隊力量,善於求教,創業傳奇,

創業經歷

團隊力量

在美國留學時的一次營養學講座,讓董思陽第一次接觸到了有機食品的概念。她本能地意識到了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鞏汗與一個在加拿大讀MBA的朋友一拍即合,兩人成了創業夥伴。在回國投資的前前後後,這個顧問和她一起完成了很多構想。
他們了解到,近年來,世界有機食品消費量都在以20%~25%的幅度增長,其中美國有機食品的年貿易量已經超過90億美元。儘管中國有機食品占有率不足0.2%,但發展非常快,據專家預測,未來10年中國有機食品出口量將達到10億~20億美元,國內市場份額將達到食品消費總額的3%~5%。得到這一連串激動人心的數字後,董思陽又專門到各地考察。在德國的實驗室里,她看到飼養的雞很短時間內別的地方還沒長大,供食用的雞腿已經發育得非常大了。“這些生長激素對小孩的發育會有非常不好的影響。”驚訝的同時也堅定了她做有機餐廳的決心,“我要倡導和傳播一種健康罪精轎飲食新理念”。
董思陽開始著手籌備中國第一家有機茶連鎖餐廳“喜客多”。回國之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兵買馬、組建團隊,但在這上卻遇到了一些小麻煩。除了管理層,做餐飲還需要很多服務生、廚師,這些員工素質和視野與董思陽以往做貿易時的員工有一定差距,再加上長期在國外和香港生活,她與內地員工的觀念也有不同,和員工溝通非常困難。“我開始很喜歡和員工談夢想,以此激勵他們。但後來發現觀念上不太一樣,似乎行不通。”
董思陽與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合影
於是,在智囊團隊的協助下,董思陽在“喜客多”舟犁挨制定了獨特的、更為“實際”的激勵手段。“我們實行與餐廳營業額掛鈎、每半個月發一次獎金的制度。據我了解,其他餐廳雖然很多獎金也與營業額掛鈎,但只針對點菜等直接銷售人員,而傳菜員或者廚房內部的員工無法享受。為了調動每個員工的積極性,我讓專門的會計師算出了不同的提成比例,這樣所有人都能分享到企業成功的喜悅。”
當位於上海市中心的第一家樣板店開業後,雖然多達210個座位,但第三天就出現了客人排隊的火爆場面。第二家在浦東的店10月份也即將開業,董思陽預計一年內在上海開20家店,而到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開直營店的計畫也在籌備之中。
為了保證未來連鎖化發展,董思陽除了建立“中央廚房”,計畫在江蘇或者黑龍江建立有機生產基地完善產業鏈之外,在培訓上也下了很大工夫。“我們對服務生要求比較高,開新店之前有一個月的培訓時間,除了了解有機食品及營養學的知識,禮儀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比如我們不說‘歡迎光臨’,而是院習陵‘歡迎跨入高品質領域’。”因為餐飲行業的流動性比較強,對後期零散進來的員工,他們會配備一個“老師”指導。“我們的服務生分A、B、C三個級別,A級有資格做老師。”
“我們所做的事,對中國食品業、農業、飼料業以及貿易等產業發展都將有拜潤斷巨大影響。希望將來外國人也能排隊加盟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健康餐廳。”談到自己在做的事業,董思陽完全不像個才二十出頭的小姑娘。

善於求教

董思陽 董思陽和馬雲參加亞布力論壇
很小就在新加坡參加了成功學課程,從成功學大師身上得到了最早的啟蒙。從17歲開始,她抓住各種機會參加招商、洽談會,結識了眾譽乃灑挨多良師益友。每當創業當中遇到困難,她會都想盡辦法找到業內的前輩和專家請教。
董思陽的朋友非常多,但其中同齡人卻很少。“可能因為我總是考慮公司的事情,經歷也比較豐富,反而和同齡人有了代溝,朋友都是30歲左右甚至40歲以上的人。”
這些朋友在她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是比較開朗的人,想到就去做。但做了之後肯定會發現有不了解的地方,除了買專業書籍研讀,我還會向前輩和關鍵人物請教,迅速學到精華,將書本知識大而化小,更快上手。要勤於向他人請教,虛心求問。書本知識固然可貴,但要學到人生和工作經驗,就一定需要向人學習。”
董思陽16歲那年,遇到了她在商界的啟蒙老師。當時她偶然通過報上的招聘啟事應徵了為香港到新加坡投資的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做臨時私人助理。那是她第一次接觸夢想中的企業家,“那兩個多月是我提升最大也是最難忘的日子。”
她跟著這位董事長拜訪了許多銀行家、律師和商人,談判時,董思陽在一旁做紀要。漸漸她發現,談判所用的技巧與書上及她想像中的大不相同。“書上寫的往往以自己的利益催台閥驗為出發點,能多賺一分錢是一分。但她在談判時往往會說‘我們這個方案對您的益處是什麼,預計您的回報是多少’。”當時董思陽不理解,難道做生意不就是為了賺錢嗎?為什麼總談別人的收益呢?“後來她告訴我,做生意要先學會做人。站在對方的利益考慮,不計較才會有大的回報。你計較的時候,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他是知道的,他知道了也會跟你計較。如果你付出了,該得到的回報一定會得到――這完全打破了我以往的思維方式,對做人做事有了新的思考。”
董思陽
在籌備有機餐廳的過程中,董思陽又遇到了一個困惑:國內消費者認識有機食品的價值需要一段過程,我們進行教育和宣傳,但可能70%的顧客開始不相信,只有30%會試試看。而且,有機餐廳的成本高,但我們要做連鎖必須大眾化,價位不能太高,如何實現自己的利潤以確保長期的發展呢?
於是,她找到了必勝客中國品牌總經理請教,得到的經驗是:第一,要有兩份選單,有有機的特色菜,也要有茶餐廳的基本選單。第二,如果不考慮利潤去做推廣,賠兩年肯定撐不住。
認真思考之後,董思陽確定了兩項解決方案。首先,把有機餐廳與茶餐廳、咖啡廳的概念整合起來,這樣即便遇到了不接受有機的顧客,也可以選無機菜。兼顧到女士、老人等各類消費群的需求,還推出了血型套餐、營養早餐(優酪乳、乳酪、麥片等專為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食用的阿斯巴甜糖和料理)以及瘦身養顏等特色有機套餐。這些以橄欖油和純淨水烹調,以有機青蔬為主要的原材料,確保了食品的天然營養和健康價值。
此外,就是走薄利多銷的道路,以芥藍為例,如果無機的成本是1.5元,有機的成本是3元。其他店裡無機的普通芥藍賣18元,我們精蒸的有機芥藍就賣22元,雖然價格略高,但是也不會讓消費者明顯感覺貴。
“現在我們著力穩定發展,餐廳的服務和口味等穩定之前,不會大規模打廣告做宣傳。”就這樣,她打贏了第一場勝仗。“以前聽說做餐飲前三個月都會賠錢,但我們第一個月就實現了收支打平。”
“年長的企業家經驗和判斷力比我強很多,但我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怕失敗,創新精神更強。”即使和前輩老師相比,董思陽仍有著極大的自信心。
自己成功的路上遇到了無數良師和伯樂,如今的董思陽談到未來的計畫和夢想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設立不同的基金,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機會。
回饋社會:為別人當伯樂
很多人問董思陽 董思陽
,“如果你沒有這樣好的家庭,沒有機會留學新加坡,是否會有現在的成就?”回想起來,她不否認家庭在成長中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父母給予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東西,誠實、有愛心、胸懷寬廣等優秀品質。但在創業中,董思陽沒有用父母一分錢,留學新加坡也是邊打工邊學習,儘快學會獨立照料自己的生活。
那時,她從校園裡兩平米的飾品店做起,學會了銷售、會計、做賬等許多知識。因為發現內地貨源充足、價格便宜,僅17歲的她還專門到浙江義烏購買新加坡罕見的小飾品。“最多的時候,我早上上學、中午配送雞飯、下午去學校教舞蹈、傍晚去飾品店做賬、晚上參加一些培訓課程或商會活動。回到家後還要處理網上的訂單……”即使在美國讀MBA時,她也會將課程儘量壓縮在下半周,留出足夠時間回新加坡處理公司事務。“這些經驗為我現在組建團隊,建立並管理自己的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想說,人的主觀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客觀。不要在乎出身、家庭等客觀因素。當你立志要成功,有強烈的企圖心要成為佼佼者並不斷去完善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的壞朋友不見了,隨之而來的是和你同樣優秀、同樣有進取心的朋友和一個有助於你成長和成功的環境。”
董思陽到大學做講座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其他“80後”的年輕人也有創業的衝動,但苦於缺少資金、缺乏伯樂。於是,她和智囊團目前正籌備在國內為想創業的年輕人籌劃建立一筆“小天使創業投資基金”,“這項事業目前正在進行當中,他們可以寫計畫書,我們會提供50萬~100萬元的資金。”
此外,她還計畫在30歲之前做一個幫助殘疾人的基金會,發掘殘疾人的優勢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給家庭和國家減輕負擔。“一位潛能大師曾經說過,‘當你有不可思議的目標時,你的人生就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我發現潛意識果真能逐漸地迸發它的能量,‘不可思議的目標’也開始一個個地轉變為現實”。

創業傳奇

寫真(20張)
一個被夢想懷抱的女孩子,敢想敢夢是董思陽從小的天性,而且她也充滿了無限的正義感,喜歡挑戰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從15歲開始接觸社會,開始有一些實踐活動,由於國外的教育通常是半天制,上午讀書,下午就可以打工賺一些臨用錢,當時由於年齡小,打工的直接目的就是賺臨用錢。所以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個很大的裝飾品賣場做推銷員。
很小就在新加坡參加了成功學課程,從成功學大師身上得到了最早的啟蒙。從17歲開始,她抓住各種機會參加招商、洽談會,結識了眾多良師益友。每當創業當中遇到困難,她會都想盡辦法找到業內的前輩和專家請教。
董思陽的朋友非常多,但其中同齡人卻很少。“可能因為我總是考慮公司的事情,經歷也比較豐富,反而和同齡人有了代溝,朋友都是30歲左右甚至40歲以上的人。”
這些朋友在她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是比較開朗的人,想到就去做。但做了之後肯定會發現有不了解的地方,除了買專業書籍研讀,我還會向前輩和關鍵人物請教,迅速學到精華,將書本知識大而化小,更快上手。要勤於向他人請教,虛心求問。書本知識固然可貴,但要學到人生和工作經驗,就一定需要向人學習。”
董思陽16歲那年,遇到了她在商界的啟蒙老師。當時她偶然通過報上的招聘啟事應徵了為香港到新加坡投資的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做臨時私人助理。那是她第一次接觸夢想中的企業家,“那兩個多月是我提升最大也是最難忘的日子。”
她跟著這位董事長拜訪了許多銀行家、律師和商人,談判時,董思陽在一旁做紀要。漸漸她發現,談判所用的技巧與書上及她想像中的大不相同。“書上寫的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能多賺一分錢是一分。但她在談判時往往會說‘我們這個方案對您的益處是什麼,預計您的回報是多少’。”當時董思陽不理解,難道做生意不就是為了賺錢嗎?為什麼總談別人的收益呢?“後來她告訴我,做生意要先學會做人。站在對方的利益考慮,不計較才會有大的回報。你計較的時候,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他是知道的,他知道了也會跟你計較。如果你付出了,該得到的回報一定會得到――這完全打破了我以往的思維方式,對做人做事有了新的思考。”
董思陽
在籌備有機餐廳的過程中,董思陽又遇到了一個困惑:國內消費者認識有機食品的價值需要一段過程,我們進行教育和宣傳,但可能70%的顧客開始不相信,只有30%會試試看。而且,有機餐廳的成本高,但我們要做連鎖必須大眾化,價位不能太高,如何實現自己的利潤以確保長期的發展呢?
於是,她找到了必勝客中國品牌總經理請教,得到的經驗是:第一,要有兩份選單,有有機的特色菜,也要有茶餐廳的基本選單。第二,如果不考慮利潤去做推廣,賠兩年肯定撐不住。
認真思考之後,董思陽確定了兩項解決方案。首先,把有機餐廳與茶餐廳、咖啡廳的概念整合起來,這樣即便遇到了不接受有機的顧客,也可以選無機菜。兼顧到女士、老人等各類消費群的需求,還推出了血型套餐、營養早餐(優酪乳、乳酪、麥片等專為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食用的阿斯巴甜糖和料理)以及瘦身養顏等特色有機套餐。這些以橄欖油和純淨水烹調,以有機青蔬為主要的原材料,確保了食品的天然營養和健康價值。
此外,就是走薄利多銷的道路,以芥藍為例,如果無機的成本是1.5元,有機的成本是3元。其他店裡無機的普通芥藍賣18元,我們精蒸的有機芥藍就賣22元,雖然價格略高,但是也不會讓消費者明顯感覺貴。
“現在我們著力穩定發展,餐廳的服務和口味等穩定之前,不會大規模打廣告做宣傳。”就這樣,她打贏了第一場勝仗。“以前聽說做餐飲前三個月都會賠錢,但我們第一個月就實現了收支打平。”
“年長的企業家經驗和判斷力比我強很多,但我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怕失敗,創新精神更強。”即使和前輩老師相比,董思陽仍有著極大的自信心。
自己成功的路上遇到了無數良師和伯樂,如今的董思陽談到未來的計畫和夢想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設立不同的基金,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機會。
回饋社會:為別人當伯樂
很多人問董思陽 董思陽
,“如果你沒有這樣好的家庭,沒有機會留學新加坡,是否會有現在的成就?”回想起來,她不否認家庭在成長中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父母給予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東西,誠實、有愛心、胸懷寬廣等優秀品質。但在創業中,董思陽沒有用父母一分錢,留學新加坡也是邊打工邊學習,儘快學會獨立照料自己的生活。
那時,她從校園裡兩平米的飾品店做起,學會了銷售、會計、做賬等許多知識。因為發現內地貨源充足、價格便宜,僅17歲的她還專門到浙江義烏購買新加坡罕見的小飾品。“最多的時候,我早上上學、中午配送雞飯、下午去學校教舞蹈、傍晚去飾品店做賬、晚上參加一些培訓課程或商會活動。回到家後還要處理網上的訂單……”即使在美國讀MBA時,她也會將課程儘量壓縮在下半周,留出足夠時間回新加坡處理公司事務。“這些經驗為我現在組建團隊,建立並管理自己的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想說,人的主觀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客觀。不要在乎出身、家庭等客觀因素。當你立志要成功,有強烈的企圖心要成為佼佼者並不斷去完善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的壞朋友不見了,隨之而來的是和你同樣優秀、同樣有進取心的朋友和一個有助於你成長和成功的環境。”
董思陽到大學做講座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其他“80後”的年輕人也有創業的衝動,但苦於缺少資金、缺乏伯樂。於是,她和智囊團目前正籌備在國內為想創業的年輕人籌劃建立一筆“小天使創業投資基金”,“這項事業目前正在進行當中,他們可以寫計畫書,我們會提供50萬~100萬元的資金。”
此外,她還計畫在30歲之前做一個幫助殘疾人的基金會,發掘殘疾人的優勢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給家庭和國家減輕負擔。“一位潛能大師曾經說過,‘當你有不可思議的目標時,你的人生就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我發現潛意識果真能逐漸地迸發它的能量,‘不可思議的目標’也開始一個個地轉變為現實”。

創業傳奇

寫真(20張)
一個被夢想懷抱的女孩子,敢想敢夢是董思陽從小的天性,而且她也充滿了無限的正義感,喜歡挑戰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從15歲開始接觸社會,開始有一些實踐活動,由於國外的教育通常是半天制,上午讀書,下午就可以打工賺一些臨用錢,當時由於年齡小,打工的直接目的就是賺臨用錢。所以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個很大的裝飾品賣場做推銷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