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州黃樓歌寄蘇子瞻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者:郭祥正
- 作品體裁:雜言詩
- 出處:《全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徐州黃樓歌寄蘇子瞻1
君不見彭門之黃樓2,樓角突兀凌山丘3。
雲生霧暗失柱礎4,日升月落當簾鉤5。
黃河西來駭奔流6,頃刻十丈平城頭。
渾濤舂撞怒鯨躍,危堞僅若杯盂浮7。
斯民囂囂坐恐化魚鰲8,刺史當分天子憂9。
植材築土夜連晝10,神物借力非人謀11。
河還故道萬家喜:“匪公何以全吾州12!”
公來相基壘巨石13,屋成因以黃名樓14。
黃樓不獨排河流15,壯觀彈壓東諸侯16。
重檐斜飛掣驚電17,密瓦瑩淨蟠蒼虬18。
乘閒往往宴賓客,酒酣詩興橫霜秋19。
沉思漢唐視陳跡,逆節怙險終何求?
誰令頸血濺砧斧?千載付與山河愁20。
聖祖神宗仗仁義,中原一洗兵甲休。
朝庭尊崇郡縣肅,彭門子弟長歡游21。
長歡游,隨五馬22,但看紅袖舞華筵,不願黃河到城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徐州:州名,地當今江蘇省西北部,黃河故道橫穿市境。黃樓:在舊徐州城東門上,蘇軾所建。蘇子瞻:蘇軾,字子瞻。
2.彭門:彭城之門。徐州古稱彭城。
3.突兀:高聳。
4.“雲生”句:形容樓之高,謂雲霧從樓腳生起,人們經常看不見柱子的基礎。
5.“日升”句:形容樓之高,謂日月升降時高度恰與樓窗平齊。當,相當、恰值。
6.駭:馬受驚。
7.“渾濤”二句:形容水淹徐州的情景——水平徐州城垣,深濁的波濤如怒鯨跳躍。舂撞,衝撞;春,通“沖”,撞擊。危堞,高聳的城堞;堞,城牆上鋸齒狀的防箭垛。僅,幾乎。杯盂浮,浮在水面上的酒杯、水盂。
8.囂囂:驚恐喧鬧的樣子。坐:因。
9.“刺史”句:謂危難中蘇軾克盡職守,挺身而出。刺史,唐代州郡長官;宋之知州大體等於唐之刺史。分天子憂,《漢書·循史傳》記,漢宣帝曾謂:能與我共使民眾安其田裡而無嘆息愁恨之心者,唯二千石乎?後世遂以“分憂”代稱州郡長官。這句詩由此而來。
10.“植材”句:謂不分晝夜地加固提防。植材,打樁。築土,夯土修壩。“夜連晝”一作“夜運畫”。
11.“神物”句:極言抗災的不易,謂能戰勝洪水乃是神明藉助人力所為,單靠人的謀劃是不能成功的。
12.匪:通“非”。全吾州:使吾州保全。
13.相基:相看地形,選定基址。
14.以黃名樓:命名樓為“黃樓”。按五行生剋的理論,土能克水,土色黃,故黃樓有鎮水之義。下旬“黃樓不獨排河流”即由此而來。
15.排河流:疏通黃河水流。排,疏通;《孟子·滕文公》:‘‘禹疏九河……排淮泗而注之江。”河,黃河。
16.“壯觀”句:謂樓之壯觀足以鎮懾、折服東路各郡縣。彈壓,制服、鎮懾。諸侯,這裡指郡縣。《漢書·王嘉傳》:“今之郡守重於古諸侯。’’
17.掣驚電:牽制住閃電,勾掛住閃電。
18.蟠蒼虬:像蒼龍盤伏。蟠,盤曲而伏臥。虬(qi丘),無角龍。二十八宿東方為蒼龍七宿,黃樓在徐州東門上,故以“蟠蒼虬”極言其高。
19.“乘閒”二句:黃樓建好的次年[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重九日,蘇軾在黃樓設宴,“坐客三十餘人,皆知名之士”,蘇軾有《九日黃樓作》詩日:“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水穿城下作雷鳴,泥滿城頭飛雨滑。黃花白酒無人問,日暮歸來洗靴襪。豈知還復有今年,把盞對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紅粉陋,終勝泥中千柄插。”可作此聯及結尾一聯的註解。
20.“沉思”四句:作者在這裡總結與徐州(彭城)有關的歷史經驗教訓,表達反對地方割據,維護集權統一的思想,從而從政治上表彰了蘇軾為天子分憂,與萬民同樂的正確態度。徐州為政治經濟重鎮,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地方勢力擅權割據屢見史載,故詩人有此評說。逆節,違抗中央命令;節,原指節旄,是中央派出的使臣的信物,引申指對地方官的任命,故有“逆節”等於“抗命”。怙險,依恃險要的地勢。砧斧,殺頭的刑具。
21.“聖祖”四句:這四句以歌頌本朝(宋)天下一統,政治清明,百姓安樂的方式,從另一面表達了維護統一、反對割據的思想,從政治上表彰蘇軾。聖祖,一般指開國的君主,這裡當指宋太祖趙匡胤。神宗,當朝皇帝趙頊。尊崇,莊嚴偉大。肅,謙恭敬業。彭門子弟,彭城百姓;傳說彭祖封於彭,彭城世家皆其後代,故稱彭地居民為彭門子弟。
22.五馬:指郡守、知州。漢制,太守車駕五馬。《陌上桑》:“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
白話譯文
你沒有看見彭城門上的黃樓吧,樓角高昂超過山丘。
雲霧從樓間生騰遮沒了柱礎,日月自樓旁升降正齊著鐮鉤。
黃河自西而來猶如驚馬般奔流,頃刻間十丈高的河水平了城頭。
渾濁的波濤橫衝直撞像憤怒的鯨魚在跳躍,高高的城垛幾乎就像酒杯水盂在水面飄浮。
老百姓哭著喊著——因為怕變成水底的魚鱉,蘇刺史奔走忙碌——他要盡忠職守為國分憂。
打樹樁、夯堤土,不分白天黑夜地苦幹,分明是天神藉助於人力呵,並不是只靠人的智謀。
黃河歸還舊道,萬眾欣喜齊讚頌:“若不是蘇公,我們的身家性命怎能保留!”
蘇公來察勘基址,壘起了巨石,屋宇建成便命名為黃樓。
黃樓不止能夠疏鎮河流,壯觀的氣勢也足以鎮懾東路郡州。
多重樓檐斜飛,能勾掛住閃電,晶瑩明淨的密瓦,盤臥著龍虬。
蘇公每有空閒,常登樓宴會賓客,酒酣耳熱時,蓬勃的詩情便橫溢金秋。
我面對著漢唐的遺蹟沉思默想,那群恃險抗上的逆臣到底何求?
誰讓他們以身試法,讓頸血濺滿刑具,千年萬代給淮北山河帶來憂愁。
大宋朝聖明的天子依仗著仁義,平定天下人,使中原大地戰爭永止休。
朝廷的地位崇高,郡縣謙恭敬業,徐州的黎民百姓長遠快樂又悠遊。
長遠地快樂又悠遊,追隨著徐州蘇太守,唯願欣賞歌女在宴會上歡舞,不願意黃河咆哮大水到黃樓。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五月,蘇軾到徐州(九年十二月移知徐州)任所,七月十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今河南清豐附近)段大決口,北流斷絕(黃河舊道東北流,在今津南境入渤海),河道南移,四十五州縣被淹。八月十一日水至徐州,蘇軾親率軍民修城擋水,極大地減輕了水災的損失,使民眾發出“非公何以全吾州”的讚嘆。十月五日水退,蘇軾以防水剩餘物資在徐州東門之上修了一座黃樓,既為紀念此次抗災的勝利,也是城防和觀察水情的需要。郭祥正此詩就是因此而發的。他借描寫黃樓修建的經過和它壯觀的氣勢,歌頌了蘇軾的政績和他與民眾憂樂與共的精神。
作品賞析
整體賞析
開頭四句,先寫黃樓之高,筆勢飛騰。用山丘、雲霧、日月來烘托,氣魄宏大。
接著跳開來,回頭寫黃河決口“水及徐城”之事。先用“黃河西來”四句寫水勢兇猛,城被水圍,刻畫生動,寫出難寫之景。再以“斯民”等句寫徐城情勢危急與蘇軾的勇於盡責。“斯民”句,用“囂囂”兩字寫當時人民驚恐呼號之狀,情景逼真;加以“坐恐化魚鱉”,點明這是人命攸關的人事。“刺史”句寫入蘇軾。在危急時,蘇軾毅然挺身而出,一面發動民眾,一面動用駐軍,來築堤護城。詩用“刺史”為“天子分憂”,措詞莊重得體。“植材”兩句寫築堤措施與工程速度。“神物借力非人謀”,尤得修辭之妙。句意言工程進度之速,如得“神助”,充分表明軍民力量之大;說“非人謀”,實則正是讚頌“人謀”,這從下面“匪公”句就可以知道。“河還”兩句,借用徐州人民口氣,寫出築堤捍水的效果及對蘇軾的讚頌,具體生動而又親切,為傳神之筆。
“公來”以下轉入黃樓。“公來”兩句寫蘇軾利用築堤所余的木石修建黃樓。修黃樓並不是蘇軾為了個人享受,下面就此細說。根據舊傳“五行”說法,土能克水,而土為黃色。用“黃樓”制服水患,這是迷信說法;蘇軾、陳師道並不真的相信它,所以用“不獨排河流”一語帶過,接下便說“壯觀彈壓東諸侯”。徐州自古為東方軍事重鎮,在東方起“彈壓”作用,這是歷史事實。句言“壯觀彈壓東諸侯”,是說黃樓的“壯觀”在東方郡縣中為第一,這是就樓而言的。但這還只是一層;更深層的意思是:通過黃樓表明徐州繁榮昌盛,對其他州郡某些陰謀割據者會起鎮懾作用。“重檐”兩句刻畫“壯觀”之“壯”,這是寫樓的必不可少之筆。妙在用“驚電”、“蟠虬”來形容,寫得氣勢飛動,刻畫出一個“壯”字,把黃樓寫活了。“乘閒”兩句寫樓成宴客。蘇軾《九日黃樓作》詩說:“詩人猛士雜龍虎,楚舞吳歌亂鵝鴨”,客人中有文有武,宴會上有舞有歌,可為此句作註腳。句中“詩興”即指《九日黃樓作》而言。這兩句不僅寫出蘇軾的文採風流,而且暗示著“與人同樂”。這是修建黃樓的另一作用。這兩個作用其實是聯結在一起的,因為重鎮的繁華,便是“鎮壓”力量的象徵。作者俯仰今古,引起“沉思”:重鎮的強大,是否又會被野心家用為割據之地?因而有了下一段議論。
最後,以“隨五馬”,點明蘇軾與民同樂。“五馬”是漢代太守儀制,用典恰當。蘇軾在徐州作的《江城子》詞中有“為報傾城隨太守”之句,人民既隨太守出獵,也就可隨太守觀看歌舞。這裡主要是為了寫水退樓成之後的地方繁華、官民同樂景象。這三句突然換韻,並用長短句寫出,從語言風格看,很像民間歌謠。用它來總括全篇,真切而有餘味。
這首詩有寫景,有寫人,有敘事,有議論,有抒情。其中既寫了水來與捍水,又寫了築樓與樓成;寫了蘇軾,也寫徐州人民;還寫到漢代、唐代往事。內容充實,層次繁多,千端萬緒,而作者執簡御繁,舉重若輕,縱橫跳宕,轉折自如。這固然由於他詩功純熟,巧於修辭,精於組織,更由於著眼點高,想像力強,正如朱珪評李白詩時所言:“陵蹈虛空,俯視滄海”,“英光浩氣,溢乎毫墨之外”,故“造語豪壯”(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足以上繼李白,近比蘇舜欽、王令、蘇軾。朱珪認為,作者當與“晃、秦同傳”,但他與晁補之、秦觀風格並不相近。
名家點評
當代古籍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吳孟復《宋詩鑑賞辭典》:巧於修辭,精於組織,更由於著眼點高,想像力強。