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剛(1907-1935)原名徐興華。四川開江人。歷任中國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三十二團參謀長、第六軍第三縱隊隊長、第九師師長、第三軍軍長、第一軍團參謀長、湘鄂贛軍區司令員兼第十六師師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彥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四川
-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11日
- 逝世日期:1935年9月21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重慶中法大學
人物經歷,人物事跡,被害經過,評價,紀念活動,
人物經歷
徐彥剛,1907年11月11日生於四川省開江縣甘棠鄉漆子店一個農民家庭。
1924年,國小畢業後,考入重慶江北中學,在校期間,受共產黨人的影響,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鬥爭,遭反動當局被捕入獄。1926年春,考入重慶中法大學,並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投筆從戎,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
1927年初,到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次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隨部隊到井岡山。後被派到袁文才部工作。1928年2月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2團參謀長,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11師32團參謀長,曾參加黃洋界保衛戰等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9年初轉移到永新、蓮花等地開展游擊戰。
1930年1月,所率地方武裝編入紅6軍,任第3縱隊縱隊長。同年11月任紅1軍團3軍9師師長,先後參加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1932年3月任紅3軍軍長,後任紅1軍團參謀長,率部參加漳州戰役和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1933年冬調任湘鄂贛軍區司令員,後兼任紅16師師長。1934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參與領導鞏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蘇區的鬥爭。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帶領當地軍民堅持以黃金洞為中心的平江、瀏陽、銅鼓游擊根據地的鬥爭,曾指揮紅16師取得大源、虹橋等戰鬥勝利(見湘鄂贛邊紅軍三年游擊戰)。
1935年6月,國民黨軍重兵“進剿”,他在江西永修雲居山突圍戰鬥中負傷,9月在永修燕山朱坑養傷時被敵人殺害。
人物事跡
1927年,徐彥剛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改編的教導團赴江西參加南昌起義。途中,該團被張發奎部繳械,他轉而加入平、瀏工農自衛軍,後隨該部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被編入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3團。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徐彥剛受毛澤東委派,參加了對袁文才農軍的改造工作,任該部副連長、連長等職。該部後編入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2團(不久又改稱紅4軍第32團),他任團參謀長,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歷次反“進剿”、“會剿”作戰。
1928年6月,在龍源口戰鬥中,當敵我雙方激烈爭奪制高點的緊要關頭,徐彥剛指揮第32團一部一舉搗毀了敵指揮中心,對紅軍取得該戰之捷起了關鍵的作用。繼而,又指揮第32團一部和第31團1營,打退了敵人對井岡山的進攻,取得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毛澤東聞此役之勝後作詩《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期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導敵軍宵遁。”
1932年3月,徐彥剛升任紅3軍軍長,率部在漳州及南雄、水口等戰役中猛衝猛打,屢建戰功。8月,在紅1軍團攻打興國、宜黃的兩次攻堅戰中,指揮第3軍擔負強攻城門任務,他身先士卒,指揮部隊同敵人拚死衝殺,重創守敵,連克兩座城池。
1933年1月,徐彥剛升任紅1軍團參謀長。在中央蘇區第四次反 “圍剿”的作戰中,他先是與紅1軍團保衛局長羅瑞卿指揮兩個師以迅猛的動作殲敵於第52師師部及2個旅,接著,又指揮部隊將敵第59師殘部殲滅於登仙橋,活捉敵師長陳時驥。繼而在草台崗戰鬥中,率紅9師採用中間突破戰法,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殲敵第11師大部和9師一部,擊傷敵第11師師長肖乾、旅長莫與碩。6月,在紅一方面軍進行的整編中,調任紅1軍團第2師師長。10月,徐彥剛調任湘鄂贛軍區司令員。到職後,立即指揮紅16師等部抗擊敵人對該根據地的第五次“圍剿”。
1934年5月,紅16師師長高詠生犧牲後,徐彥剛又兼任該師師長。同年六七月間,紅16師在國民黨軍的重兵“圍剿”下,遭受嚴重挫折,全師僅餘1營兵力。此後,徐彥剛積極倡導和組織恢復紅16師。11月,他毅然離開省軍區機關所在地,奔赴鄂東南前線,率領新恢復的紅16師開展游擊戰爭。不久,在崇陽、通城間的老虎洞戰鬥中,身負重傷。傷愈後,他又重返前線,指揮紅16師連戰連捷,僅在崇陽大源橋一役中,就殲敵第50師第300團兩個半營,擊潰4個營。當敵調集重兵向紅16師逼近,揚言要“活捉徐彥剛,消滅紅16師時”,他率部在虹橋設伏。戰前動員會上,他斬釘截鐵地說:“打垮敵人不是紅軍真本事,全部殲滅敵人才算真本事。”當敵進入伏擊圈時,他一聲令下,紅16師如猛虎下山,撲向敵人,殲其1個團,俘敵500餘人,極大地振奮了湘鄂贛邊軍民堅持鬥爭的信心。
1935年6月,國民黨軍調集60多個團的兵力對湘鄂贛黨政軍機關及紅16師實施大規模的“清剿”,徐彥剛立即與省委書記傅秋濤組織黨政機關及部隊分3路從通城麥市突圍。徐彥剛、方步舟等率領的中路、左路部隊渡過河後,因不見右路和特務團過河,加之敵人以主要兵力迫擊未過河的紅16 師部隊,他們未遇大股敵人的追擊,便在通城與崇陽交界地帶等候右路和特務團。
五六天后,敵軍數路人馬包圍過來,徐彥剛遂率部隊向陽新方向轉移。部隊進至陽新太子廟後,在下一步向何處行動的問題上徐彥剛與方步舟發生意見分歧。方步舟主張從陽新黃顙口橫渡長江,取道黃梅、蘄春到大別山去;徐彥剛則認為紅16師是湘鄂贛游擊區的主力紅軍,不能離開湘鄂贛游擊區,主張從黃顆口沿長江而下,經瑞昌碼頭鎮,到靖安、奉新一帶開闢新的游擊區。
多數指揮員贊同徐彥剛的意見。於是,部隊在太子廟稍作休整後,以紅46團組成先頭部隊,由徐彥剛率領,紅48 團和師機關組成後續部隊,由方步舟率領,兩部先後由太子廟向黃穎口開進。徐彥剛率46團到黃顙口後,找到一些船隻,即乘船順流而下,並擬登岸後,再由這些船返回運載師部和第48團。然而,當方步舟率師部和第48團趕至黃顙口時,船隻尚未返回,追兵已近,方步舟只好率部返回太子廟,並擬經鳳凰山向黃金洞靠攏。在途經鳳凰山的鳳凰寺時,遭敵堵擊,後面敵人又揮兵追上,在敵前後夾擊下,師部和第48團指戰員雖奮勇衝殺,但終因寡不敵眾,部隊大部傷亡,只有方步舟、鍾期光、魏平等十餘人突自至大冶龍角山隱蔽起來,方步舟被認為在突圍過程中指揮失誤而因此降為師參謀長,爾後至11月,這支部隊餘部歷經艱險,輾轉返回黃金洞地區。
徐彥剛率領紅46團從黃顙口順江而下後,在瑞昌茅頭鎮碼頭登岸,並消滅了當地國民黨一股地方武裝。為了等紅48團,徐彥剛率部在茅頭鎮又逗留了幾日。國民黨軍發覺後派兵追來,徐彥剛遂率部向修水、銅鼓、奉新邊界轉移,轉移途中,惡戰不斷,紅46團損失很大。後徐彥剛率部轉戰到永修、靖安一帶時,又陷敵包圍,戰鬥中部隊又遭很大傷亡,徐彥剛亦負傷,他遂將部隊交給團政委明安樓,叮囑其一定要把部隊帶回黃金洞,爾後,徐彥剛帶一排人到永修縣雲居山養傷。
9月,徐彥剛身邊的警衛人員在戰鬥中犧牲或失散後,徐彥剛隻身一人被歹徒黃盛彬三兄弟發現,他們為向國民黨軍邀功請賞,用牛角斧將徐彥剛殺害。徐彥剛的犧牲,使湘鄂贛邊游擊區失去了一個文武雙全、戰功卓著的紅軍將領,對當地游擊戰爭的開展無疑是一個重大損失。
被害經過
國民黨對徐彥剛十分懼怕,為捉拿徐彥剛,在報紙上登出懸賞布告:“生擒到省者賞二萬元,割首級來獻者賞一萬元”。徐彥剛在山上養傷,由於缺乏糧食,不時到上下黃家屋場孤老的徒弟黃聖春家搞吃的。黃家兄弟3人見國民黨有重賞,又見徐彥剛身上帶有銀元,遂起殺害之心,掠財邀賞。一天晚上,徐在黃家堂前燈下坐著,衛生員在裡屋,警衛員在外警戒。黃家兄弟見時機已到,老二黃聖彬手持牛角斧在徐彥剛身後暗處,趁其不備猛砍兩斧。徐彥剛當即犧牲在地,隨即衛生員亦被砍死,警衛員被趕來的保全隊俘獲。
不久,徐彥剛的遺體遺物被送往國民黨五十師師部,後送國民黨湘鄂贛總部。
評價
1937年,朱德沉痛地寫道:“彥剛同志的犧牲不僅為本黨一大損失,亦為中國革命之重大損失,但精神不死,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光榮一頁矣。”
1939年冬,周恩來在蘇聯莫斯科會見秦化龍時說:“徐彥剛是個好同志,是我軍一個精明能幹的高級指揮員,他犧牲太早了,你們應該寫些文章紀念他!”
1982年,聶榮臻在一封信中對他作了高度評價:“徐彥剛是位好同志,一貫作戰勇敢,工作積極,功勳卓著。”
紀念活動
2007年11月1日,開江縣委、縣政府、市黨史研究室,在開江縣聯合舉辦了紀念開江籍紅軍將領徐彥剛烈士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緬懷徐彥剛烈士革命的一生。市級部分部門領導,達州市各市(縣、區)黨史研究室主任和專家,徐彥剛烈士的親屬,以及開江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的領導和部分相關單位負責人,總計60餘人出席了座談會。11月2日,由開江縣黨史辦牽頭,在開江縣城開展了“紀念徐彥剛烈士誕辰100周年”慶祝活動。活動特製了宣傳橫幅,並邀請了軍樂隊、腰鼓隊等幾個演出團體沿街遊行和表演,慶祝徐彥剛烈士誕辰100周年。旨在提醒今天的人們享受幸福生活,別忘了革命先輩曾經的艱苦奮鬥和流血犧牲。活動還印製了大量宣傳單,沿途發放,向人們介紹紅軍將領徐彥剛同志的生平事跡和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